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3日 13:41 來源:
中國青年報消息:“拋棄傳統文化是逆潮流的,應該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傳統美德——仁義禮智信。”這是全國政協委員李漢秋教授今年兩會發言的重要內容。李漢秋建議教育部門將“仁義禮智信”納入學校教學內容。
李漢秋是參與討論制定《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首席專家,他連續三次向有關起草部門建議,希望在《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加入符合現代社會的基本道德規範,而這種道德規範必須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精華。
李漢秋認為,“拋棄傳統文化是逆潮流的”。從“五四”時期否定傳統文化,到“文化大革命”期間掃蕩一切封建殘余,再到十六大報告中提出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以及《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要繼承中華民族幾千年形成的傳統美德”,“這表明,我國文化戰略正在發生重大調整,在全社會大力弘揚“仁義禮智信”,將是一件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事情。”他説。
對於傳統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五常,李漢秋進行了新的詮釋:“仁”是中華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徵,以仁為核心形成的古代文化人文情懷,經過現代改造,可以轉化為現代人文精神,成為“以人為本”的精神資源。“義”是作為人應該遵循的最高道義,應該依歸的人間正義,在市場經濟中尤應大力提倡,以此來抑止見利忘義、賺昧心錢等道德淪喪之風。
“禮”的主要作用是規範人際關係、維護社會秩序。“和”是禮的最高境界,其價值取向為“和諧”,構建在人格平等基礎上的人際行為規範,以達到和諧。“智”從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學智慧,把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結合和統一起來,提倡創新。“信”是做人的根本,也是社會正常運行的道德基礎。“現在社會上有一股風,津津樂道於如何弄權術。幹部、政治家,尤重真誠。只有真誠才能取信於民,提高公信力,推動社會風氣好轉”。
李漢秋認為,現階段我國道德價值觀混亂,因為我們過去對傳統文化道德採取了摒棄的態度,而新的革命道德又因為“四人幫”等因素而權威性大減,市場經濟和歐美強勢文化的不斷衝擊,使人們過分追求利益,過分追求極端個人自由,“課堂上講大公無私,課下買東西就受騙,特別是青年人不知道該怎麼辦”。
在這種背景下,李漢秋建議重建新的社會道德觀念,而新的道德觀念必須和人們頭腦中已有的傳統道德觀念結合,進行新的詮釋。
“為什麼要和傳統道德觀念結合,因為傳統道德觀念中有很多任何歷史時代都共有的美德,全新或外來的道德觀念,存活率太低;為什麼選擇這個階段,因為很多人的腦子裏還有傳統美德的因子,如果再不激發出來,可能就晚了。”
李漢秋認為,傳統美德的代表概念不必多,也不能多;要簡明扼要、易記易傳。選擇“仁義禮智信”就比較合適。弘揚以“仁義禮智信”為內容的傳統美德,可以對市場經濟所誘發的如過分重利等觀念和風氣,起到某種調節和抑止作用。
目前,教育部門正在組織編寫倫理道德方面的教材,用於中學教育中選修課本。李漢秋建議,在學校教育和整個國民教育中加大優秀傳統文化的分量,把“仁義禮智信”作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內容,納入學校的教學內容,逐步實現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並落實到精神文明建設中去。(本報記者李健)
責編:霍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