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07日 14:28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天下最大事,莫非萬民之憂樂。行事要思萬民之憂樂,立身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就是我的座右銘,我要用行動來實踐它!”溫家寶的話再一次讓參加會見的新西蘭華僑華人感受到“平民總理”對海外華人、對全體中國人真摯的感情。
總理的話,不僅感動了在場的人,也感動了讀者,感動了所有的華僑華人,感動了全體中國人。作為一個大國,需要的就是像溫總理那樣的把百姓冷熱放在心間的領導人。
應該説,溫總理的座右銘,代表的是共産黨員的執政理念。從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代無産階級革命家身上,我們就看到了他們振興國家、服務人民的理想和信念。毛澤東“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體現了他建設一個偉大國家的雄心壯志;周恩來同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更是在廣大中小學生中産生了深遠的影響,至今有許多學校校園都把這句話刻成了牌文。鄧小平同志的“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讓許多中國人難以忘記。可以説,我們的國家領導人身上,體現了一種愛國、愛民的思想,體現了中國共産黨人的追求。
這些領導人的座右銘之所以讓人感動,讓人受到啟發,激人上進,是因為他們在身體力行自己的座右銘。一個領導人,群眾看他,既會看他説了什麼,也會看他做了什麼,更會站在歷史的高度去檢驗他們的行為準則。比如有的領導幹部,言必稱黨風廉政,言必稱情係群眾,但他們的行為卻正好與之相反。他們不為群眾辦事,不思百姓辛苦,背離了群眾的要求。而溫總理之所以能感動人,是因為他以一個平民的態度去接近群眾,比如為民工要工錢,比如經常到平民家中問苦問計,這方面的事例有很多。正因為這樣,群眾才會理解總理,支持政府。
“思萬民之憂樂”,中國有十三億老百姓,國家還不富強,有許多問題擺在我們面前。比如中國面臨著許多國際和國內的考驗: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但仍面臨諸多體制性、機制性障礙;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但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可持續發展遇到的壓力增大;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但農業基礎疲弱狀況尚未根本改變,農民增收難度增加;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但城鄉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尚有不少;區域、城鄉、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有所成效,但縮小差距任務仍很艱巨;社會總體安定,同時腐敗現象、犯罪活動和各種敵對勢力的滲透破壞活動依然嚴重存在。所有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需要政府下很大的決心,進行艱辛的努力,更需要總理站在老百姓的利益上,堅定地維護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
在改革的關鍵時刻,數億老百姓在看著政府,在期待著政府。我們的總理“行事要思萬民之憂樂,立身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表明了政府的政策導向,體現了領導人為人民服務的政治信念,讓老百姓看到了希望,增強了信心,也凝聚了人氣,必將使改革得到更多的支持,把中國引向一個嶄新的時期。(作者:王君文)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劉雅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