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開發銀行聯手民生光大華夏 應付災難備份
央視國際 (2002年09月18日 09:34)
《國際金融報》消息: 9月16日,國家開發銀行信息中心郭濂在“第三屆中國金融信息化發展論壇”上向記者透露,國家開發銀行正聯手民生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準備開發異地災難備份系統,目前已經完成設計。中信實業銀行是否參加進來,還不能確定。
災難備份是指利用技術和管理的手段,確保在災難發生後,銀行的關鍵數據、數據處理系統和業務可以恢復的過程,其最終目的是保證在災難發生後的指定時間內恢復既定範圍的銀行業務。
央行有關領導曾指出,實施數據大集中的銀行,必須建立災難備份中心,災難備份中心的建設可以採取自建、合建和使用商業化災難中心等模式。
銀行數據大集中意味著風險的集中。數據大集中後,一旦數據中心遭到災難打擊停止服務,將引起銀行業務停頓、營業額損失、客戶流失,甚至會引起社會的動蕩和法律糾紛。
國內銀行界已經意識到集中後災難備份的重要性。隨著大集中工程的推進,國內各商業銀行在進行業務集中的過程中,也在逐步採取災難備份的措施。
建設銀行已經建成北京同城災難備份中心,但數據集中尚未建成,正在制定詳盡規劃。工商銀行的南北兩大數據中心互為備份,但備份中心尚未建成。光大銀行在數據集中後也建立了同城災難備份中心。深圳發展銀行採取外包方式利用高陽萬國災難備援中心所提供的商業化災難備援服務實現了較完整的業務級災難備份,但還沒有哪家銀行建成異地災難備份系統。
華夏銀行技術副總監賈振陸説,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因為資金和數據大的優勢,可以自建災難備份中心。但中小商業銀行要自建災難備份中心就比較困難,可以採取和若干個金融企業聯合共建,或者採取外包的方式建立災難備份中心。
建設銀行信息與開發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劉靜芳認為,採取外包方式,主要是從降低成本、獲得專業化服務、快速推出産品、學習到所欠缺的知識等的角度考慮,但目前國內的IT廠商沒有這個能力,而國外的IT廠商對此沒有投資或不願意投資,所以目前只能選擇自建。
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陳靜指出,由於目前的法律系統、誠信系統的不完善、以及各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關係等因素,採取託管、外包、聯合共建的方式還不夠成熟,但採取託管、外包、聯合共建的方式建立災難備份中心是個方向。
銀行信息化專家、原新加坡華聯銀行副總裁莊志澄建議,銀行建立災難備份中心在數據集中前就應該有詳盡的計劃,然後分階段實施。而不是先建好數據中心,才去考慮災難備份中心。(李衛玲)
責編: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