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9月22日 16:19 來源:
人們都説“台獨”禍國殃民,這話一點不假。就在臺當局負責人陳水扁“過境”美國之際,一個“獨派”色彩濃厚“保護台灣大聯盟”組織,在《華盛頓郵報》刊出大幅廣告,呼籲“美國要接管台灣,讓台灣的安全全部由五角大樓負責”。據悉,這則佔了滿頁文字的廣告,作者是“台獨”分子林志升。(見中新社2005年9月21日電)
這則乞求“招安廣告”令人想起漢奸汪精衛。1938年12月22日,日本首相近衛文麿發表第三次對華政策聲明,提出“善鄰友好、共同防共和經濟提攜”三項原則。汪精衛立即在隨後出版的香港《南華日報》上積極響應。(見新浪網2004年10月24日)
這則“台獨”廣告既令人氣憤,也令兩岸尤其是台灣同胞“眼界大開”。
請求美國“接管台灣”意味著什麼?那是要從中國版圖分裂出去的表示,也是“台獨”勢力要心甘情願當“奴才”的顯示。顯然,世人面前的“台獨”不是一夥什麼“民主鬥士”,更不是台灣同胞的利益代表,而是一副淋漓盡致的賣國“奴才相”。無疑,“台獨”政治廣告,就是“奴相”畢露。
有語道,圖窮匕首現。在《反分裂國家法》出臺以後,兩岸形成促和主流民意,已對“台獨”構成極大的威脅。從今年4月起,國親新三黨領袖先後大陸之行,已在台島點燃了方興未艾的“大陸熱”。人們見到,大陸方面順乘此勢作出了一系列助臺和促兩岸穩定發展的優惠政策。7月間,大陸方面宣佈進一步便利臺胞往來措施,簡化台灣居民入出境和居留手續。自8月1日起,台灣水果準入品種從12種擴大到18種,並對其中15種水果實行進口零關稅措施。9月1日起,對在大陸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就讀的台灣學生執行與大陸學生相同的收費標準,並設立台灣學生獎(助)學金。近日,台灣4家航空公司飛往歐洲、東南亞的客貨運輸定期航班,經批准飛越大陸空域。國務院臺辦與國家開發銀行簽署《關於支持台灣同胞投資企業發展開發性金融合作協議》,為大陸台資企業專項安排了為期5年、額度為300億元人民幣的開發性貸款。10月1日將正式實施修訂後的《台灣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就業管理規定》,以方便台灣同胞在大陸就業。福建、山東、四川、黑龍江等地已設立或正在設立台灣農民創業園,為兩岸農業合作營造新的平臺。大陸優惠,振奮了廣大台灣同胞,形成了凝聚力。而與此相隨,腳踏“台獨”路線的臺當局處處碰壁,內外交困。比如,精心策劃的第十三次在聯合國闖關又宣告流産;臺“軍購案”第29次被國親聯手封殺;在國際交往上,中國與美國建立了戰略關係,對“台獨”進行了有力的遏制。9月13日,在紐約參加聯合國成員60週年峰會上,國家主席胡錦濤與美國總統布什進行會談,胡主席“希望美國和中方一道,為維護臺海和平穩定,反對‘台獨’作出努力”。分析家認為,“這是中國向美國發出共同遏制‘台獨’的邀請”。這個信息既令台島國民黨、親民黨等反“台獨”力量感到鼓舞,認為“頗具深刻涵義”,更令“台獨”坐臥不安,使“台獨”更加孤立,難以招架。可以説,“台獨”遭遇著空前未有的威脅。陳水扁近來頻頻“出訪”一些小國,陳水扁屢屢向美日等國低眉,乞求相助,是他們已感到威脅穿心,已處於四面楚歌狀態。而陳水扁搞的“金援外交”非常不得人心,遭到島內批評指責。9月21日,臺“立法院”國民黨團指出,陳水扁的作法“跟漢奸吳三桂沒有什麼不同”。(見《聯合早報》2005年9月21日)可見,“台獨”是一個法理上行不通、史實上行不通、情理上行不通、現實行不通、更是人心上行不通的“死結”。
“台獨”在美刊出乞求“招安”廣告,是一份好材料,它使人們進一步認清了“台獨”的賣國本質。“台獨”勢力存在一天,台灣的危險就依然存在,中華民族被分裂的危險同樣存在。正如全國政協賈慶林主席9月15日在第一屆民間菁英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所言:激進“台獨”勢力仍在加緊進行“台灣正名”、“公投制憲”、“獨立建國”等分裂活動。台灣當局也沒有放棄“台獨”立場,並且大肆鼓吹分裂主張,蓄意挑起兩岸對抗,阻撓兩岸關係發展。種種跡象表明,“台獨”分裂勢力通過“憲改”謀求“台灣法理獨立”的危險性依然存在,“台獨”分裂活動仍然是臺海地區和平與穩定的現實威脅。(見新華社2005年9月15日電)而今,“台獨”勢力在美刊出乞求“招安”廣告就是分裂祖國的又一罪證。可以預料,隨著“大陸熱”的深化,“台獨”勢力還會以種種面目“搞搞新意思”。比如,據華夏經緯網9月18日訊: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議員初步決定“雙十節”訪問台灣,與所謂軍購案相關高層、“立委”們廣泛交換意見,欲圖使軍購案闖關。而在此之前,美國會先後寫信給中國國民黨原主席連戰、現主席馬英九,逼迫國民黨要通過軍購案。可見,“台獨”“招安廣告”與國際反華勢力是遙相呼應。但是,最後的結果也應驗那句哲言: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對“台獨”不能抱任何幻想,惟有以堅決的態度通過法律與人民力量的抵制遏制,使之無藏身之地,使之無地自容,直至滅亡。這是兩岸人民責無旁貸,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作者:亦 菲)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劉雅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