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04日 11:12 來源:新華社
2005年12月下旬,以國家海洋局副局長陳連增為團長的我國政府代表團,首次對南極中山站及附近地區進行了為期一週的考察訪問,新華社記者在南極中山站採訪了陳連增。
將對“兩站一船”進行大規模改造
陳連增表示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極地考察工作。目前,我國的極地事業正處於“十五”時期能力建設的具體實施階段以及“十一五”規劃的關鍵時期。“十五”期間能力建設許多具體項目的實施都已經開始,如對長城站、中山站、“雪龍”船進行大規模的改造,同時要在國內建設碼頭、建立國內考察基地等,以形成較為完整的極地考察體系。對“兩站一船”進行改造,形成良好的基礎設施,不僅會滿足當前我國南極研究的需要,而且還將大大增強我國在南極的實質性存在的能力,以滿足我國極地考察事業發展的需要。
陳連增説目前,“十一五”時期極地發展規劃已經到了收尾階段,此次考察訪問,也是想看是否需要對這一規劃做進一步的完善。在站區建設方面,初步規劃包括,在對“雪龍”船改造的基礎上,增加一條新的科學考察船,主要目的是增強科學考察的能力,尤其是要增強對資源、環境等方面調查的能力。“十一五”時期,我們要在實現南極考察有直升機的基礎上,添增固定翼飛機,在冰蓋上建設一個小型機場,以利於今後我國在南極內陸建站的需要和實現多種方法運送我國南極考察隊員以及利用飛機的手段進行科學調查等。
| |
迫切需要加強考察站的能力建設
陳連增説任何一個國家所從事極地考察活動的水平以及它在極地所建立的考察站,都是國家綜合國力、經濟實力的體現。發達國家無論從站區規模、管理能力、科研水平、資金和投入等都高出我們一個層次。
他説,這次對中山站進行全面考察後,我們更加體會到國務院批准我國“十五”極地考察能力建設項目非常及時、非常必要,更加感到中山站的能力建設非常迫切。目前中山站的基礎設施、科研設備等大都停留在上世紀80年代末建站初期的水平,已經不能滿足我國目前極地考察的需要,並且與我國目前的經濟實力、綜合國力等不相適應。中山站改造完後的狀況,無論從基礎設施,還是從科研設備上等,應該比現有狀況都有大幅度改善。
談到在南極內陸建立考察站工作的進展情況時,陳連增説,從南極大陸邊緣建站到內陸建站是一個很大的跨越。從極地考察發展的戰略上考慮,我們應該在內陸建立自己的考察站。很多事實證明,在南極這個地方,後來者是肯定要吃虧的。內陸站點的建設,總體上要遵循先易後難,先有後好的原則。可以想象,在高海拔、高嚴寒的內陸建站,無論從站區建設、後勤保障以及人員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困難。但就目前我國的技術保障能力和我們所具有的20多年的極地考察經驗來説,只要我們精心準備、周密安排,在南極內陸建立我國第一個考察站是完全可行的。目前我們正在着手做這方面的準備。
| |
南極科研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在評價目前我國對南極的科研水平時,陳連增認為,對南極的研究,我國起步雖然較晚,但經過20多年的跨越式發展,已經取得了比較明顯的進步。他説,目前如果把各國對南極的研究水平從高到低劃分成三個集團的話,我國應該是處於第二集團。總體而言,我國的科研水平有待於進一步提高。一方面對科學研究不能單單根據科學家的興趣進行,而是要根據需要進行,要逐步實現對一些項目的常規觀測;另一方面,對一些重點領域要逐步實現持續、深入的考察。
陳連增還表示,對一些熱點問題的研究應該進一步增加投入。如隕石的科研價值不言而喻,目前我國的隕石擁有量達到4480塊,僅次於美國和日本,居世界第三。但由於科研經費的不足,也僅僅對其中的很小一部分做了研究,這是非常可惜的。應該説,我國科學家在極地某些領域的研究水平,不亞於其他任何國家的科學家,但往往因為技術、裝備、資金等的缺乏,使很多研究無法深入進行。從這個角度説,我們要給自己的科學家提供良好的科研平臺和條件。
陳連增説,在南極,科學研究不僅僅是科學的問題,它與國家利益密切相連。20多年來,我國開展的極地考察工作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爭取和維護國家的權益,增強我國在南極的實質性存在。(新華社記者 張宗堂)
責編:戴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