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6月27日 16:03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蒙彼利埃(法國)6月26日電(記者高津英):應邀參加法國蒙彼利埃舞蹈節演出的19個現代舞團中,只有5個能在科勒姆(Corum)大劇場演出,而來自中國的“沈偉舞蹈團”就是其中之一。風格迥異但同樣精彩的兩個節目《春之祭》和《聲唏》令2000多名現場觀眾為之傾倒和感動。記者觀看了沈偉的演出,並對他就現代舞進行了訪談。
蒙彼利埃人有為自己的科勒姆大劇場感到自豪的理由。這一大劇場擁有6層包廂,高高的穹頂“星光”璀璨,能在這裡演出的都是具有國際聲望的團隊。觀眾想知道,獲得過有舞蹈界奧斯卡獎之稱的“尼金斯基獎”的沈偉是否名副其實。結果是一舞終了,熱烈的掌聲、“太棒了”的叫好聲不斷,更有觀眾激動得手舞足蹈。
觀眾從節目單上得知,生長在中國湖南的沈偉9歲學戲,後進入湖南湘劇團。他曾對繪畫傾注了不少感情,但最終還是選擇了現代舞。上世紀90年代他初與朋友合建了廣東現代舞蹈團,演出獲獎後取得一項獎學金留學紐約,並在2000年成立了自己的現代舞團,成績斐然。他曾三次受邀參加美國舞蹈節演出,並到歐洲不少國家演出,引起熱烈反響。
“我選擇現代舞有性格上的原因,因為是屬猴的,喜歡從事有創造性的藝術活動。1995年我獲得獎學金,想出來學更多的東西。之所以選擇紐約,是因為那裏文化信息流量大。經過學習、做編導的實踐,積累了經驗,一方面了解西方文化,同時也了解自己。”
《聲唏》舞臺背景是一幅碩大的八大山人畫作,配樂中明顯有藏傳佛教的天籟之聲。舞臺地面薄薄一層白粉加上閃爍不定的燈光,營造出另一個世界中的海洋氣氛。身著紅、黑拖地長裙的舞者像雕塑的魚,或快或慢地滑行。他們也像一支支毛筆,在地面的“白紙”上繪圖。如果從上面看下去,很有些中國畫的韻味。
“毫無疑問,我在編舞中吸收借鑒了中國傳統文化,將其與現代舞形式結合起來,”沈偉説道,“《聲唏》是2000年完成的一部作品,這是一個不同階層的人都可以理解的舞蹈。有意思的是,西方人説它很‘東方’,而不少中國人則認為它‘再西方不過’。”
《春之祭》有12名舞者出場表演,音樂富於節奏感,舞者使用了“數學般精確”的形體語言和“超出尋常限度的肢體動作,迸發出他們的激情。行雲流水般一氣呵成的50分鐘舞蹈充分體現了沈偉現代舞的“肢體研究”理念。
“現代舞建立在對肢體的研究基礎上,也是對藝術觀念的一種研究成果。就好比我們誇一隻杯子漂亮,不一定非要形狀多美,玻璃自己就帶有生命力。舞蹈也一樣,不用刻意表達或渲染什麼,肢體語言本身就有藝術價值。研究和利用好這種語言,有助於開發人們的智力和感官,”沈偉説道。
對於現代舞難以大眾化的看法,他認為:“現代舞不同於娛樂性的舞蹈,觀眾如果想要深入理解現代舞作品,需要有一定的音樂基礎和藝術知識。現代舞可以表現現代社會和現代文化非常大的範圍,其作品也有好壞之分,如何衡量和區別,某種程度上取決於你所受的教育。”
談到現代舞團因為“曲高和寡”普遍存在生存問題,沈偉的看法是:“舞蹈團雖然演出不少,但因為從事的是120%的純藝術,想賺錢是不可能的。即便是好的團,基金和私人贊助也要佔到40%到50%。”沈偉稱,他的舞蹈團因為有基金贊助,維持生存並沒有問題,但人員、場地、服裝和運費的開支非常大。他説:“在藝術上不能吝嗇,資金都用於演出了,別的方面則盡可能節約。”
沈偉沒預料到能有今天這樣的發展。雖然工作日程已經滿滿地排到了2007年,蒙彼利埃舞蹈節之後便要去威尼斯參加雙年展,但沈偉並不想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只希望“做想做的研究,珍惜每次編導和演出的機會,盡力做得最好”。“因為如果不努力,喪失的機會不會再來。”
一直保留中國國籍的沈偉對國內現代舞非常關注。他覺得國內不乏熱愛藝術、有品位和才幹的藝術人才。國外小型的現代舞團體很多,只要有好作品就會得到承認。“希望我們能有更多的年輕人從事現代舞藝術,在現代舞的國際大舞臺上競相展露才華。”
責編: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