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從世界眼光看中國發展新軌跡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13日 11:11 來源:新華社

  兩會開幕以來,專門刊登國際新聞的報紙《參考消息》在代表委員駐地格外“搶手”。

  “我們每天提供300份《參考消息》,可往往沒擺上多久,就被代表們拿完了。”在北京中苑賓館,發放報紙的服務員柳成洋告訴記者。

  “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中國遇到的一些問題,已不單純是國內問題,而是需要和國際社會共同面對的挑戰。”全國人大代表傅企平説,“隨便去一個加油站,都能感受到我國的油價受到國際市場油價的影響。”

  政府職能轉變、國有企業改革、宏觀調控、”三農“、教育……這些在兩會上,代表委員們熱議的一些事國計民生的熱點問題,無不和經濟全球化密切相關。全國人大代表李長傑説,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我們要用寬闊的眼界看世界,更要用全球的眼光看中國的發展。

  冷靜觀察:在比較中提升發展質量

  〔事實〕“黑色經濟發展的模式要不得。”中央財經大學教授秦池江代表今年1月圍繞黑龍江省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結果令人憂心:大小興安嶺由於過量採伐,原始森林所剩無幾,林木蓄水固土抗風沙能力大大減弱,松遼平原的生態環境失去了天然的調節系統。

  〔背景〕同世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為經濟多年高速增長付出了沉重代價。數字顯示,我國已是主要資源消耗量的世界第一大國。2004年,按照當年匯率計算的我國GDP約佔世界總量的4.1%,但石油消耗量卻佔世界消耗總量的7.4%,原煤佔38%。

  〔觀點〕秦池江代表:我國的競爭優勢,在相當程度上是依靠廉價勞動力、廉價的水和土地資源,這種競爭優勢將隨著生産要素價格上漲和環境保護的加強而不斷弱化。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僅要在經濟增長方式的結構和技術層面下工夫,更要在制度創新上找出路,要把為可持續發展提供制度保障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

  肖玉淮代表:“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的最大特點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對中國經濟發展來説,這是一個根本性的變化。其實發展速度不是主要矛盾,質量和效益才是更重要的。綱要提出了堅持“六個必須”,做到“六個立足”,彰顯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方向、新思路。

  深度聚焦:在改革中打造法治政府

  〔故事〕“現在企業的負擔很重,不僅稅多,更可怕的是還有名目繁多的各種收費項目,甚至連領導的簽字都可以作為向企業收費的依據。”來自河南的代表陳澤民説,行政許可法實施以來,不少地方仍存在片面強化行政權力、忽視依法行政的現象。

  〔背景〕全球化、信息化進程加速,以及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密切了中國與世界的關係。如何使傳統的政府構架及運行模式、管理理念和公共服務,更快地適應國際規則的要求,更加高效、廉潔地為人民服務?

  〔觀點〕陳澤民代表:當前,我們應特別注意解決一些深層次的制度問題,尤其是要對政府的行政權力進行規範,實現權力與責任的對稱。政府要下定決心,從宏觀著眼,從細節入手,堅決從行政管理觀念、制度、體制、方式、手段等各方面紮實推進改革,提高政府依法執政的能力和水平,打造責任政府、法治政府。

  趙林中代表:按照國際規則辦事,政府角色也會因此發生轉變。例如,“紅頭文件”再也不能髮發了,一切都應以法律法規的形式出現,納入法制的軌道上來。如何解決政府工作仍然普遍存在的缺位、錯位、不到位等問題,如何讓政府從“不是管得太多就是撒手不管”的兩難中解脫出來,綱要草案都提出了明確的措施,就是要轉變政府職能,提供公共服務,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規範行政審批程序。

  持續關注:在創新中實現“中國創造”

  〔事實〕馬來西亞市場上最貴的一台洗衣機賣1600馬幣,而中國出口到這個國家的一款洗衣機因為應用了“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機”技術,賣到了3900馬幣(約合8000元人民幣),當地代理商一次進貨4萬台,還要包銷。一項獨創的技術,讓中國的産品成功“遊”進海外市場。

  〔背景〕我國在國際上擁有自有知識産權的産品十分稀缺。那些遭到反傾銷的“中國製造”産品大都是低端的産品。中國汽車去年總産量500多萬輛,其中90%是國外汽車“舶來品”,真正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僅佔10%。不僅是汽車,DVD、空調、彩電……這些我們日常生活用品,雖然許多是國內生産,但核心技術大多來自國外。

  〔觀點〕楊綿綿代表:巨大的産能令中國眾多企業失去了創新的動力,産生了“競爭力幻覺”。實踐證明,創新才能發展,發展才能生存。自主創新必須以企業為主體,才能在面向市場面向應用中取得實際的進展,只有以企業為重點,才能建立面向市場的研究導向和應用導向。規劃綱要草案制定了一系列激勵企業自主創新的政策,具有很強的操作性。

  周厚健代表:“中國製造”主要是依靠我國的生産要素環境,而“中國創造”則更多地需要全球性的眼光,謀求技術組織等諸多環節的綜合創新。國家要加大財政對科技投入的總量,儘快搭建起以企業為主體、産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平臺,鼓勵企業探索一條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環境下進行自主創新的新路,實現技術上的“自主創新”,發展中的“自主立國”。(新華社記者 翟偉、張旭東、熊爭艷)

責編:戴昕

相關視頻
精彩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