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12日 06:24 來源:
解放日報消息:在“2005首屆中國全面小康論壇”會議上,吳敬璉等學者和官員集中探討了“看病貴”的問題。吳敬璉先生在接受採訪時呼籲,低收入者醫療費用應該由政府提供,這是政府的責任,要讓低收入者能有錢去買這個基本的服務,這也是醫療保險的作用。“公共衞生體系的部分,肯定是政府的責任。而提供普通醫療服務的單位,需要進行市場化改革。”
吳敬璉先生觀點的創新之處,在於不糾纏於當前醫改細枝末節上的是是非非,而是在強調“低收入者醫療費用應該由政府提供”的基本前提下,提出了“公共衞生體系部分”與“提供普通醫療服務”兩大部分分別進行公益化與市場化改革的思路。筆者以為,從理性認識的意義來説,吳先生的觀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醫療服務公益化與市場化的現實矛盾,因而值得重視。
就在幾天前,有媒體報道,衞生部正在組織有關專家制定《城市社區衞生服務站基本標準(徵求意見稿)》,關於社區醫院床位問題存在兩種意見:一是為防止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盲目擴張床位和規模,建議對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的規模和床位進行限制;二是建議對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的規模和床位不予限制,由各地在實踐中逐步調整。而有些地方正初步計劃從明年起逐步取消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的病床,只保留觀察床,用於應對急症發作病人和短期觀察病人。
社區醫院床位撤與不撤的兩種意見,其實就是“公共衞生服務”與“經營性醫療服務”職能定位模糊的具體反映。如果定位於前者,目光就不該盯在床位的撤與不撤上,而更應該在與居民的“貼近性”上下功夫,這主要應該通過“全科特徵”、“親和服務”來體現。病床多少則可根據服務居民的人口數量來掌握,而沒必要“一刀切”全部取消。
從吳敬璉先生提出的“結構醫改”思路,再看有關社區醫院是否撤消床位的爭論,筆者深切感到,醫改問題儘管千頭萬緒,但是如果“公益化”和“市場化”區別對待的思想值得肯定,則不妨以此為準則,對現有或即將推出的相關法規審慎校正,為未來的全方位醫改減少一些“向後轉”的成本。(馬龍生)
責編:湯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