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18日 14:38 來源:
專題:建設節約型社會
北京近年來掀起了一場滑雪場“圈地”運動,這些滑雪場均為取地下水人造,從而導致滑雪場與人“爭”水喝的問題日益突出。截至2004年底,北京建成並投入營業的大小滑雪場有13家,且至今郊區一些地方仍在盲目‘圈地’建設滑雪場。(7月17日新華網)
水荒是我們頭上揮之不去的陰影,北京更是一座重度缺水的城市,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不足300立方米,僅為世界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的4%,全國人均的15%。因為大量抽除地下水,地下已是千孔百瘡猶如漏斗。目前,北京地區地下水位平均每年以0.5米左右的速度下降,全市地下水累計超採已達60億立方米。而在這樣嚴峻的背景下,以地下水作為造雪水源的滑雪場竟然還在頻頻上馬。以13個已營業的滑雪場一年需用水380萬立方米計,相當於消耗了北京4.2萬人全年的生活用水。這個數字,實在令人觸目驚心。
滑雪是極富魅力的運動,但是如果這雪不是從天而降,而是需要用寶貴的水資源人工造出來,那麼這代價就不只是昂貴的問題,恰更是在揮霍我們賴以生存的資源。這些年來確有那麼一些人,剛剛過了幾天衣食不愁的日子,就要迫不及待地享受了。而一些商家,為了一時的經濟利益,則似乎惟恐奢風不盛,靡氣不烈,不惜毀掉資源為之推波助瀾。北京眾多的人造滑雪場不正是這種現象的真實寫照嗎?
水之所以稱為“生命之水”,首先是因為它關係到生命能否生存。人可以不滑雪,一輩子不滑雪也可以,但人不能不喝水,一天不喝也不行。在滑雪和喝水之間,我們只能選擇喝水。自然,在昂貴的人造滑雪場滑雪的都是有錢人,在他們看來,只要有錢,就不但要喝水,而且要滑雪。但是他們有所不知,怎樣花錢,如何消費,儘管屬於個人行為,然而資源卻是社會成員共同擁有的,決不能誰有錢就可以想怎麼佔有就怎麼佔有,想怎麼糟蹋就怎麼糟蹋,在這個問題上,不能有半點含糊。有錢人願意滑雪,可以到東北的大興安嶺甚至到國外的阿爾卑斯山去滑,想怎麼滑就怎麼滑。然而要用所有社會成員賴以生存的水資源造出雪來滑雪,那是不行的,有再多的錢也不行。
然而這個“不行”,也不能指望市場來説。在商言商,道義約束和社會責任在資本的逐利性面前往往弱不禁風。市場講的是價值規律,然而水資源是不可以用金錢衡量的,因此從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高度來考量,我們只能寄希望於“有形之手”。況且,由此及彼,要滑雪還是要喝水,放大了看更是要生存還是要毀滅的問題。倘若“有形之手”該出手時卻不出手,那麼最後一滴水是否真的會成了我們的眼淚? (作者:奚旭初)
責編:張會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