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09日 07:48 來源:
人民網消息:買票難、坐車難,好像成了中國人春節回家無法躲避的宿命,一年又一年,仿佛輪迴式的“夢魘”。從2006年1月14日起,全國鐵路春運又開始了。年年緊張的春運難道真的沒有辦法解決了嗎?“春運症”之症候群
報道
對於鐵路部門來説,春運更像是一場“全家總動員”的硬仗,鐵路建設的投入逐年增加,鐵路線路和里程不斷上漲,但運力與運需的矛盾卻依然無法解決。“不管我們前進了多遠,但對全國人民來説,我們好像永遠處在客運緊張的原點,沒有絲毫的進步。這很尷尬。”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鐵路人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派個代表回家過年”
“每年春節都得回家,但一想起坐火車就頭疼。”22歲的李建民一邊看著街上過往的人流,一邊和記者聊着。李建民的老家在河南省南陽市南召縣,2002年他跟着叔叔來到北京,騎過三輪車,收過破爛,現在中國人民大學附近賣煎餅。生意好時,李建民一天能賣將近100張煎餅,生意不好時,也就二三十張,平均每天收入30元左右。李建民的叔叔在太陽宮修理電器,一個月收入1300多;嬸子沒工作,在“租的家”裏看3歲的侄子;11歲的侄女在一所農民工小學上學。
“過年回家太花錢了,要不是父母在老家,我真不想回去。”李建民的“春運”要先坐17個小時的火車到河南信陽,再從信陽坐2小時的汽車,才能到南陽老家。“一張火車票130塊錢,汽車票14塊錢,來回一趟就得288塊錢,再加上路上的吃喝,都快300塊錢了。”李建民告訴記者,平時的火車票價是100元,汽車票價是8元。
春節回家用李建民侄女的話來説就是“一堆人擠在一個破破爛爛的火車裏,痛苦十幾個小時回破破爛爛的家”。小姑娘5歲時就跟着父親來到北京,在北京長大,“她覺得自己是北京人,不願意回河南老家,又破又窮”。
這幾年春節,都是李建民和叔叔回老家過年,嬸子和侄兒侄女在北京過年。“5個人都回去得花1000多塊,等於一個月白幹了。不能全回,太貴了。”
儘管李建民有過在北京站、西站、南站通宵排隊沒買上票的經歷,儘管每年買票李建民都要在這幾個車站來回至少兩三趟,但他並沒覺得買票難是個多大的問題。
“不就是多跑幾趟嘛,又不累,比在街上站一天輕鬆多了,關鍵是票太貴,老是漲價。我們每年都坐2089次列車。實在買不上票了,再坐T字頭特快列車或K字頭快車,這些比沒字母的車貴。”對李建民來説,車票漲價讓他有點吃不消。
據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介紹,2006年鐵路春運,民工流已超過學生流、探親流、旅游流的總和,成為春運的主流。以農民工為主體的臨客硬座票價不上浮(直達特快臨客除外),並不是鐵路客運能力已有很大提高,而是為了體現黨和政府對農民工的關懷。
火車、飛機、自駕車,怎麼着都不爽
相對於農民工微薄的收入,陶龐生活算是很不錯的了,作為一位公司白領,拿着月收入8000余元的高薪。身為湖北荊州人的他,談起春節回家,陶龐説了兩個字:不爽。
對於陶龐來説,買票是春節回家最大的問題。“一提起買火車票我就頭疼。我春節前的工作特別多,根本沒有時間買票,電話訂票總説沒有。去火車站排隊,根本就是在撞運氣,誰知道排上半天有沒有票呢?聽説是晚上12點放票,我排過幾次,就一次買上票了。有時煩得不行,我就想,乾脆找個鐵路系統的職工當老婆算了。”
每年離春節還有一個多月時,陶龐就開始琢磨怎麼弄票。他請在京上學的老鄉代買,“但也不好意思年年讓人家幫着買,畢竟很難買,而且排隊很辛苦”。他也到處托關係找熟人訂票,“關係不好找,層層轉托,經常到最後還是黃了。你想,鐵路上的人就那麼點,全國人民過年回家都托他們買票,怎麼可能?”他還借過朋友的記者證,混上車補了票,然後請列車長在餐車給他找了個座位,“人家很客氣,説一定優先給我補臥鋪,結果還在餐車坐了8個小時,到鄭州才補了臥鋪。”
“有兩年,實在搞不到票,就坐飛機回家。不過機票有點貴,而且飛機受天氣影響大,萬一延誤了航班,那可不爽,春節假期很珍貴,一天是一天,我可不想在候機廳裏傻等。”
2004年,陶龐買了車。春節,他興致勃勃地開着車回家了。“本來覺得挺爽,再也不用為買票發愁了,沒想到剛好趕上沿途各地都下雨下雪。返京時,我從荊州出發,先是大霧,後是大雨,從河南到北京又一路大雪,遇見了7起車毀人亡,把我搞得心驚肉跳的,緊張,開得特慢,簡直就是在高速路上挪回北京的。太不安全了。我今年不準備開車回家了,想別的辦法吧。哎!”
鐵路售票員:拿“金嗓子喉寶”當飯吃
春運,不只是買票的做難,鐵路賣票的職工也忙得吃不消。
1月3日下午14點20分,記者見到李伯英時,她正坐在北京西站的售票間吃午飯。“都熱了一回了,一頓飯總要分幾次才能吃完。沒辦法,這幾天買票的人多了,吃飯的時間就少了。”李伯英是北京西站售票車間丁班值班主任,從1996年1月21日西站啟動第一天,她就在這兒售票。
據李伯英介紹,平時他們是值兩個白班、兩個夜班只休息兩天;春運期間,就變成值24小時班,休息24小時。“一個蘿蔔一個坑,不可能調班。我是機動部隊,那個售票人員要吃飯或上洗手間,我就替她一會。現在還相對輕鬆些,如果到了高峰期,我們根本就不敢喝水,早上倒的一杯水,下午還是滿的,顧不上喝,也不敢喝;喝了,你就要上廁所,但是外邊排着長隊,那麼多旅客要買票,你能上廁所嗎?有時,實在忍不住了去趟廁所,就可能有人和你急:‘這麼多人排了這麼長時間,你不趕快賣票,出去幹嘛?’”
春運期間,每一位售票人員都處於“説票”的狀態。“到什麼地方,有哪幾趟車,哪一趟有票,有什麼票,……翻來覆去,就這幾句話,一説一天。”
春運期間,西客站的售票人員平均每天都要説5000-6000句話,又不能隨便喝水,好多人嗓子都説啞了,“我們每天都拿金嗓子喉寶當飯吃,否則嗓子根本受不了。精神高度緊張,工作強度和壓力都很大,每年忙完春運就像脫了一層皮。”
李伯英告訴記者,為方便旅客購票,西客站今年春運期間將開設240個售票窗口,每天的放票時間為19點整。“票確實很緊張,大家最好還是先選擇訂票,如果訂不上票,再到車站來買,儘量離放票時間近一些。”
春運:特有的國情?
據國家發改委透露,2006年春運期間,旅游、回鄉探親、返回工作地的人次累計將比2005年增加3.15%,達到創紀錄的20.42億人。有18.55億人將使用長途汽車等公路運輸工具,1.44億人將搭火車,2800萬人將坐輪船等水上交通工具,1500萬人將乘飛機。
中國的春運,在如此短的時間,有如此規模的人員流動,運力和運量的嚴重不匹配,供需如此矛盾,這種現象在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
據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管理學院副教授秦四平介紹,美國等西方國家每年的聖誕節前後,也存在從大城市到各地的人員流動,但程度遠小於我國的春運。況且,西方的聖誕流動是多向性、相對均衡的流動。“他們不一定是回家,好多人是到外地旅游。流動的均衡性大大減輕了對整個交通線路的壓力,不會出現我國春運的緊張情況。況且,西方發達國傢俬車擁有量大,他們的流動主要在高速公路上,有時會出現堵車,但因為主要依賴於私人交通工具,所以線路的選擇性比較大。我們的春運則主要依賴於公共交通。龐大的人口數量、出行方式和文化習俗決定了我們目前的春運緊張現象。”
其實,春運緊張忙碌我國並非獨此一家,從1月3日開始,“多磨”的英國鐵路系統已開始颳起一場車票“漲價風”,票價上漲幅度最高達4.5%。據悉,漲價是為了籌集資金,用來改善鐵路系統,“羊毛(改進鐵路設施的資金)必須部分出在羊(顧客)身上”。
儘管在英國反對漲價的怨聲一片,但這次漲價從1月2日開始還是生效了。
我國春運的“漲價風”是不是又快刮來了?
觀點:“春運症”的解決之道:分拆鐵路 引入競爭
主持人:《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張偉
嘉賓:
張世賢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經濟管理出版社社長
秦四平 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管理學院副教授
徐寒山 公司營銷企劃主管
春運越幫越忙
主持人:每年春運買票難都是人們出行的最大問題,這究竟是什麼原因?
徐寒山:我個人買票並不難。我是蘇州人,上海、蘇州一帶出來打工的少,人員流動量相對不大;買票難主要是學生、農民工買硬座車票難,我每次買臥鋪,不感覺怎麼難。再者,我每年回家都晚,臘月二十八九,人相對較少。我一般都是晚上七八點到北京站買票,就有一次沒買上,第二天去門口的代售點就買上了。其實鐵路提供的座位數和客流量差不多。另外,買票難主要是大家對春運形成的心理恐慌。過年了,大家都急着回家,只要票沒到手上,就很慌。最後不還是都買上了嗎?其實,條件允許的話,儘量錯開客流高峰期。
當然,買票難還因為票源信息和車票的流通不暢。火車站與各代售點好像老死不相往來。為什麼我不需要的票不能及時退掉方便別人?為什麼票販子手裏永遠有票?其實買票難和鐵路運力、運量的矛盾沒有多大關係,更多的是人為因素。
某車站售票人員:各代售點的情況我們不清楚,那些代售點都是經過局裏審批的。我們也不知道他們要買多少張票,有沒有配額,反正我們把自己的票賣完就行了。
秦四平:買票難的主要原因,還是運力和運量的矛盾,短時間內解決不了。春運期間的客流量大,而且太集中,你怎麼投資也達不到如此程度。我老家在石家莊,春運期間豪華客車每半小時一趟,還是買不上票。你能説車少嗎?雖然鐵路的運載能力這幾年一下子也增加了不少,但能力上還是有欠缺。鐵路、公路、航空,不管怎麼調整,都是繁忙的,已經超負荷了。總供給上不去,怎麼調度都是沒用的。春運期間鐵路各路段之間的支援,其實就是讓緊張的路段更緊張一些。
張世賢:過年回家是中國一種極特殊的現象,一年365天就等着春節回家團圓,在外的盼,家裏也在盼,這種需求是剛性的,不具有彈性;它和五一、國慶不一樣,黃金周大家出游,可有多種選擇,春運的線路無法選擇。你不可能讓農民工在城裏過年,尤其不可能讓他們在大城市過年,那不是家的感覺。
春運漲價是趁火打劫?
主持人:有關部門聲稱春運期間的漲價就是為了在時間和空間上分流旅客,這是否能解決運能和運量的矛盾?
徐寒山:價格受供求影響,春運期間需求大了,價格漲一些,這符合市場規律。但話説回來,鐵道部門是市場主體,它應該承擔比民企、私企更多的公共職能和社會責任,所以,它不應該漲價。春運期間,鐵路系統的人力還是那些,服務還是那樣,增加的列車又都是破的,每年春運並未投入多少成本。
秦四平:鐵路車票漲價,也不能説一點道理都沒有,鐵路部門在春運期間的經營成本是增加的。第一,它平時的客流少。春運、暑運、五一、國慶全算上,客流量多的時間也就三個多月。其他時間,大量的裝備閒置。第二、春運期間線路、車次的增加,導致人力成本增加。列車、車站等地方都會臨時增加人手。比如南方鐵路的一些工作人員,平時他在南方跑,春運期間抽調跑北方,至少不給她買件棉大衣?第三、機會成本。春運期間客運優先,肯定會擠掉一些貨運。而貨運是鐵路一大塊利潤。
張世賢:漲價是一种經濟手段,而春運的客運需求是剛性的,當需求是剛性時,價格是不起作用的。春運漲價其實就是一種趁火打劫。它應該提前告知大家,什麼時段漲多少,讓大家可以提前選擇出行時間;再者,漲價也不能一步漲到位,要分時段漲,讓農民工提前決定自己在什麼時段回家划算,甚至有的會不回家。這不僅是為農民工着想,也是提前緩解春運的客流高峰。
從供給和需求解決春運
主持人:美國的國土面積和我們差不多,人口遠遠低於我國,它有26萬公里鐵路,7萬多公里高速公路。我國只有近7萬公里鐵路,2萬公里高速公路。在交通硬體上,我們還遠遠不夠。當前春運期間的運力和運量矛盾,應該如何解決?假如20年後我們的交通硬體水平上去了,春運問題會不會得到緩解?
徐寒山:四川方向、江西方向的乘車難問題,有它的客觀原因,比如地理位置、地貌地質、經濟水平等。那裏外出務工的人多,線路又少,速度也提不上來。我國每年都在修路,每年都在增加線路,但每年都難。我一個江西籍的朋友年年買票都很難。這個問題到現在都解決不了,其根源在於人多,經濟發展又不均衡,導致人員流動量大,且流動極不均衡,都是年前從大城市到鄉村,年後從鄉村到大城市。什麼時候經濟發展均衡了,或許問題就解決了。
秦四平:我國鐵路發展的指導思想也有問題,老覺得所有的設備利用率越高越好。比如五星級酒店,不是説每天客房入住率100%就是好的,關鍵是要保證任何時間、至少是大部分時間,客人想住店就能住進去。我們總想讓上座率達到100%,這對國家、企業來説是好事,但對乘客來講,這樣的服務水平肯定是打折扣的。經濟發展平衡了,可能會解決一部分人的流動問題,春運的壓力會有所緩解,但遠遠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張世賢:鐵路部門也在根據客流量來調節自己的運力,預測、提速、加開臨客等,已經在盡其所能地做了。不能因為春運這一短期現象,就投入大量的車皮、線路等,這是一種運力過剩。我們也不能單靠鐵路來緩解春運,這需要鐵路、航空、公路一塊配合。此外,像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因為春節期間用工緊張,也紛紛組織民工在當地過年。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客流量的緊張。春運問題要從供給和需求兩方面來解決。
春運服務更差
主持人:車不好坐,是一方面,但在春運人潮高峰期,服務就更不好了,這也是大家反映很多的問題。在好多人看來,服務質量也和春運有關係。春運期間的服務質量問題該怎麼解決呢?
秦四平:春運的服務不好,原因很複雜。所有的行業只要供不應求時,質量都會下降,這不是鐵路一家的問題。10多年來,春運的服務質量一直在改善。比如,鐵路的直達(Z字頭)、特快(T字頭)列車的服務還是有好轉的。
徐寒山:我聽説春運期間,鐵路允許超員40%,公路不允許超員其實也在超員。在這種情況下,服務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難度。我有一個朋友去年坐硬座回家,車廂裏擠滿了人。他的座位剛好斜對着廁所,火車剛走了一個小時,廁所門就壞了,根本關不上。很快,廁所裏狼藉不堪,目不忍睹,鼻不忍聞。朋友無奈只好“跋山涉水”找到了列車員,列車員找人修好了,但沒過幾個小時,門又壞了。朋友坐了十幾個小時,硬是強忍着滴水未沾、粒米未進,簡直就是一場噩夢。我覺得春運買票回家,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一次消費,根本就是一次被運輸。
要想改善鐵路的價格和服務等問題,鐵路必須儘快引入競爭。比如移動、聯通兩家,儘管話費高,畢竟有競爭,好歹還會做一些回饋客戶的活動,比如話費積分什麼的;航空也一樣。現在如果把鐵路一分為二,或分拆成幾家,他們肯定就會考慮價格、服務等問題,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了。
春運信息
2006年全國鐵路春運自1月14日起至2月22日止,為期40天。預計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將達1.439億人次,日均發送旅客360萬人次,同比增加11萬人次。北京西客站今年春運期間將發送旅客340萬人(日均8.5萬人),比去年同期增加27萬人,同比增長8.6%。其中,節前15天發送旅客195萬人,比去年同期增長22萬人;節後25天發送旅客145萬人,比去年同期增長5萬人。客流高峰期為2006年元月20日至27日,日發送旅客可達13萬人左右。其中高峰日為元月26日,以直通客流為主,旅客發送量有望突破16萬人。管內客流高峰將於元月27日、28日形成。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張偉/北京報道
責編:劉彥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