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6月19日 15:12 來源:
經濟觀察報消息:中國股市正在期待風雨後的彩虹。但現在,彩虹還沒有出現。
過去兩周,中國股市密集的政策利好實際上並沒有把市場刺激起來。“雖然那些利好讓人有點喘不過氣”,福建一家投資公司的人士笑言,但整個市場似乎對政策的威力已經視而不見了。
“即使如此,也説明市場在成熟,現在的市場監管已經有了較大改觀。”恒遠證券高級分析師徐琤直言。
政策修補
“我不認為現在是政策救市,我願意將這些政策看作是對股市不完善地方的修補”,社科院王國剛教授説。
“證監會的政策不可否認正在把資本市場朝真正的市場化引入。”徐琤也指出,“以前的中國證券市場定位於為國企解困,融資成了一種特權。現在各個方面都在修正。”
當然,修正一直都在進行,但自股權分置試點開始後,“修正”的速度明顯加快。
一位市場人士也直言,之前是用行政手段來吸引投資者進入股市。“5 19行情就是鼓勵投資者入市,導致今天投資者損失慘重。”他説。
事實上,隨著這四年熊市的演變,之前牛市中隱藏的很多股市根本問題都暴露出來:上市公司造假猖獗,證券公司有恃無恐,坐莊成為市場交易的常態。這些都深深傷害了市場。“監管層在很多地方基本廓清了市場的混亂。雖然一些政策還不完善,但已經在向規範的方向發展。”民族證券一位人士指出。
一直被人詬病的市場定位,也已經改變了國企脫困工具的形象,大量的優質企業,像中石化、長江電力(600900)、寶鋼股份(600019)、招商銀行(600036)等紛紛進來。“在融資發行關口上,監管層正盡力做到嚴防死守,雖然行政干預並沒有徹底改觀,但已經能有效保證企業質量。”
作為中國證券市場最根本問題的股權分置問題正在成為當前監管層全力攻克的難題,已經進入實質階段。“不可否認,整個證券市場已經得到相當的正本清源,違規違法現象大大減少。這些難題正得到解決,而市場卻在歷史的低位。”徐琤指出,“大環境變好,但市場低迷,或許真的需要一個契機去扭轉。”
市場反映
對中國股市長期發展有利的這些政策似乎並沒有被市場所接受。
經過6月8日、9日兩天,滬市的成交量急劇放大,成交量達到200億。隨後又急劇下降,在70億徘徊。交投極其清淡,在眾多利好政策的刺激下市場依然無動於衷。
“8日、9日兩天營業部的交易也是飆升。我們後來分析發現,其中散戶投資者居多,以前散戶基本不怎麼交易,那兩天突然大量出現。進一步分析發現,他們大多都是在拋售。”天津一家證券營業部經理告訴記者,“他們已經對政策失去了信心,這種短暫的行情,抓住就逃了。”
經過這兩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市場中堅力量的機構投資者,也沒有從密集政策中汲取到買多的信心。一位機構投資者告訴記者。市場充滿著觀望氣氛,基金公司一個是沒錢在大規模進入,另一個他們也在觀望,作為最專業的投資者他們的心態對市場是有很大影響的。
事實上,現在的整個市場環境都不好,投資者對投資前景悲觀,寧願選擇持幣觀望。“政策托底,宏觀經濟封頂。”上述人士直言,“再這麼跌可能不太會了,但市場由於宏觀經濟的重壓,很難上去。”
中信證券(600030)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2005年下半年,緊縮調控影響經濟增長進入谷地的可能性較大。同時我們也看到,今年第一季度可比上市公司的凈利潤同比增長僅6.5%,大部分行業利潤大幅下滑。整體而言,實際的增長率還會低於這個水平。
另一家基金公司的研究人員指出,實際上滬指目前已經失去了指標意義。雖然點位很低,但很多公司實際的投資價值也僅是如此。“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悖論,要麼補充進來優質企業,但融資放開市場還會跌。因此目前的市場這個樣子也就不意外了。”
實際上,一切的問題都可以歸結于一點——市場開始以其獨特方式,持續下跌向監管層要價,這種要價背後的理由是:如果政府要推動股權分置的進行,必須要創建一個有利的市場空間。
市場推倒了嗎?
實際上,市場已經患上一種“利好免疫症”,除了對小利好逐漸麻痹之外,這種“免疫症”背後原因還有:市場已經對政策推出的次序和相互之間配套産生懷疑。
之所以出現這種局面是因為“整個市場體系已經被推倒”, 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教授曹紅輝説。在他看來,千點論預言千點時市場將推倒重來。但市場並沒有看到崩盤的現象。“那只能説明交易體系沒有崩潰。”
曹紅輝認為,市場化的前提是自由議合,自由議合一定是排除行政化的干擾因素,排除某一方利用交易優勢的因素,排除一方造成的不公平的因素,如果有這三個因素,這個交易是不真實的,所形成的交易價格是不真實的。現在這個市場已經不能真實地反映投資者和融資這兩者之間的自由議合的交易行為。
而現在二級市場反應的正是這個水平,交易沒有效率,投資者已經不認可,開始用腳投票。
“穩定的預期沒有了,公平交易的秩序也沒有,上市公司大都不提資本回報。幾萬個億扔進股市沒有産出,那股市還不成了賭場?”曹教授指出。
“中國經濟連續數年8%的增長速度,試想如果是健康的股市,該是一個怎樣的發展?但投資者這麼多年反而沒得到什麼。”一家基金公司投資總監直言,“交易是基於信任的,現在沒有投資者再相信哪家公司的融資了。內在的機制已經壞了,即使是好的也不認可了。這就是劣幣驅逐良幣。”
“市場要什麼?要的是賺錢效應,如果無法賺錢,就無法吸引新資本進入。”曹紅輝表示,“所以,政府要建立一個投資和融資平衡發展的機制,通過給予投資者穩定預期、公平交易制度,從而恢復投資者信心。”(記者 郭宏超 孫建芳)
責編: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