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創新實踐呼喚創新環境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11日 16:00 來源:新華社

  生生不息的創新實踐,呼喚著給自主創新的主體??企業以更為寬鬆、更具活力的成長環境。我們在採訪杭州國家軟體産業基地自主創新之路的過程中,不少有識之士針對這一話題,發表了很多真知灼見,給予我們諸多啟示。

  創新是軟體企業與生俱來的本能

  “自主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靈魂,沒有自主創新,這個企業肯定活不了,更不用説活得好了。其實每家企業都願意創新,都想通過創新獲得壟斷利潤和先發利潤,謀取生存的空間和更大的利潤空間。我們公司從成立之初就有六個字的企業精神:敬業、合作、創新。這麼多年我們都是在創新中走過來的。”

  浙大中控總裁金建祥教授激動地對記者説了上面的一席話。作為智力密集型的軟體企業,從誕生之日起,就必須通過自主創新這個內因才能在激烈的自然競爭法則中生存、生長,創新已經成為了其與生俱來的本能。如果沒有了這個本能,必將被競爭所淘汰。

  “創新是一個循環的過程,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不是一次性的,一勞永逸那不叫創新。” 金建祥指出。創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複雜的動態過程,是一個具有自組織自生長功能的生態系統。創新是一個生態系統,需要我們從全局的整體的角度出發來考慮,不但考慮對創新的重要供應投入,還要考慮市場需求和外部環境的影響,特別是政策環境和國家公共基礎設施的影響。

  政府不可能賦予企業以自主創新能力,媒體、輿論也不可能通過鼓與呼賦予企業以自主創新能力。這些外在因素所營造的創新氛圍和環境,更多的是激發、保護、滋養企業自主創新的能力。

  提高創新能力關鍵在於人

  在體制環境中,除了政策,要提高産業集群區域自主創新競爭力,關鍵在於人,在於人才資源的數量、質量及其配置效果。軟體企業是高素質人才聚集的行業,人才是創新的載體,只有不斷地培養、吸納人才,才能使軟體企業“頭腦激蕩”,活力永續。正如浙大網新總裁史烈博士所説:“我們最大的財富就是這些員工的腦袋,沒有了他們,我們就身無分文。”

  去年年底,信雅達一連籠絡了兩名國外大將,這幾年他們已經從印度、美國、日本等國家挖來了10多名人才。正是這樣的人才給信雅達公司和軟體業的發展注入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理念。儘管杭州軟體業越來越多的企業有了和信雅達同樣的理念和想法,但眾多的中小企業還是由於資金等眾多原因對這些國外人才望而卻步,不敢企及。

  杭州國家軟體産業基地和當地政府在這方面下了大功夫。軟體基地一手依託微軟、思科等知名原廠商的技術資源,一手依託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等國家示範性軟體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學資源,以“面向國際、面向提高、面向應用、面向就業” 為指導方向,為軟體人員提供各類繼續教育服務。同時設立國家軟體産業基地聯合實訓中心,和國際軟體教育接軌。這個中心具有微軟認證高級技術培訓中心(CTEC)、Prometric考試中心的等多項資質和授權,截至目前,已經為700余人次提供了各類培訓。他們還推行擴大區校合作,與浙江大學簽署全面合作框架協議,設立800萬元的專項資金用於人才培訓與實習、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軟體與集成電路設計三大平臺建設。與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工業大學等國家示範性軟體職業技術學院開展合作,共同培養軟體人才。

  創新實踐呼喚創新環境

  “創新是很艱難的,風險很大。急需全社會的支持。社會各界人士要有創新的概念,形成良好的氛圍,鼓勵所有企業進行創新。”浙大中控總裁金建祥教授告訴記者,他們公司發展到今天,年銷售收入達9億元,並且大大降低了中國工業企業的生産成本,每年由此産生經濟效益數十億元。這一切,完全依靠浙江的民營企業大環境。“是浙江大大小小的民營企業,給了我們自主創新的動力和空間。”

  當記者問起浙大中控需要獲得怎樣的創新支持時,金建祥的一番見解發人深思,他説,浙大中控這樣的企業,政府不強調,他們一樣會孜孜不倦地追求創新,政府通過資金的手段,給予一些創新的支持,當然是好事情,但這些錢不能解決企業創新的根本問題。市場的支持才是對企業自主創新至關緊要的事。“如何規避、化解企業在創新中的風險,這才是真正需要認真考慮的”,金建祥説,現在開發一個新産品就要一千萬元研發資金。如果研發成功了,而後續市場卻跟不上,創新就無法持續。

  創新實踐,需要有利於創新的環境支持,需要鼓勵創新的市場認可。(新華社記者方益波 萬可)

責編:戴昕

相關視頻
精彩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