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不盡的哀思——憶王選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15日 15:51 來源:科學時報

  北京大學信息學院教授董士海:“王選作了一項對國家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貢獻!”

  1956年,當時在北大數學力學系就讀大一的董士海,在班上的經驗介紹會上認識了王選,這位學習成績優秀的師兄。

  “1955年,我們入學不久,班上組織了一個數學興趣學習小組,因為王選和張景中(1955年考入北大數學力學系,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習好,是高手,請來給我們介紹學習體會。當時王選留給我的印像是非常聰明,是天才。”

  “1958年,北大抽取學生參與北大‘一號機’和‘二號機’(又稱紅旗機)的研製工作。我和王選都參加了。‘紅旗機’搞全國會戰,研製隊伍來自全國各地,有七八十號人,按照部隊的建制編排,稱做‘紅旗營’。我只是負責一個排的工作。那時候王選剛畢業,才21歲,負責整個機器方案的邏輯設計,是技術總顧問。他組織能力非常強,有創造力,幫助老師張世龍開展工作。”

  董士海説因為保密的原因,1961年北大無線電係、力學系和計算物理系被搬往十三陵分校。“王選因為得了紅斑狼瘡病,在家養病,沒有搬過去。”

  1977年,因為研究“748工程”(方正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的前身),從十三陵分校抽調了很多骨幹老師,專業涵蓋面很廣:計算機、中文、物理……董士海是其中之一,分配到總體組。“其實,大概從1974年開始,王選就在論證方案,1977年我們開始啟動。王選組織得非常好,我們全力以赴,配合他做好工作。做出樣機後,我就沒參加了。”

  “王選作了一項對國家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貢獻!”董士海連接用了3個“非常”來加重語氣。“王選很有先見之明,敏銳地看到了這個項目的重要性。激光照排淘汰了鉛字,大大提高了新聞出版工作的效率。”

  中國科學院院士、計算機科學家高慶獅:“鐵人精神是他最閃亮的地方”

  “堅強,迎難而上的鐵人精神是王選最閃亮的地方!”高慶獅用“鐵人精神”形容經常生病的王選一直堅持科研的精神。

  1953年以數學100分、物理97分考入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的高慶獅是王選的師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計算機科學家,是中國第一台自行設計的大型通用電子管和第一台大型通用晶體管計算機體系結構設計負責人之一,先後提出了“縱橫加工向量機”等新思想和理論。

  “我在北大讀書的時候就知道他,拔尖人才。後來畢業後才認識王選,和他接觸過很多次。1984年,王選評選教授,是我推薦的。他還請我參觀過方正照排系統。”

  “王選聰明能幹,更是一個鐵人!那時候他身體不好,病得很厲害,躺在床上養病,夫人陳堃銶照顧他。我去看他,他精神很好,還與我討論學術問題,真的很堅強!陳堃銶學力學的,能力也很強。”

  高慶獅最近在撰寫《計算機的領路人》,裏面有幾個地方提到了王選所做的工作。

  一位學生:“王選老師是我畢生的楷模”

  “我對王選老師的感激和尊敬難以用言語表達……”記者好不容易打通王選的學生、北京大學計算機研究所科研人員某某的電話,説明採訪,電話那邊好久才傳來哽咽的聲音。

  “一聽到這個消息,我們全所人都非常悲痛!王選老師是我畢生的楷模,無論是科研還是為人。我和我的同事們都對王老師心悅誠服。”

  當記者想詳細地問下去,他哽咽起來,無法言語。

  同在方正,新浪網上一位網友描寫了在方正求職時碰上王選的情景——

  “得到消息,我心裏好難過。記得十幾年前去方正求職的第一天,正好進大門時和您走個對面,我是一個普通的剛畢業的年輕人,您居然先一步開門示意請我進去。在此之前我看過《王選傳》上您的照片。沒敢先進,執意請您先出。您的舉動讓我深深感動,天下沒有完美的人,您在這個時代已經足以成為科學大師和泰斗了。衷心祝願您安息!陳老師節哀!”

  方正的名字出自《漢書晁錯傳》,“察身而不敢誣,奉法令不容私,盡心力不敢矜,遭患難不避死,見賢不居其上,受祿不過其量,不以無能居尊顯之位。自行若此,可謂方正之士矣”。

  王選思維

  要善於“延遲滿足”

  提出“情商”的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戈爾曼曾做過一個“延遲滿足”的實驗,找了一批4歲孩子,給他們每人一塊糖,並告訴他們若能等主持人回來再吃這塊糖,則還能吃到第二塊糖。戈爾曼悄悄觀察,發現有的孩子只等了一會兒便不耐煩,迫不及待地把糖塞進了嘴裏;而有的孩子則很有耐心,而且很有辦法,想出做游戲、講故事之類種種方式拖延時間,分散注意力,最終堅持到主持人回來,得到了第二塊糖。戈爾曼又對這批孩子14歲時和進入工作崗位後的表現進行了跟蹤調查,發現晚吃糖的孩子數學和語文成績比早吃糖的平均高出120分,而且意志堅強,經得起困難和挫折,更容易取得成功。這個實驗説明,要取得大的成績就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為當前名利所誘惑,能按社會需要不怕挫折、堅持不懈奮鬥是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

   科學研究給人的愉快是最大的報酬

  巨型計算機之父西蒙克雷曾經説過,在他未成名時,當他提出某個新思想,別人總會説“Can’t do”(做不成),而對此最好的回答是“Do it yourself”(你自己動手做)。我從1976年到1993年這18年中幾乎放棄了所有的節假日,每天上午、下午、晚上三段工作。我深深體會到,獻身於科學技術就沒有權利再像普通人那樣活法,必然會失掉常人所能享受到的不少樂趣,但也會得到常人享受不到的很多樂趣。在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關的過程中,有時冥思苦想,幾週睡不好覺,忽然一天半夜靈機一動,想出絕招,使問題迎刃而解,這種愉快和享受是難以形容的。居裏夫人説過:“科學的探討研究,其本身就含有至美,其本身給人的愉快就是報酬。”

  網友留言

  ■告別鉛與火,迎來光與電漢字激光照排的創始人!沒有您,中國的新聞媒體尤其是紙介媒體也許還在黑暗中摸索。王選帶領中國一個行業和領域實現了民族崛起,沉痛悼念敬愛的王選老師!一路走好!

  ■他的發明是真正意義上的創新,加速了中國的發展。應當是一個里程碑!他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驕傲,最值得尊重的科學巨子,一代良師就這樣走了,一路走好!沉重悼念王選院士!

  ■如果沒有王先生的成果,我們還不知道計算機方面會怎麼樣受制於人。您為中國計算機界做出了創新!您為中國計算機業的發展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你付出畢生!我們感謝您!一路走好!

  ■我1991年時有幸聆聽了王選教授的講座(作為“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科技革命”課的一次課),深為王選教授的科學作風和奮鬥經歷折服。近忽聞王老師走了,感到非常痛心,中國需要這樣的科學家,他是我敬佩的人。

  ■科技的一個春天剛剛來臨,王院士卻撒手西歸,怎不讓人傷感?我的老師當上院士後,各種會議不斷,真心疼老人,已經76歲了。呼籲社會各界,讓他們多休息一點,可憐可憐這些國寶級的院士吧。

  ■世界的、華人的驕傲!人間永存您的微笑與平和,天堂恭留您的盛典與花園!王選從一個不為人知的年輕教師奮鬥到院士,幾多辛苦,幾多奉獻,哀悼他,紀念他。他大膽啟用年輕人,相信他的事業後繼有人!

  ■驚聞兩院院士王選教授逝世的消息,大為震驚,致以沉痛悼念!極度默哀!回首過去多少春秋,為國貢獻幾何華光。沉痛悼念王選逝世,立誓報國後繼有人。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保證國家良性發展,強烈呼籲進一步改善體制機制,讓科學的春天再次到來。

責編:戴昕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精彩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