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2005年5月14日走進印江梵凈山“佛誕節”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5月11日 15:03 來源:

  印江將舉辦中國梵凈山 “佛誕節”暨印江民族文化旅游節活動  為了實現旅游業作為我縣三大産業之一的目標,提升梵凈山的知名度和印江文明開放的新形象,推介我縣豐富的經濟資源和旅游資源,展示我縣改革開放、經濟建設成就,促進我縣旅游活縣、招商引資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在去年成功舉辦梵凈山佛文化研討會的基礎上,決定於2005年5月1日至5月16日,在貴州省印江自治縣舉辦首屆中國梵凈山“佛誕節”暨印江民族文化旅游節活動。 一、活動的目的是: 堅持“以節為媒、增加游客、展示形象、加快發展”的指導思想,以梵凈山風景、佛文化和印江民族風情為媒介,融文化、旅游、經貿、體育於一體,通過舉辦此次活動,使梵凈山“佛誕節”成為一年一度的佛事活動,促進我縣旅游的大發展。 二、活動的主要內容: 5月1日──16日在縣城著名景點開展土家擺手舞、長號嗩吶、花燈歌舞、龍燈花噓、儺戲、儺技、苗族四面鼓、書法攝影展、名特旅游産品展,合水蔡倫古法造紙等。其中5月15日在梵凈山護國寺舉辦“佛誕節”,開展佛事活動、尋找彌勒道場、觀梵凈山風光,舉辦登山賽等。

  一、獨特的生態旅游資源

  印江境內的梵凈山區距今達10~14億年,被認為是我國黃河以南最古老的臺地。在漫長地質歷史時期多次地殼構造運動的作用下,形成了當今梵凈山體的獨特構造景觀:山峰突兀陡絕、斷崖高聳,溝谷幽深,跌水瀑布發育。原始生態保存完好。保存了距今7000萬年至200萬年前第三紀、第四紀的古老動植物種類及豐富的生物資源,是世界上少有的亞熱帶較完整的生態系統區。並在地形、氣候的影響下,自然生態呈現出較明顯的垂直帶狀格局:低山常綠闊葉林和暖性針葉林帶(海拔1300米以下),中山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和溫性針闊混交林帶(海拔1300~2200米),含寒溫性針葉樹的針闊混交林和亞高山灌叢草甸帶(2200~2572米)。珍稀動植物種類繁多。據不完全統計,屬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獸類有黔金絲猴、華南虎等11種,約佔貴州全省總數的68%;屬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植物有珙桐(中國鴿子花),梵凈山冷杉等17種,約佔貴州全省總數的43%。還有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禽,如鴛鴦、紅腹角雉等多種,以及兩棲、爬蟲類,如大鯢(娃娃魚)、五步蛇等繁多品種。自然景觀神奇怪異。主要體現在山韻、水趣、花姿、雲態、光彩、石觀等方面:梵凈山“高聳數千仞,綿延八百里”,兼具“黃山之奇、峨嵋之秀、華山之險、泰山之雄”,是其山韻的精華所在。印江民謠“梵凈山出奇、九十九道溪,誰人能識破,銀子動撮箕”。道出了梵凈山山之魅力,水之奇趣。梵凈山杜鵑,有百里杜鵑花之冠,四季皆有開放,各種花形,各種顏色,爭妍鬥艷,故“梵凈山似錦,杜鵑花好似錦上之花”。逢山雨之際,水氣蒸發,便呈現出茫茫雲海,時聚時散,景象萬千,特別是日出,日落之時,更是霞光萬道,紫氣千重(“紅雲金頂”因此得名)。當春雨之交,雨過天晴,金頂一帶還會巧遇“梵凈佛光”,即面對雲霧,背負太陽、就可能在前出現一個五彩斑讕的巨大光環,你的身影在其中,身動影動,身靜影靜,約三分鐘左右而散,這可謂雲態,光彩之詭異。金頂周圍的岩石,千姿百態,據其形態,有“太子石”、“蘑菇石”、“龍頭石”、“鷹嘴石”、“萬卷書”、“曬經臺”、“將軍頭”等數十處。特別新金頂別具一格的奇異形態(似飯甑,表陽剛),整個金頂形態逼真的睡佛狀形成了一個石之大觀園。

  二、佛教歷史源遠流長

  梵凈山的佛教活動開始於隋唐時期,那時還是一片蠻夷之地,但在其周邊地區已有寺廟和簡單的佛教活動。到了明萬曆初年(1573年),隨着妙玄和尚在梵凈山重建金頂寺廟,梵凈山及其周邊地區的佛教活動空前繁盛起來,至清光緒23年(1897年)對寺廟的不斷重建、擴建、修復,已形成遍及梵凈山區(絕大部分寺廟在梵凈山西線和北線)的四大皇庵(護國寺、壩梅寺、天慶寺、白雲寺),四十八腳庵(以木黃建廠的太平寺為首)的龐大寺廟群。佛教活動播及到梵凈山周邊的湘、鄂、川、黔、桂、滇等省區的廣善男信女,以至“……數百年來,進香男婦,時往時來,若城市然……”。奠定了梵凈山乃著名“古佛道場”的佛教地位,故“蓋自開闢迄今,海內信奉而奔趨,不啻若雲而若水;王公大人之欽謁,恒見月盛而日新。久已靈馳於兩京,傾動於十三布政,勞旌於撫按,頻顧於道府,諸侯莫不期以魂交黃帝,而夢接安期。古來得道成真,又莫不於斯凝神,於斯脫穎”(摘《敕賜碑》文)。2004年9月23日,中國梵凈山佛教文化研討會在印江護國寺召開,國家宗教局副局長齊曉飛、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學誠法師專程蒞臨指導。60多名大德高僧、專家學者對梵凈山佛教文化的淵源進行了深層次的研討。學誠法師代表中國佛協認定:“梵凈山,是全國著名的彌勒菩薩道場,是與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薩道場、四川峨眉山普賢菩薩道場、安徽九華山地藏菩薩道場、浙江普陀山觀音菩薩道場齊名的中國佛教名山”。

  三、濃郁的地方民俗文化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自唐開元四年(716年)置縣以來,已有1200多年曆史。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勤勞、勇敢、智慧的印江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創造發展了絢麗多彩,濃郁獨特的地方民俗文化。

  1、獨具特色的地方傳統民族建築:印江縣的地方傳統民族建築以木結構和磚木結構為主體,從建築角度方面看,具有以下特點:外形宏偉嚴謹,別具匠心;內部結構合理,獨特優雅。內、外墻壁、門、窗、檐、角皆雕刻有具地方特色的不同的奇花、異草、飛禽、走獸、樓臺、亭榭、山川、河流、神像、人物、文字等內容。現保存完好,具代表性的有朗溪、合水一帶的土家吊腳樓、桶子屋,縣城內的嚴氏宗祠、文昌閣、武聖宮,甲山石寶塔、惜字塔,洋溪萬里橋,平所風雨橋,木黃老街的田土司衙署等。

  2、濃郁的地方文化:在印江,至今仍留傳風行眾多的地方傳統習俗,春節期間的花燈、龍燈花噓、印江儺戲(技)等、土家族“趕年節”、“吃新節”、“哭嫁歌”、行轎“號子”、“祭風神”、“紅棺葬”、苗族“上刀梯”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山歌、情歌、擺手舞、銅鈴舞等。特別是“紅棺葬”,獨印江人特色,傳説唐朝印江雲半一曹姓人家的獨子,雖家境貧寒,但自幼聰慧好學,赴京會試,考中狀元,後因朝廷誤殺,特賜朱棺厚葬,印江人乃沿用成俗。

  3、聞名海內的書法之鄉,在歷史上,印江既被譽為“書法之鄉”。書法名家層出不窮,明代的周冕,清代的北京“頤和園”匾額書寫者嚴寅亮,參加過“公車上書”的廖西山,擅長行書的周以湘、王道行,民初擅長各體書法的藩鵠臣,擅長草書的吳縵卿,現代的魏宇平、王峙蒼等。書法作品更是遍及海內各地,如兩廣一帶流傳着“沒有周以湘的字的人家就算不了書香”的説法,可見印江人的書法在全國的聲望。當今書法更是遍及城鄉,民間仍以毛筆書寫各種對聯、村規、民約等。

  4、光輝的革命歷史:生活在縣境內的各族人民,自南宋(1127年)以來,不屈不撓地與封建統治者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反封建統治,反壓迫剝削的鬥爭,如南宋建炎三年(1130年)的金頭和尚起義,明初(1369年)朗水九姓苗反掠奪、反壓迫的鬥爭,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臘耳山苗族起義,清咸豐五年(1855年)的號軍起義,清咸豐九年(1859年)的嚴黑三起義,清光緒元年(1875年)太平軍戰士劉盛以梵凈山為根據地的反抗鬥爭,1933年的印江“神兵”活動等,都在不同時期給了反動統治者沉重的打擊。特別是1934年6月9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進入印江刀壩後。1934年10月24日,紅二、六軍團木黃勝利會師,標誌着紅六軍團勝利完成了中央軍委賦予的戰略任務,為中央紅軍實施戰略轉移,起到了開路先鋒的作用。

  四、風味獨具的地方特産

  獨特的地形、氣候環境,以及梵凈山西線的印江各族人民在長期的辛勤勞動中,認識和創造、培育了具有深遠影響的風味獨具的地方特産。

  1、梵凈山紫袍玉帶石:唯梵凈山獨有,具石質緻密細膩堅韌的特點,是石雕工藝品的上好佳品。主要石雕工藝品有梵凈山玉帶九層塔、梵凈山玉硯等。

  2、印江白皮紙:採用蔡倫石古法傳統造紙術,以構皮為原料。具吸水性能好,堅韌綿扎的特點,主要用於書法和機器擦拭。

  3、團龍貢茶:以團龍村(梵凈山麓)海拔1300~1500米之間的茶葉為原料,採用獨特的技術製成、具“色澤隱翠,湯色內綠明亮,香高滋味濃純鮮爽,略帶茶香”的特點。

  4、印江貢米:即印江大糯,主産於今木黃鎮、峨嶺鎮、具潔白清香、可口的特點。

  5、梵凈藥材:梵凈山素有“天然藥庫”之稱,現初步查明,有高等藥用植物118科、282屬、486種。主要名藥材有天麻、杜仲、凹葉厚樸、辛荑、黃蓮、牛尾、獨活、防風、紫苑、淫羊藿等。據臨床效果,所生長中藥材,功效奇特,非比一般。

  6、印江菜豆腐:以黃豆漿和鮮蘿蔔菜為原料,經特殊工藝加工而成,具有色白潤澤、翡翠點綴,味道芳香、可口,解油膩,吃法方便等特點。當地民謠“千有萬有,離不開菜豆腐下燒酒”道出了其特殊的餐飲地位。

  7、印江綠豆粉:以大米和綠豆作原料,特殊加工而成,具粉絲綿,顏色翠,煮不爛,泡不溶,口味好,撲鼻香等特點。

  8、甲山苕粉:以紅苕為原料,特殊加工而成,具晶瑩透明、味美湯鮮;耐貯藏,不變質(存放三年五載,也不生蟲,不變味)的特點。

  另外,還有印江蕨粑、香柚、臺合梨、小澤溝鴨蛋、埃山鴨,永義四腮魚,印江臘肉、榨肉、梅幹、唐家粉蒸牛肉、印江紙傘、靈芝酒、梵凈山幹花藝術品等眾多地方特産。

  五、神奇的民間傳説

  印江自治縣是一個景色秀麗的山區縣,在這裡繁衍生存的印江各族人民在認識、適應、改造大自然的生産實踐活動中,先民們對大自然的迷茫,對大自然的崇敬,聯絡到生活中的特殊人與事,對醜惡的鞭策,對美好生活的構想和嚮往,逐漸創作出了眾多在民間流傳至今的神奇傳説。現經收集整理的民間傳説,主要有“九皇妃百日飛升的故事”、“重修天慶寺的傳説”、“太子石的傳説”、“九龍池的傳説”、“蘑菇石的傳説”、“萬卷書的傳説”、“捨身崖的傳説”、“金刀峽的傳説”、“紫薇樹的神樹之説”、“梵凈山名的傳説”、“梵凈山彌勒道場的傳説”、“大聖墩風神洞的傳説”、“朗溪回龍寺的傳説”、“燕子阡老鼠摳倉的傳説”等等。

  六、旅游接待能力已具規模

  經十多年的努力,現已建成通往各旅游地的舒適油路和景區旅游步道。縣城及景區接待游人食宿的規模和質量得到大幅改善,有二星級酒店1家,旅游定點接待賓館8家,其他旅社71家,可接待游客1500人。旅行社1家(紫薇旅行社),旅游服務中心1個(縣旅游局直屬旅游企業),已能一次性接待3000游人的食宿。各類旅游客運車輛近百輛,其中旅游專線車12輛,旅游出租車65輛。

責編:肖闊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