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新聞聯播):
在黑龍江興隆林區,隨着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實施,一次新的創業拉開了大幕。
【字幕】1975年 小興安嶺(資料)
(資料原聲)美麗富饒的小興安嶺,茂密的森林廣闊無邊。(伐木場景,小火車拉着原木出深山)
記者出鏡:在東北,人們把穿越林間運送木材的窄軌火車叫做森林小火車,如今,隨着採伐量的逐年下降,大部分林區的森林小火車紛紛“下崗”,而在黑龍江興隆林業局,經過林區工人改裝後的森林小火車又被派上了新的用場兒。
46歲的姚忠義師傅是今天這趟“森林小火車生態游”的司機,他告訴我們:別小看這段109公里長的興隆森鐵,它可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窄軌森林鐵路。更讓姚師傅得意的是,拉了半輩子的木頭,今天竟然也和國鐵的司機一樣,拉上人了。
姚忠義:現在已經拉上游客了,我的速度就要慢一些,穩一些,讓游客在車上舒服一些,高興一些,滿意一些。
美國中學生 查克斯塔:很榮幸能夠坐上森林小火車,希望能有更多的游客(能和他們一樣)乘坐森林小火車,來這裡游覽。
下午四點,小火車開進了青峰林場,這裡有一片保存比較完好的原始森林,游客們要在林場住上一個晚上。每次來到這裡,姚師傅總要一個人到林子深處去轉一轉。
姚忠義:我剛開小火車的時候,山上的樹比這棵大二三倍的,可山全是,現在游客是來看原始林的,要是再過量採伐,這樣的樹游客也就再也看不着了。
【聚焦】
實施天保工程以來,黑龍江森工林區累計減産1174.2萬立方米,少消耗森林資源1956萬立方米,森林覆被率增加8.2個百分點。
自從開辦“森林小火車生態游”後,青峰林場職工的生活也跟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利用這個機會,不少林場職工辦起了“家庭旅館”,賣起了土特産,讓這個昔日封閉的山區與外界有了更多的聯絡。
今年33歲的劉鐵漢過去是林場的採伐工,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後,眼瞅着林場的活越來越少,劉鐵漢幹着急卻不知道怎麼辦才好,正在發愁的時候,林場從外面請來了技術人員,教職工們利用過去白白扔掉的鋸末子,加上點兒木耳菌,種植木耳。沒想到,第一次栽培木耳就讓劉鐵漢小倆口嘗到了甜頭兒。
黑龍江興隆林業局青峰林場職工劉鐵漢:2000年,掙了能有兩三千塊錢,不是用出大力,而是從技術方面掙到點錢,頭一次非常高興。
青峰林場黨支部書記呂元發告訴我們,現在像劉鐵漢這樣發展多种經營的職工,在這個林場已經達到了60%左右。
2010年,通過加大森林培育力度,力爭森林總蓄積量達到7億立方米
2010年,全森工林區多种經營增加值將達到64億元,接近森工産業增加值的一半
新的一天開始了,姚師傅和他的小火車又上路了。儘管現在收入還不高,但是在姚師傅的眼裏一種全新的生活正沿着他熟悉的這條森林鐵路向他招手。
【心語】青峰林場職工 張桂煥説
希望將來我們的後代也能看到以前那樣的參天大樹
【直言】青峰林場黨支部書記呂元發説
作為我們這一級黨組織,就是要幫助職工群眾渡過轉型期
【記者感述】 本台記者 宋紅梅
産業轉移了,但林區人不等、不靠的精神卻沒有轉移
責編:陶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