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科技合作全球化趨向深入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27日 10:44 來源:新華社

  該如何描述21世紀初的世界?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裏德曼在2005年風行的新書《世界是扁平的──21世紀簡史》中,用所謂“扁平世界”觀來概括新世紀全球化發展呈現出的最新特徵。科技合作全球化趨向深入則是全球化發展新階段的一個明顯特徵。

  科學研究的課題正越來越具有全球性。這是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訴求。印度洋大海嘯、“卡特裏娜”颶風襲擊美國、禽流感肆虐全球、原油價格屢創最高記錄……世界多次見證災難,經受考驗。在全球聯絡日益緊密的今天,面對傳染病等威脅,任何國家已無法獨善其身。要想解決氣候變化、能源、環境等決定人類可持續發展未來的全球性問題,也需各國協同研究和合作。

  2005年,不少重大科技問題的國際合作都取得了積極進展。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主持下,印度洋沿岸國家就建設印度洋海嘯預警系統完成了多輪協商。在1月于日本神戶舉行的世界減災會議上,聯合國代表宣佈了建設全球性災害預警系統的設想,該系統將針對所有類型自然災害進行早期預警。

  在國際社會的努力下,旨在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今年2月正式生效。10月,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上,各國代表同意啟動《京都議定書》之後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的談判,並決定就探討控制全球變暖的長期戰略展開對話。

  今年6月,歐盟、美國、俄羅斯、日本、韓國和中國等參與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計劃的六方達成一致,決定將這一耗資高達100億美元的項目選址確定在法國,從而在探索未來安全、高效和潔凈能源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2005年,禽流感成為眾多國際和地區性會議的一個重要議題。在日內瓦舉行的禽流感問題國際會議,成功通過預算達10億美元的全球行動計劃。

  信息通信技術的日新月異,資金、人才和知識等在全球範圍內的快速流通,正在推動科技發展要素在全球範圍內進行配置,科技合作成為全球性活動。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2005年發佈的一份報告指出,在國外設立研發中心的跨國公司數量正在增多。匈牙利和愛爾蘭兩國的企業科研投入中,高達70%來自於國外跨國公司。在瑞典、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國,這一比例也超過了40%。另據統計,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外國公司在美國投入的研發費用增長了3倍,外國公司注入美國的研發資金要多於美國公司在其他國家的研發投入。

  當今科學研究日趨複雜,在一些重大項目上進行合作,也是科技發展本身的內在需求。技術的進步使科研活動中地域因素的重要性下降,距離不再成為障礙,從而為全球範圍內的科研大協作提供了新的便利。由多國科學家合作完成的人類基因組計劃,是近年來的一個成功範例。

  科學技術已經成為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科技合作全球化的大潮,為各國都帶來了挑戰和機遇。不少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在審時度勢之後,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大科技投入,將眼光投向下一個5年或10年,積極應對越來越激烈的全球性科技競爭。

  美國目前仍保持著頭號科技強國地位,但美國科學界越來越多的人擔心丟掉科技優勢。美國國家科學院今年發佈長達500多頁的報告,敦促政府採取有效措施支持科研和教育。歐盟明確提出,到2010年要將成員國科研投入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例由2000年的約1.9%提高到3%。日本科研經費佔國內生産總值比例已連續3年保持在3.35%,日本政府計劃從2006年度起,在5年內向科技領域投資25萬億日元(約合2126億美元),全力推進前沿科學領域的研究開發。英國制定了一個長達10年的科技創新投資框架計劃,打算到2014年將科研投入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例提高到2.5%。印度也設定目標,提出到2007年財政年度該國第十個五年計劃結束時,科技投入至少翻一番,達到佔國內生産總值的2%。

  科技合作全球化深入發展,為發展中國家獲得更多資金和技術、加快科技創新等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但也應該看到,全球範圍內科技合作資源的配置目前仍由發達國家主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今年11月在名為《邁向知識社會》的首份“世界報告”中指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正橫亙著前所未有的巨大“知識鴻溝”。經合組織成員科研投入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例平均為2.2%,但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和阿拉伯國家的比例分別平均只有0.2%和0.1%,而且這一“鴻溝”還有擴大之虞。

  因此,如何保證各國都能成為科技合作全球化的受益者,建設一個真正可持續發展的和諧世界,仍然任重道遠。(新華社記者 毛磊)

責編:戴昕

相關視頻
精彩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