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誰發現了非洲“中國人後裔”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07日 12:01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內羅畢7月6日專電(記者藺智深)隨着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動進入高潮,東部非洲的肯尼亞海濱地區仍生活着中國人後裔的消息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而且,據傳這些人極有可能是鄭和船隊水手的後裔,這更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


  日前,新華社記者到據傳中國人後裔最為集中的肯海濱拉穆群島中帕泰島上的西尤村採訪,發現那裏交通閉塞,幾乎可以説是與世隔絕。那麼,是誰最先發現了這裡有“中國人後裔”呢?

  這一問題至今尚無定論。據説,10多年前,一個西方國家的記者到拉穆旅游度假,在飯店就餐時偶然聽一個服務員説自己是中國人的後裔,職業的敏感使其隨即進行了調查採訪,並報道了東非海濱生活着中國人後裔的事情。但這件事到底發生在哪一年,這個記者到底服務於哪家媒體,目前還沒人説得清。

  1994年,美國女作家李露曄在為鄭和撰寫的傳記中敘述了自己在肯尼亞邂逅的傳奇:一個黑人告訴她,自己是中國人的子孫,是數百年前肯尼亞拉穆鎮帕泰島中國船遇難倖存者的後裔。李露曄為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撰稿長達10年,曾於1988年訪問英國漢學大師、《中國科技史》總編李約瑟博士,後者當時請她協助修訂《中國科技史》中的航海技藝部分。正是從那時開始,李露曄對研究鄭和産生了濃厚的興趣。1990年,她獲選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南京大學中美研究中心訪問學者,因此得到許多中國學者的幫助。畢6年之功,她完成了鄭和傳記一書。

  1999年,美國《紐約時報》記者紀思道沿着李露曄指引的方向探訪了肯尼亞拉穆群島中的帕泰島,並撰文介紹了他在帕泰島上採訪中國人後裔的經過,還提出大膽的推想:這些自稱有中國血統的人,很可能是鄭和部下的後裔。

  紀思道當時是《紐約時報》東京分社的社長,精通中文,也對研究鄭和有着極大的興趣。在談到去帕泰島探尋中國人後裔的起因時,他在文章中説,一是曾在一些學術性刊物看到過介紹東非與中國歷史淵源的文章,二是數年前曾聽一個肯尼亞人談起過拉穆群島上的中國文物與中國人後裔,三便是李露曄的書給了他啟發,促使他下決定前去偏遠的帕泰島採訪。

  紀思道的文章産生了很大影響,也為後來前去拉穆群島探訪的諸多人士提供了線索。人民日報前駐南非記者李新烽正是從南非一份中文報紙轉載紀思道採訪記的文章中得知了仍有中國人後裔生活在肯尼亞的消息,於2002年3月份第一次踏訪帕泰島,成為第一個前去西尤村採訪中國人後裔的中國記者。李新烽在此後的3年中又3次再訪拉穆,寫回了大量相關報道。

  2002年4月份,重走鄭和路的《武漢晚報》記者范春歌到帕泰島尋訪中國人後裔,並向中國駐肯尼亞大使館彙報了相關情況。當年12月份,中國駐肯尼亞大使館派陳延軍和陸競春兩名年輕的外交官專程前往拉穆,就有關中國與東非沿岸早期交往情況進行考察,這是中國官方首次實地調查關於東非中國人後裔的情況。 

  現年19歲的夏瑞福是肯尼亞拉穆女子高中的應屆畢業生。自從她是中國人後裔的消息被媒體報道之後,夏瑞福便成了遠近聞名的“中國女孩”。

  對於一個偏遠小島上家境貧寒的女孩來説,能完成高中學業實在是一件幸事。而這一切,則與中國人的熱心幫助與支持是分不開的。這個幸運的“中國女孩”在2002年12月初第一次見到了前往她家探訪的中國人,也迎來了自己命運的一個轉捩點。

  在肯尼亞國家博物館幾名考古專家的陪同下,陳延軍和陸競春兩名外交官走進了夏瑞福一家所在的西尤村。他們在後來的考察報告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在村長的幫助下,我們找到了幾名自稱是古代中國水手後裔的人。他們雖然無法拿出證明其祖先是中國人的直接物證,也無法確定祖先何時乘船到此,但仍堅稱自己是中國人的後裔,因為這是其世代相傳的家訓。當地村民稱他們為‘瓦上加人’,意思是自上加村而來的人,借指他們的祖先是從上加登陸的中國水手。

  ‘瓦上加人’已經完全融入當地社會,目前共有4戶,約四五十人。在我們接觸的幾名‘瓦上加人’中,多數膚色較當地人淺,面目特徵亦與當地人不同,但與中國人已有很大差別。只有一對母女的五官及頭髮頗像中國人。母親今年60歲,有5個子女。當日在家的女兒17歲,在鄰島上中學。”這裡説的在鄰島上中學的正是夏瑞福。

  使館的考察報告進一步引起了中國媒體對非洲“中國人後裔”的關注。 2003年4月,新華社非洲總分社音像記者費茂華、畢建忠、王季達等到拉穆採訪,成為報道東非中國人後裔的第一批音像記者;人民日報駐非洲的記者也前往拉穆女子中學,採訪了在那裏上學的夏瑞福。

  於是,更多的中國人知道了夏瑞福的故事,不少人也到西尤村探訪,並且與每次前去採訪的記者一樣,大家都給她帶去了學習用品,或者直接留一些錢給她,以資助她繼續讀書。

  中國人多次訪問拉穆,也引起了肯尼亞當地媒體的注意。去年4月,肯尼亞第一大報《民族日報》下屬的《海濱快報》也詳細報道了夏瑞福一家及肯海濱一帶中國人後裔的故事,並配發了夏瑞福母女及當地發現的一些中國文物和遺跡的照片。正是讀了這篇報道,生活在肯尼亞第二大城市蒙巴薩的中國人趙汗青萌生了資助夏瑞福的想法。

  趙先生日前在接受採訪時説,在遠離中國的東非海岸還生活着中國人的後裔,令他倍感親切,於是便想資助夏瑞福上學,讓她成為有用之材,既為中國人後裔爭光,又能從長遠上幫助她的家人擺脫貧窮。

  於是,趙先生找到了《海濱快報》的主編,並通過該報與夏瑞福所在的拉穆女子中學聯絡,替她交清了高中畢業前一年多時間所需的全部學費及雜費。拉穆女子中學的校長瑪麗?姆瓦庫瓦女士説,得到眾多中國人的熱心資助之後,尤其是得知她上高中的全部學費已被交清之後,夏瑞福學習更加努力了,成績也與以前相比大有進步,最終順利完成了高中學業。

  更為可喜的是,在中國駐肯尼亞大使館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夏瑞福已經獲得中國教育部特批的公費留學名額,將於今年晚些時候接受中國政府獎學金的資助到中國讀大學。(完) 

責編:戴昕

相關視頻
精彩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