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向一個“乾淨的市場”努力
央視國際 (2002年09月16日 11:20)
中國經濟時報消息:“在積極促進某件事情的優勢發揮時,我認為還是不要去考慮弊端。要看到杯子裏已經有半杯水了,而不要老去想還差半杯。如果總是把事情想得最糟,就永遠不前進了。”
9月15日,在由清華大學商法研究中心主辦的“21世紀商法論壇:2002年國際研討會”上,高西慶未及進入會場便被諸多問題圍住。
儘管一再強調“清華大學兼職教授”的身份,但中國證監會副主席的職務令高西慶難以躲過許多尖銳的話題。對此,高西慶稱自己是個樂觀主義者。
主板之外,還應分多個層次
對於上市公司應降低資本金門檻的呼聲,高西慶認為,目前上市公司的層次存在問題,不應只允許在主板市場上市,應當多分幾個層次。最低板應該門檻很低,而最上面仍然應有較高的門檻,不能只允許是精品。
“全北京一千多萬人,如果只許到賽特、燕莎這樣的地方買東西,只準買精品,結果不是大家都穿上了精品,社會經濟大大發展,所有商品價格都提高很多,而是假冒商品充斥。因為假冒商品成本低,製造者把省下來的成本拿來賄賂,從而一層層把別人打倒,使自己上去,説自己是真的。”高西慶舉例説,劣幣驅逐良幣的道理,就是因為劣幣和良幣一樣好用。
證監會要做的,一方面是加強監管,儘量讓真的進來。但是,在轉軌時期,不可能真正做到這一點。高西慶認為,目前可以做的,就是將證券市場分為多個層次。
高西慶分析説,在地域層次上,應讓更多的企業有籌資渠道。中國有上千萬家企業,其中應當至少幾十萬家有資格在相當公開的場合、規模上籌資,比如在當地的一個城市、一個省內籌資。而目前我們允許的渠道就是達到1000萬元規模區,可以在全國籌資,高西慶説,這樣是不合理的。但這是一個宏觀問題,一時難以解決。現在比較現實的就是讓二、三、四、五板市場儘快建立起來,將來大家都有了籌資渠道,就沒有衝動去造假了。
至於已經被多年盛傳“呼之欲出”的二板市場究竟何時設立,高西慶表示,這不是他可以回答的問題。
向一個“充分乾淨的市場”努力
中國證監會到底是要一個不斷上升的市場,還是要一個乾淨的市場?
高西慶表示,證監會沒有職責也完全沒有意願保證一個不斷上升的市場。他説,人人都知道,不斷上升的市場一定是自欺欺人的。雖然他個人倒是希望市場相對平衡,但事實上,股市升也罷,降也罷,“不是證監會的職責”,證監會也沒有能力保證一個“不斷上升的股市”。
由此,高西慶説,那麼只有向一個“充分乾淨的市場”努力了,讓大家盡可能按規則辦事。從整個政府規制的角度,要做到市場是可預測的,其他問題便迎刃而解。股市上最忌諱的是不可預測。在那樣的狀態中,資金不入市,交易量下降,相應各方面的收益都會降低。
證監會對自己的職責要有明確界定
前段時間有媒體報道,中國證監會的一個地方派出機構要求當地上市公司在年底前制定出高管人員的期權分配方案。高西慶説,後來對此事作出澄清。
但他説,目前也確實有不少人、不少企業在説,中國證監會應當出臺一些規定,其中包括最近廣受關注的企業高管期權分配製度。但高西慶認為,證監會並非股東,企業的分配製度不是證監會應當涉入的範圍——雖然也許很多人都覺得應該這麼做,但證監會沒有這個權力。對於同樣被認為證監會應當表態的獨立董事制度,高西慶認為,證監會對這件事的推動似乎比期權制的合理性稍強一些。他説,公司法要求證監會幾乎是要擔保上市公司出具真實、準確、完整的信息,而且必須保證好的公司上市,否則證監會具體的行政負責人要受到包括刑事處罰在內的處罰。“為了免於牢獄之災,我們只能保證建立一種機制,以保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部分的相對真實。”
但仍然有意見認為,中國證監會對有些事情的監管可能過度,而過度的介入和強制,會破壞資本市場的體系。高西慶也同意,證監會對自己的職責和要達到的職責應當要有明確界定。
有人認為美國的監管模式更先進,高西慶認為,誰正確並不重要,關鍵是每個國度的機制能夠在其國家內部達到各種利益的均衡。“證監會是個很具體的行為部門,不可能從哲學角度考慮更長遠的利益。有些問題不解決,會産生很直接的影響。”(許暉)
責編: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