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6月06日 18:29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慕尼黑6月6日電 (李麗 汪涌) “昂貴”的2006年德國世界盃賽尚未開打,已經拖垮了三家公司。
世界盃賽吉祥物的生産權本來是個聚寶盆。德國尼奇公司為拿下該生産權不惜血本,卻由於吉祥物獅子“格列奧”嚴重滯銷而無力還清貸款,於5月17日宣佈破産。4年前的風波更大,韓日和德國兩屆世界盃賽電視轉播權打包賣出的近20億美元天價,連續拖垮了先後接手的ISL公司和德國傳媒業巨擘基爾希。
國際足聯越來越從一個簡單的行業協會,演變成為一個以賺錢為己任的跨國壟斷公司,世界盃賽就是他們最大的搖錢樹。儘管商業元素是鐵桿球迷們最鄙視和不關注的,但在一隻看不見的手的推動下,世界盃賽的每個毛孔都日益透着金光。
已經出現或者即將出現的一切足壇怪現象,無不跟此有關。
尼奇公司最致命的錯誤不在於買下了吉祥物生産權,而在於押錯了“寶”。他們對吉祥物銷售情況的估計過於樂觀,而沒想到這個不穿褲子的獅子由於與德國傳統的飛鷹形象背道而馳,這麼不受德國人待見。
就算世界盃賽是個裸露的金礦,也不是人人都能撿到金子,最倒楣的是2002年的法國電視一台(TF1)。由於法國隊在韓日世界盃賽前被空前看好,TF1拿出1.48億美元的大本錢買下直播權。因為一旦“高盧雞”在決賽場上廝殺,TF1的廣告價格就將達到每半分鐘22.2萬歐元,同時可以獲得6900萬歐元的贊助。沒想到鬥敗了的“雄雞”一場不勝,一球不進,早早在小組賽就打道回府,讓TF1的鉅額投資打了水漂,還連累其股票狂瀉不止。
世界盃賽由於熱點集中,因此投資相對集中,金額巨大,但其結果的不確定性,給押寶性的投資帶來極大風險。
即使對於躊躇滿志的東道主來説,世界盃賽也並非理所當然地有着起死回生的功效。德國人一度把世界盃賽視為一個“天上掉下的大餡餅”,指望承辦世界盃賽能幫助德國經濟走出“零增長”困境。但隨着賽事日益臨近,德國人的嘴角卻在向下垂。
德國經濟研究所近日發佈報告稱,世界盃賽對德國經濟的整體影響“只是一塊滾燙石頭上的一滴水”。報告稱,由於投資效應被分攤到多個年份,世界盃賽只能為德國提供約9000個新崗位,而非之前預測的5萬個;另外,國際足聯退還當地酒店100萬套未預訂客房,也使旅游收入增長1.7%的預期大打折扣。德國經濟學家認為,世界盃賽最多只能給德國帶來0.25%的經濟增長。
而且,從最近四屆世界盃賽來看,由於世界盃賽後相關的産業會相應收縮,東道主在世界盃賽後一年或幾年內通常出現經濟增長率不同程度的下滑,患上世界盃賽“後遺症”。雅典奧運會後,東道主背上了沉重的經濟包袱,這一點,估計德國人也會為此大為頭疼。(完)
責編: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