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II進入A股市 盈利預期比市盈率更重要
央視國際 (2002年12月06日 16:21)
中國證券報消息:QFII制度是我國入世後對外開放戰略在資本市場上的具體體現,有利於加快國內市場的國際化進程,對證券市場的長期發展將産生深遠的影響。
境外投資機構是否會進入中國證券市場呢?我個人認為,外資一定會進來,與國內投資者一起分享中國經濟高速成長所帶來的投資機會。我們在考察中國證券市場的投資機會時,首先要看證券市場的發展根基——經濟發展的趨勢。根據十六大報告提出的目標,到2020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將超過35萬億元,人均收入水平有望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3000美元水平。良好的增長勢頭將吸引越來越多的外資積極參與國內的證券市場。
目前市場中有一種看法,認為只有A股的市盈率與境外市場接軌了,境外資金才會有入市的興趣,這種看法不一定正確,因為市盈率高低並不是決定市場投資價值的絕對標準。
對我國股市市盈率應有一個辯證的認識,從目前的市盈率看,上海A股總股本加權平均市盈率為41.9倍,比西方成熟市場15至20倍的平均水平要高許多。但要認識到這樣的市盈率水平的形成是與我國股權分割的市場基礎、制度環境相關的,不能與成熟市場進行簡單的比較。從市盈率形成的微觀結構來看,市盈率是一個動態的指標,是一個相對的價格。因為企業業績的變化和股票價格的變化都可以隨時改變個股的市盈率和整個市場的市盈率。在市盈率與股價之間,並不是一種簡單的正相關關係。另外,上市公司當年的每股盈利水平不僅和企業的盈利水平有關,而且和企業的股本變動與否也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在實際投資過程中,市盈率指標只能視作一個重要的參考性指標,而不是決定投資與否的唯一指標。印度等採取此種制度開放資本市場的經驗表明,外資並沒有因為市盈率較高而影響其投資上述市場的策略。
從目前國內市場的發展趨勢看,相對高的市盈率還會保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不會因為QFII制度的實施馬上得到改變。外資進入的多元多樣性決定了市盈率並不構成外資進入中國證券市場的障礙。良好的盈利預期使外資沒有理由不進入國內市場。談到投資理念,外資進入後,市場上會出現境外的理念與境內理念的碰撞和融合的過程,但基本原則是外資不可能機械地採取市盈率標準等本土投資理念,而是適應中國市場,融入中國市場。在短期內,外資在遵循謹慎入市原則(如進入風險小、流動性強、市值大的股票)的情況下,會繼續固守傳統的投資理念。但在對中國市場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後,其投資風格必然會受到本國投資理念的影響——即理念的同化過程。當然,這個同化過程是雙向的,在投資理念的磨合過程中,國內的投資者也會不斷走向成熟,市場也會得到更好的發展。(莊東辰)
責編:范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