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5月15日 13:53 來源:
一本教科書,回扣知多少?觸目驚心的案件告訴人們:在社會反映強烈的“上學貴”背後,原來還有另一隻黑手——“商業賄賂”在從中搗鬼。江蘇省檢察機關經過兩年多的偵查,挖出了一系列高校教材回扣案:在江蘇115所高校中,已查出有109所學校涉案,已有130多起商業賄賂立案。(《華商報》5月15日)
去年,四川某高校“教材腐敗系列案”,讓人觸目驚心:一個小小的教材科,上至科長,下到普通職工,幾乎被“一網打盡”;前任科長落馬,繼任科長又倒下。“一些勾兌幹部倒了,新的勾兌幹部還會源源不斷産生。”教材腐敗可謂是無所不在、屢禁不止。據了解,腐敗的流程是,按照教材回扣的“潛規則”,學校按課本定價的100%賣書給學生,書商按碼洋的15%至25%折扣給學校,出版商以6.5折至7.5折賣給書商,出版商的成本只佔到書價的三四成。還有一些出版商直接把教材賣給學校,給的折扣高達35%。除了明折扣,還有大量暗回扣,在明扣的基礎上根據購書碼洋的多少再進行“讓利”活動。這些費用分別落入學校的教材科和個人腰包,出版商及書商更是賺得盆滿缽滿。
教材採購成了腐敗溫床,成了有利可圖的香餑餑,人人爭相而上、要分一杯羹。而這一切最終都會轉嫁到購書者學生身上,並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上學難、上學貴。一本小小的教科書,竟會有這麼多的回扣,産生了這麼多腐敗,實在是匪夷所思。層出不窮的教材腐敗現象愈演愈烈,人們不禁要問,什麼是腐敗的根源所在?腐敗溫床是如何産生的?又是誰打造了腐敗鏈條?又有誰推動著腐敗的發展?教材回扣之所以廣有市場,這和目前圖書出版體制和學校購書體制有關,學生教材的購買基本上由學校壟斷。“在壟斷體制下,腐敗很容易。” 專家的結論是,深層次原因是相關機制出現明顯漏洞。而監督缺位、問責制缺位,無疑是直接誘因。正如報道中所揭露的,“監督管理形同虛設”,財政、審計等部門在每年的審計檢查中大多是走馬觀花地查一下,很少深究,有時對發現出的問題、涉及的款項,只給予沒收非法所得,並不提出規範性的整改措施。這樣的監督和懲處,不出事才怪呢。
更為遺憾的是,我們缺乏可行的“陽光操作”,如果學校每年對當年教材教輔價格進行提前公示,主動要求接受主管部門和社會輿論的監督,接受學生和家長監督;如果教育和新聞出版部門開起門來搞教材發行與銷售,每年舉行民眾廣泛參與的聽證會,來確定教材教輔價格;或者打破書店售書與學校購書的壟斷,把教材的出版與訂購推向市場;或者學校不再代收書費,而是由學校制定教材範圍、列出書目清單,讓學生自行購買,回扣的空間自然會大大減少,腐敗的幾率也就會相應降低。一言以蔽之,只要教材購買陽光、透明了,就斷不至於會出現層出不窮的“教材腐敗系列案”。
目前,我們最最殘缺的不是制度不完備、體制不健全,而是管理不透明、監督不到位、懲處不嚴厲。專家的建議,需要對當前的圖書出版體制進行改革,這顯然是治本之策,需要儘快付諸實施,需要抓緊落到實處,但當務之急卻需要“另辟蹊徑”,需要在現有體制的基礎上減少腐敗。畢竟,體制的建構非一二日之功就能迅速見效,而教材腐敗卻不容繼續任之由之。
“要將學校的賬目、資金使用情況予以公開,接受學生家長和社會監督。”教育部、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下發的今年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我們渴望的是,陽光能夠不讓“教材腐敗”有生長的空間。(作者:郭立場)
責編:柳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