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09日 07:37 來源:
新華社杜塞爾多夫(德國)12月7日專電(記者田帆)“中國汽車工業國際化論壇”7日在德國西部城市杜塞爾多夫舉行,數十位中歐汽車界人士參加。與會者認為,經過多年積累,中國汽車工業已初步具備走向國際市場的能力,但大規模進入歐美市場還有一些困難,需要更多時間來提高中國汽車的國際競爭力。
論壇的主講人布克哈特 魏克納曾任上海大眾汽車公司副總經理,對中國汽車工業的迅速發展有切身體會。他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汽車産業發展迅速,而且通過自主開發、國際合作或雇傭外國工程師等方式,在汽車設計和關鍵技術掌握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如最早在德國亮相的中華轎車,質量非常不錯,而且實現了發動機等關鍵部件的本地化生産。已經在荷蘭銷售的陸風汽車,則通過低價策略吸引了部分消費者青睞。
魏克納表示,儘管中國汽車目前尚未對歐洲汽車業構成威脅,但中國汽車工業的潛力卻讓歐洲廠商不敢掉以輕心。當年,日本、韓國汽車進入歐洲時,歐洲人都不以為然,現實教訓了歐洲人。魏克納還表示,德國全德汽車俱樂部ADAC9月份選擇在法蘭克福車展時發表其對陸風車不利的碰撞測試結果,在時間上顯然是“別有用意的”,這表明歐洲廠商確實在認真看待中國汽車的挑戰。
魏克納對希望進入歐洲市場的中國汽車提出忠告。他建議中國汽車廠商首先應力爭在國內市場取得“強有力地位”,汽車出口在最初階段很難贏利,只有那些有足夠經濟實力和産品競爭力的汽車廠商才有可能在國際市場取得成功。此外,他還建議中國汽車廠商要注重服務網絡的建立和完善,為此中國汽車不要急於在歐洲各國全面鋪開,而應首先重點培育一個市場規模較小的國家,以取得足夠的經驗和能力。此外,中國汽車必須考慮歐洲市場特點,如注重安全性能和喜歡使用較少污染環境的柴油車等。
中國江陰模塑集團副董事長曹克波則認為,中國整車出口能形成一定規模可能還需要10到15年的時間,而且會遇到歐美國家很多有形或無形的貿易障礙。不過,目前中國的汽車零配件通過與在華外國汽車廠商合作,已逐步走上國際化道路。實際上,許多西方著名品牌汽車都在使用中國生産的汽車零配件。
曹克波指出,與西方汽車業相比,中國汽車工業除了擁有優質低成本勞動力外,自身製造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也在迅速提高。為加快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中國企業還可通過與外國企業的聯合技術開發及吸引外國人才等,提升産品核心競爭力。
雖然經歷了碰撞測試風波打擊,中國陸風車的歐洲總經銷商比富爾特仍對在歐洲市場銷售中國江鈴集團生産的陸風越野車充滿信心。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比富爾特承認全德汽車俱樂部的碰撞測試確實對陸風車造成了負面影響,不過他認為經過不斷改進和提高,陸風車在歐洲的銷售前景依然樂觀。他説,該公司已經在法國、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國建立了合作銷售網絡。
比富爾特透露,為了讓歐洲汽車經銷商和消費者對陸風車有更多的認同,陸風車正在德國申請“整車型號許可”,目前,陸風正與權威的德國技術檢測協會(TUV)合作,在中國和德國兩地進行相關性能測試。如果順利,申請過程可望在3到9個月完成。
德國技術檢測協會技術部主任霍爾格 許茨向記者證實了這一消息,不過他以未得到客戶許可為由,拒絕透露測試詳情。他表示,陸風是TUV測試的第一部中國汽車,目前正在進行的性能測試是按照歐洲准入標準進行的。
全球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普華永道公司中國業務部的執行經理安塞爾姆 斯托爾特表示,陸風車的“碰撞測試風波”確實讓中國汽車在歐洲消費者心中留下了不好印象。但安任強調,當年日本車和韓國車進入歐美市場都經歷過類似階段。而且歐洲人也明白,中國企業的學習和提高能力很強,中國汽車一定會在國際市場上擁有自己的位置。(完)
責編: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