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0月11日 14:06 來源:新華社
秋陽下,高高的發射架用它巨大的鋼鐵雙臂,緊緊地把乳白色的飛船和火箭組合體抱在懷中。從1999年到2005年,已經5次成功放飛神舟飛船的發射塔,靜靜地期待着幾天后又一聲“驚天轟響”。
這是地處大漠戈壁深處的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世界大型載人航天發射場之一。
| |
這是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
大漠深處航天城
宇航路,問天閣,飛天賓館,神舟賓館,以及街道兩旁廣告欄中的一位位“兩彈元勳”的形象,都似乎在告訴新來的客人,這裡的一切,都是屬於航天的。
就連街上的路燈,也做成了火箭托舉“神舟”飛向太空的造型。這是上任發射場系統總指揮張建啟親手設計的,在這位為飛天事業操勞多年的老航天眼裏,那是世界上最美的姿態。
航天城的入口處,弱水河緩緩流過。在這條以祁連山融雪為源頭的小河沿岸,楊樹和灌木逐水而生,簇擁出了荒漠裏的一帶綠洲。正是胡楊葉黃時節,弱水河畔一片燦爛的金色。
半個世紀前,地處黑河下游巴丹吉林沙漠邊緣的這塊地區還是一片荒漠戈壁。1958年10月20日,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建,它是我國組建最早、規模最大的綜合性火箭、衛星發射試驗中心,也是目前我國惟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
迄今為止,已有37顆衛星和5艘飛船從這裡飛入太空。這裡,先後創造了從第一顆“東方紅”人造衛星到第一艘載人飛船等中國航天史上波瀾壯闊的10個第一。
這裡的年平均降雨量40毫米,而年均蒸發量則高達3600毫米以上。然而,正是這個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卻為航天發射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環境條件。
“亞洲第一大門”與先進的組裝、發射模式
戈壁灘上的中國航天中心,一切地名都是數字化的。飛船和火箭總裝垂直測試廠房是“9002”,也被人們稱作“航天大廈”。
這座相當於38層樓高的高層建築在大漠上顯得異常突兀。這是航天港中最要緊的部位之一。置身其中,記者發現,這座大樓其實是空心的,它的中間沒有任何樓板。
因為這是專為載人航天而新建的飛船和火箭垂直總裝測試廠房。只有在這樣高大的空間內,疊加起來高達58.3米的火箭和飛船才能組裝起來。
更有特點的是,這座樓有一個大得超出人想像的大門──淡黃色大門高74米,上寬14米,下寬25.6米,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自身整體重量350多噸。
“在戈壁灘上建造這樣的巨型建築物,中國乃至亞洲建築史上從未有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場系統總指揮張育林説。但是,沒有這樣大的門,高大的火箭和飛船組合體根本無法“昂首出門”。
張育林介紹,要設計建造如此規模的大門難度非常大。戈壁灘風沙大,大門必須保證密不透風和有效抗阻巨大風力,而且自身重量不能對廠房墻體結構産生任何側向拉力。
今天,“亞洲第一大門”已成為神舟飛船的轉運通道和保護門。組裝好後的船箭組合體,就是通過這個大門,在一條20米寬的特製“鐵道”上駛入發射塔架的。
| |
這是月光下的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新華社記者 趙建偉 攝) |
飛船點火地點在1500米外
測試發射控制中心,也就是人們通常説的“點火處”,坐落在距發射架1500米處。
1500米是精心計算出來的安全距離。僅火箭內的液體燃料就有數百噸,如有意外,其爆炸力可想而知。過去,為了保證發射人員的安全,發射都是在地下控制。現在,隨着通信和控制技術的提高,飛船發射時的測試發射控制模式選擇,採用了遠距離測試發射控制方式,並改為在技術區設置測試發射控制中心。
光這個安全距離的計算和驗證,就耗了設計者們不少心力。8排計算機終端前坐滿了指揮控制人員,墻上的6個巨型屏幕不斷顯示發射場各分系統的實時畫面……在測試發射控制中心,記者參觀了這個遠距離進行“點火”的地方。
參加過神舟五號發射的測試控制發射站0號指揮員郭保新告訴記者,測發中心通過計算機測髮指揮監察系統,實行自動化檢測和對關鍵部位的監測監控,提高了測試發射的可靠性。
儘管如此,這位44歲的航天人仍在一遍遍巡查各種設備。“萬無一失,那是我們惟一的目標。”他説。
| |
這是朝陽下的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新華社記者 趙建偉 攝) |
時時處處考慮航天員安全
從航天員入艙那一刻起,發射場的應急救生系統就會同時啟動。
在高高的發射架下,可以看到防爆電梯、緊急撤離滑道、航天員安全掩蔽室等。從航天員進入飛船到發射前30分鐘,這段時間內如果發生意外,這些設施將為航天員逃生提供安全保障。屆時,還會有配置齊全的救生車等待在發射架下,隨時準備搶救航天員。
除了緊急撤離外,航天員還可以啟動逃逸飛行器實現航天員大氣層內救生──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運載火箭系統總設計師劉竹生説,按照火箭的設計,在上升段火箭如果出現故障,逃逸系統將帶着飛船離開箭體,確保航天員在安全地區着陸。
其實,發射場本身也是航天員的第一個應急救生區和飛船的副着陸場──如果主着陸場風速超過15米每秒或因為其它因素導致搜救飛機和汽車無法出動,就必須啟用副着陸場。
副着陸場有一支規模較主着陸場稍小的空地搜救隊,包括數架直升機、專用的航天員醫監醫保車和航天員運輸車,以及一支精幹的醫療救護隊伍。
除了副着陸場空地搜救任務外,搜救隊還擔負着一部分的飛船應急返回搜救任務,在發射場區範圍內的應急搜救,以及國內其它地區的空投搜救──假如飛船在應急返回中落到了國內其它地區,守候在發射場附近機場的飛機和傘兵小組將立即出動實施空投搜索,發現目標後,另一架大型運輸機將裝載空地搜救分隊的3臺專用車輛和有關人員飛往目標點附近機場,迅速開展搜救工作。
發射場系統總指揮張育林説,承載發射任務的人員與設備,隨時準備把中國航天員再次送入太空。(新華社記者)
責編:戴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