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一個25年的夢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16日 11:30 來源:新華社

  當美國宇航局的“星塵”號飛船攜帶著彗星“維爾特二號”的樣本即將返回地球時,一位65歲的華人科學家正期待自己多年的夢想變成現實。

  他就是鄒哲博士,美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資深研究員、“星塵”項目的設計者和副首席科學家。日前,當記者通過電話找到正在猶他州腹地等候“星塵”號返回艙的鄒哲時,他興奮地告訴記者:“為了這一刻我等了25年。”

  鄒哲博士出生於抗戰時期的中國,少年時期經歷動蕩,在20世紀50年代來到美國邊打工邊讀書,接連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洛杉磯分校獲得學位,此後一直在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從事宇宙工程研究。


鄒哲在噴氣推進實驗室工作

  一個計劃提案13次

  談到自己提出的“星塵”計劃,鄒哲的話匣子就收不住:“我1981年就首次提出了這個構思,但直到1986年才被宇航局接受,這已經是我的第13次提案了。”

  他在介紹這個計劃的時代背景時説,當時“哈雷”彗星回歸,才使美國宇航局開始重視彗星,否則提案還可能夭折。他説,不少科學家提出了研究計劃,而他的“星塵”計劃因為構思巧妙、成本低而獲得支持,並成為美宇航局旨在以低成本探索宇宙的“發現”計劃的一部分。

  “我當時想的是,如何不登陸彗核就能捕獲彗星的物質粒子樣本,”鄒哲説,“要登陸的話成本非常高,大約一萬磅的推進劑才能把一磅重的載荷送上去。我設想一個較簡單的飛船,能借助太陽和行星的引力和彗星近距離交會,取得樣本後飛回地球。”

  如何捕捉太空中高速運動的彗星物質粒子呢?鄒哲自己設計了一種介質──硅氣溶膠網格,他比作“蒼蠅拍”,而噴氣推進實驗室則較文雅地比作“網球拍”。

  這是一種由99.8%空氣和0.2%硅組成的超輕物質,“幾乎可以在空中浮起來”。鄒哲解釋説,這樣的物質“可以像拍蒼蠅一樣粘住和保存彗星物質粒子,還不影響粒子本身的特性,回到地球上可以研究”,這個“蒼蠅拍”還可以捕獲從人馬座星系來的星際間塵埃粒子,可謂一物兩用。

  探索彗星“非常有趣”

  “星塵”是繼“阿波羅”計劃之後,美宇航局第二個取回外星球物質樣本的太空探索項目,也是美國第一個專門探索彗星的項目。鄒哲説:“彗星是目前我們知道最有趣的天體,探索彗星非常有趣。”

  他解釋説,研究彗星會揭示太陽系誕生和地球生命起源的奧秘。彗星是太陽系誕生時的殘余物質組成的,來源於太陽系外圍的柯伊伯帶,這裡溫度常年保持在零下200多攝氏度,比較好地保存了45億年前剛誕生時的狀態。

  而“星塵”號飛船探測的彗星“維爾特二號”尤其“有趣”。鄒哲解釋説,這顆彗星是在1974年才被發現來到太陽系內圈的,它可能受到了土星的引力影響。到目前為止,它在太陽系內圈才運行了5個週期,相比之下“哈雷”彗星已在太陽系內側轉了不少圈了。

  “這就意味著,彗星的物質變動很少,大部分還保持著太陽系初生時的狀態。如果採集其樣本,可能獲得很罕見的數據,”鄒哲説。

  當記者問到,他已65歲了,為什麼還要在宇航局控制現場奔波時,鄒哲大笑著説:“我當然應該到現場,我等了多少年了!”(新華社記者 陳勇)

責編:戴昕

相關視頻
相關鏈結
精彩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