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5月08日 13:38 來源:
小學一、二年級不佈置書面家庭作業,中小學生每天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學校和老師不得隨意增加或減少學生在校的時間……山東省教育廳近日出臺了一系列為中小學生減負的措施。學生家長可以此為據,向教育部門投訴學校或老師的違規違紀行為,有關當事人3年內評定職稱和評先樹優實行“一票否決”。(《人民日報》5月8日)
學生負擔過重的問題已是中國教育的頑症。“學生減負”已多年,卻越減越重,現在就連低年級小學生的書包也由過去的3公斤重,長到了5-6公斤。難怪有媒體曾圖文並茂地調侃道:當代的孩子已從“背著書包上學堂”,走進了“拉著書包上學堂”。此次教育部門力主減負,並制定了相關措施作保障,將學校和教師推到減負的前臺,讓人們看到了素質教育的希望。然而,令人擔憂的是,家長可能會不買賬,不少家長一味追求孩子的學習成績,一味為孩子追加無以復加的課業負擔。
學生家長們總認為在學習上多付出,就會取得相應的成績回報,而學習成績是學生最重要的事情。給學生學業減負,成為“按下葫蘆浮起瓢”的灰色遊戲,這是當前推行素質教育過程中出現的怪現象。此前也曾發生過類似的案例,據報道,為了將“減負”進行到底,上海各學校此前使出渾身解數。然而,在學校轟轟烈烈“減負”運動中,家長卻一味支持孩子參加有償家教以做“補充”。《2005上海市中小學生課業負擔調查報告》顯示,2004年上海義務教育階段實施“減負”以來,95.42%的教師和學校基本上沒有要求或為學生代購習題集、練習冊等資料,而38.22%的中小學生則不同程度參加有償家教,其中61.91%的學生是家長被迫參加的。孩子們在應付學校課程之外,被迫花費大量的課餘時間為補課疲於奔命。這樣一來,取消補課以減輕學生負擔的初衷,就落空了。
之所以出現“學校給學生減負,家長們卻紛紛要求增負”的怪現象,與這些家長的心態有關。學校做“減法”,家長做“加法”,這種教育怪現象,其實不能過多地責怪家長們,我們應該看到現象背後深藏的體制原因,即現行高考指揮棒的缺陷所在。“減負與按分升學不相符”,也正如眾多家長的控訴,“減負應落實到實處,考試升學制度應改革”。毋庸置疑,如果高考的指揮棒依然故我,“獨木橋依然還是獨木橋”,則“減負”只能是一句空話。因此,中考、高考及會考教育考試改革勢在必行。可以這樣説,如果中考、高考指揮棒不儘快扭轉片面化的人才評價方式,素質教育在中小學的推行將非常困難。
教育是“教”和“育”的有機統一,正確處理素質教育與考分及其與升學率之間的關係,真正落實對學生的減負,不能僅僅靠政府部門單方面的努力。當前對於學生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過於單一和刻板,“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根深蒂固”,是嚴重制約和阻礙著“減負”工作的落實的“瓶頸”。
減負不是獨立工程,而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切實推進素質教育,將減負落到實處,惟有政策的出臺還遠遠不夠,也需要得到學校和家長以及全社會的支持和配合,更需要教育改革的全面配套進行。最為根本的是要有完整的減負的長效機制,改變現行的教育體制和教育機制,建立起科學的社會用人機制和人才評價體系。此外,還應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師教學評價體系,有一套落到實處的考核教師教學的科學依據,而不要將綜合評價囿于單方面的“一票否決”,方能切實收到減負的實際效果。 (作者:郭立場)
責編:柳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