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28日 14:19 來源:
3月2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主持召開政治局會議,研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工作。會議指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是黨中央、國務院繼做出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戰略後,從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出發作出的又一重大決策,是落實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戰略的重大任務。中部地區要抓住機遇,充分發揮區位、資源、産業和人才等綜合優勢,加快中部地區發展,形成東中西互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新華網3月27日消息)
在“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中央政治局專題研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工作,是黨中央、國務院從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出發,統籌兼顧,落實“五個統籌”,堅持以人為本,更加注重區域協調發展,更加注重社會公平和社會穩定,更加關注民生,共同富裕,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等嶄新執政理念的具體體現,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重大決策和戰略部署,對於建設和諧社會和建設全面發展的小康社會都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和歷史意義。
毋庸諱言,近幾年由於國家制度安排和其自身的原因,中部地區相對於東部等地區的快速發展從整體上來説已經落後了,在社會上有“中部塌陷”之説。1978年改革開放之後,中央提出“讓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我國實行了非均衡發展戰略,對外開放的“窗口”和經濟特區全部集中在了東部地區,由此中西部和東部地區的差距被逐漸拉開了,沿海地區與內陸地區之間的人均收入差距急劇加大。從1980年到2003年,東部地區在全國經濟總量的比重由50%增加到59%。人均GDP,中部與東部由1:1.53擴大到1:2.03。2004年開展的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的數據顯示,中國東部工業實力遠高於中部。第二、三産業單位半數以上集中於東部地區,單位擁有量自東向西呈遞減態勢。東部地區擁有法人單位291.0萬個,佔56.3%;中部地區119.3萬個,佔23.1%;東部地區擁有産業活動單位358.3萬個,佔52.5%;中部地區171.3萬個,佔25.1%。工業企業法人單位主營業務收入中,東、中部地區分別佔72.5%、16.8%。在開展科技活動的企業中,東、中部地區分別佔71.6%、17.2%,企業的科技活動也主要集中於東部地區。區域差別拉大,使得區域發展不平衡內生的矛盾逐漸暴露,影響了國民經濟健康運行,極不利於社會政治穩定與和諧社會的建設。
我國建設的是全面發展的小康社會,全新的科學發展觀旨在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平衡發展,以造福全體人民。“五個統籌”戰略,要求更好的協調和平衡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經濟與社會之間、人類與自然之間以及國內開發與對外開放之間的和諧發展。解決區域發展問題,構建和諧的區域經濟關係必須作為當前經濟發展戰略安排的重點,也是我國經濟社會實現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要積極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充分發揮中部區位、資源、産業和人才優勢,重點加強現代農業特別是糧食主産區商品糧基地建設,加強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設,加強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現代流通體系和現代市場體系建設。支持老工業基地振興和資源型城市轉型,建設現代裝備製造基地和高技術産業基地。增強中心城市輻射功能,帶動周邊地區發展。促進中部地區崛起,中央政治局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為中部崛起勾畫了美麗畫卷,下一步的關鍵是把中央的戰略部署落到實處,抓緊抓好。
中部地區無論是自然條件還是地理位置都具有得天獨厚的快速發展優勢。中部六省,總人口3.61億人,國土面積102.8萬平方公里,分別佔全國的28.1%和10.7%,是我國人口較集中的地區,人才薈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我國重要的科研教育中心。這些省市,土地肥沃且平整,大多是我國著名的“糧倉”或“魚米之鄉”;礦産資源豐富,又是我國的能源基地和原材料基地;不僅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主産區和養殖基地,同時也是我國現代工業的發祥地之一。並且六省市基本處於京廣和京九鐵路沿線,其中多數省同時處於長江和黃河沿岸或歐亞大陸橋沿線,在地理位置上具有貫穿南北和承接東西的特殊作用,具有又快又好發展的綜合優勢。因此,中部地區崛起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春風潤萬物,鼙鼓催征程。實現中部地區崛起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需要中部地區的廣大幹部和群眾進一步轉變觀念,振奮精神,強抓機遇,擯棄“等、靠、要”的思想,自力更生,結合實際,突出特色,用足用好中央的優惠政策。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求真務實,真抓實幹,乘勢而上,着力建設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産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製造及高技術産業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在發揮承東啟西和産業發展優勢中崛起,實現中部地區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者:晨曦wt)
責編: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