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28日 18:08 來源:
關於敘事風格
我們的行為就是把文字轉化成視聽,我們努力的目標就是在原劇本提供的基礎上更加接近心中的目標。人物傳記片素有難以駕馭的特點,首先,它要求與歷史人物的生平軌跡吻合,這在創作上或多或少地限制了諸多本可以展開的劇作空間,使一些想法變得難以企及。好在,作者巧妙地摘取了冼星海生平中有其代表性的三個時間段落,極大地調動應用了有效場面的情節積累這一創作手段構成了我們的主體敘事。任何一部影視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和一波三折的人物命運都是支撐全片構架的重要基礎,儘管此劇帶有強烈的音樂元素的大量滲入,但基本敘事方式以及表現手段,仍是遵循傳統敘事的了規律來進行,所不同的是在該劇中音樂進入敘事,音樂元素在這裡已經成為了敘事的一個重要主成部分。大量詩化、閃回的處理,對本片也將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得花力氣弄。
關於演員
我們要求演員的精神狀態以及表演風格都盡可能地追溯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那個特殊的歷史氛圍中來加以展現,激昂地衝動,真摯的情感,火熱的愛國情懷,這些都是那個特殊歷史時期所具有的鮮明時代烙印,表演風格的確立,這將極大地決定着全片的年代氛圍感以及劇情真實的可信度。
關於主題
編劇王朝柱老師已在劇作上清晰地為冼星海的一生作了認真的研究,明確地告訴我們冼星海三個發展轉變的過程,也重點在全篇勾勒了冼星海的主要行為軌跡以及人物發展變化的清晰線索。
首先,在堅實凝重的大革命背景哄托下,着重細膩地刻畫冼星海作為一名為藝術而藝術的音樂人,逐步邁向了他作為偉大的人民音樂家的成長里程。前九集,冼星海懷着為藝術而藝術的熱情及對音樂的無限熱愛隻身前往巴黎,在那段艱苦而又美好的歲月中,為了神聖的音樂藝術,他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着,在極度困難的那段日子裏,是母親教給他的那首《頂硬上》的樂曲支撐陪伴着他,當他被命運擠壓到近乎絕望的處境時,《風》的激情點燃了他生命中的希望。他憑藉着執着和頑強的毅力考上了巴黎音樂學院,音樂修養和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為日後打下了堅固紮實的基礎。前八集敘事性較強,故事人物均安排得較為妥當,重點需注意音樂段落的運用處理應盡可能地作用於冼星海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旁白、心聲、閃回儘快在敘事上形成一種定勢,讓觀眾迅速接受我們這樣的敘事方式。應該注意的是,我們在敘事表現風格上、手段上、要匹配、要大氣。
第二階段,當冼星海得知祖國正遭受日本帝國主義的蹂躪時,他毅然離開了巴黎,離開了自己鍾愛的女友露易絲,回到了祖國,投入大革命時期那激昂充滿着為祖國而藝術的民族解放的洪流之中。這時期的冼星海是跳躍的,生命中流淌着為祖國而戰的狂熱激情,大批抗日歌曲也是出自於這個階段,其中《救國軍歌》、《吹起小喇叭》等具有鮮明的時代性。這一整塊的處理,敘事上雖然鋪排的滿了一些,但只要抓住冼星海為祖國而戰,為祖國而藝術這個大的心理構成,就容易在劇情上理的較清晰,該強調展開的儘量擴大,能虛處理的一筆代過,注意節奏的變化。應該強調的是,冼星海由滿腔的熱情到逐漸的徬徨、絕望到最後看到希望的整個過程幾乎都是在一串串真實的歷史事件中得以展現完成的。這一大的情緒段落,把它作為在該片敘事情節的控制過程中,構成冼星海在這一時期思想上變化的主要人物行為動作線來處理,這樣就較容易把握住這一整塊敘事對冼星海人物塑造刻畫的重要作用。只要冼星海人物發展脈絡這條線是清晰的,敘事自然就會流暢。我們拍冼星海之所以以人物傳記片的形式出現,其目的就是讓觀眾真正觸摸到音樂家那顆鮮活跳動的心,感受到在五線譜上用生命的激情演奏着的壯麗篇章,作為描寫音樂家的人物傳記片,音樂家那特有的激情,狂放不羈的性格以及純真的對藝術充滿無限嚮往追求的那種熱情,應該洋溢在整個人物成長的過程中,並且在大量的音樂段落中有精彩的表現,這是我們整個製作過程中幾乎每個主要環節不可掉以輕心的。
冼星海生命中的亮點無疑是進入延安以後,其代表作《黃河大合唱》至今近代華人音樂家中無人能比擬,在這一時期,他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蒂,完成了為革命而藝術的飛躍,找到了屬於他生命中的歸宿,像一隻火鳳凰那樣涅槃再生。這一塊處理着重強調冼星海對未來的嚮往,憧憬着無限的追求,那是一種從艱難陰霾的叢林中跋涉出來後見到陽光和一望無際盛開着鮮花時的那種感受,這時期冼星海內心是滿足的。他原先那種觸摸不定,游離不安的狀態消失了,他懷着巨大的熱情及真摯的情感完成了《黃河大合唱》的創作,從烈火中涅槃而生,衝向自由的無限廣闊空間。
冼星海這三個變化也就是全劇的構成所在,只有準確地把握處理好冼星海這三個不同時期人物內心深處複雜細膩的微妙變化,人物才會豐滿,才能站立起來。根據人物的心歷路程來巧妙的安排情節上的輕重變化,虛實搭配,特別是不少留白的處理以及音樂段落的大量運用,都會為我們找到了一個堅實的敘事根基。
關於目的
顯然而知,該片是為紀念二戰勝利60周年而作,鮮明的抗戰主題必將成為全片一個重要的歷史背景加以展現,這不僅僅只為了獻禮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作為主人公冼星海成長生活的那個時代,就是國破家亡民族為爭取解放而抗爭的年代,只有充分展示那個時代的歷史氛圍對冼星海的衝擊和影響,人物才有可能在變化的時空中逐步成長起來,也就是説,我們所選用的每一個大事件,大場面都應該作用於對冼星海的刻畫塑造上,而不能流於為場面而場面的形式之中。另一點所要強調的就是製作時間,我們沒有充盈的時間來精雕細刻,對於我們來説,時間就是質量,好在大家都是高手,自然出手不凡,但仍需各位務必切記時間二字。
關於音樂的處理
儘管是以傳統敘事作為全片劇作構成的基礎,但冼星海作為人民音樂家的經歷在敘事情節中少不了面對大量的音樂、歌曲的處理,我們已經明確這是一個正常的情節劇而不是音樂劇,所不同的是敘事進程中的那些音樂段落本身就已成為敘事鏈中的一部分。關鍵是在轉化成視聽語言的時候考慮到手法的表現以及度的掌握,這需要的是感悟。本劇中的音樂段落幾乎緊扣着人物命運和敘事情節往前走。但文字與視聽畢竟是不一樣的,一首歌的處理怎麼唱,唱多長,詩化的處理還是現實的再現,這都需要精心的安排調整,甚至更多的是在剪接臺上才能得以完成,我想,拍攝現場盡可能準確地提供接近這部片子風格的原始素材,大量的工作只有在剪接臺上才能感受到是否應用得準確得當。
我們充分利用這部片子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展現無限音樂空間的契機,發揮音樂特有的藝術感染力,巧妙機智地把音樂段落盡最大可能地溶進人物和時代的大背景中去,必要的華彩段落也可以加以渲染獨立成章。除了戲中所用的音樂段落外,大量的情緒音樂,主題變奏應成為這部片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全片在音樂設計與作曲上應該有個音樂構成的概念,圍繞着主題形成主旋,再變化發展,形成氣勢磅薄的交響溶進影片中溶進人物命運中,成為全片敘事的一個重要部分而存在於全劇中。音樂對這部片子事關重大,它在某種程度上起着靈魂的作用,好在我們請了杜鳴心老師的加盟,望能共同實現心中的理想。
關於畫面的處理
劇本三個不同時期的變化,已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表現影像的基礎。法國時期一切都充滿浪漫溫馨的藝術氣息,再加上異國的風土人情和濃濃的情感再現,整個光影的處理都應朝着這個大的氛圍去靠近。影調盡可能往柔和,舒展上去表現,色調也往偏暖的氣氛靠,有點類似法國文藝復興時期充滿人文主義的溫暖調子。營造出法國這一塊獨特的視覺效果,柔和的光影,浪漫抒情的暖調。語鏡的運用也是相對平緩流動的,再加上洗星海與露易絲熱烈真誠的這條情感線的貫穿,這幾大元素的匹配已為這一整塊提供了一個很有效的獨特視聽效果。
在場景上我強調盡最大可能地還原真實,靠近真實,這點很難,但必須努力去做,否則就要丟分,到巴黎所拍的外景現在已成了我們在第一塊裏場景是否真實的一個重要因素,前九集立不住,對全片影響堪大。
第二部分上海武漢,在影像造型上應強調重影調大反差,光影的敘事應該是游離的,不穩定的,色調上往重、冷走,突出渲染動蕩不安,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那種大歷史氛圍,風、雨、火、煙都可以在這一整塊中加以大量運用,充分調動一切手段營造出那個時期的歷史氛圍與冼星海人物心態之間的碰撞、共鳴,這些都是我們在視聽表現手段上的根據,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在畫面造型上達到鮮明獨特的視覺效果。
第三部分進入延安,這一塊作為全片視覺上應是一塊亮色、綠色,充滿了陽光,影調上應追求鮮活的光的構成,反差沒有那麼強烈了,陰影部分逐漸地減弱,人物的側逆光明顯了,影調上應該是偏暖黃的溫暖光效,整個視覺給人的感覺應是生機勃勃的,充滿大面積的亮色,給人一種撲面而來的自然美。而不是人為的做作美。語鏡的運用上跳動中帶着平穩,大遠景的無限展示充分抒發着主人公此時的心態,特寫近景有力的刻畫加深傳達了人物內心那種嚮往憧憬未來的無比張力,當《黃河大合唱》第一次正式演出前,陰影消失了,人物得以完成涅槃後飛向嶄新未來的隱喻象徵。此時的語鏡應是全片最安定的,兩級鏡頭在此應有較鮮明的運用,形成一種極富象徵意味的光影視覺效果,用天地人的思維概念完成大氣的影像表現是這部片子的一個重要造型手段。
關於化裝
我們有大名鼎鼎的王希鍾老師把握住各類人物的造型,我們只管放心地拍,所要交待的就是,除了有好的人物化裝外,服裝部門一定得提供準確的服飾才能完成好對人物造型的設計處理。
關於服裝
服裝以還原那段真實的歷史為標準,但有我們對色彩和質感的追求,重色是保證大片在視覺上産生凝重力的一個重要手段,我們也不例外,全片服裝基本以重色為主,在重色調中求變換,重色中除了深淺之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冷暖的變化,這將會大大地加強重色調中豐富的色差變化,從而在固有色上為全片提供一個重要的流動色塊。質感的要求也是一個不可輕視的問題,新、舊、乾淨、臟、布料等都應慎重處理。
關於剪接
此片對於剪接無疑是一個嚴峻地挑戰,這不僅僅是三度創作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敘事風格與人物命運劇情懸念音樂處理等諸多元素都必須在剪接臺上才能得以最後完成。各種內心讀白、傍白、閃回、詩化處理音樂處理都得緊緊圍繞着冼星海的人物命運巧妙地溶入敘事中去,這得動腦筋,也是該片不同於傳統情節劇一個最考人的方面。我想,所謂風格無非有人做了,並且一直做下去也就形成了風格。我們不必拘泥於風格所限而捆住手腳。寫音樂家的故事多用一點兒音樂,用的是地方,讓人感覺到好就足矣,這全憑造化,全憑感覺。我希望剪接不僅僅是把鏡頭和場次連起來就算完事,這是一門獨立的工種,是一門高超的藝術,是第三度創作。大夥兒所有的努力全攥在他的手裏,片子今後跟領導、觀眾見面的生死大權也決定於剪接臺上的一招一式,望慎重!
我們所承擔的責任是重大的,每個部門務必竭盡所有智慧、能力,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真是難為大家,俗話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不管怎麼説,我們的製作班子是一支經過艱難險阻錘煉出來的班子,我相信只要我們認真做了用心做了,是會有好結果的!
責編:凌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