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關於200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6日 16:26 來源:
    專題:2006年全國兩會

  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 受國務院委託,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5日向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提交了《關於200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摘要如下:

  200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05年,國民經濟呈現增長比較快、效益比較好、價格比較穩的良好局面,完成了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經濟運行的穩定性有所提高。全年國內生産總值達到182321億元,增長9.9%,四個季度分別增長9.9%、10.1%、9.8%和9.9%。經濟發展的協調性有所改善。呈現增速較高、物價平穩的格局,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為1.8%。效益與速度同步提高,全年財政收入增長19.8%,增收5231.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增長22.6%。經濟增長支撐條件繃得過緊的狀況有所緩解,煤炭産量21.9億噸,增長9.9%;發電量2.47萬億千瓦小時,增長12.3%。

  ──産業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農業得到進一步加強。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達到2975億元,比上年增加349億元。糧食播種面積比上年增加267萬公頃,糧食産量達4840億公斤,增加145.4億公斤。工業結構升級步伐加快。高技術産業快速發展,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增長19.8%。一批重大科技專項和産業化專項順利實施。重大關鍵技術和裝備國産化取得新進展。淘汰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和不符合安全生産條件的落後生産能力,部分過度擴張行業投資增幅繼續回落。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加強。西電東送、南水北調等重點工程建設進展順利。青藏鐵路提前一年全線鋪通。服務業繼續穩定發展。

  ──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積極推進。西部大開發進展順利,新開工重點工程10項,投資總規模1360億元。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紮實推進。

  ──經濟體制改革實現新突破。農村綜合改革試點積極推進,取消了牧業稅,全部免徵農業稅的省份擴大到28個。制定並實施了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順利實施。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穩步推進。投資體制改革繼續推進,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制和備案制全面實施。

  ──對外開放邁出新步伐。外貿進出口總額14221億美元,增長23.2%。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603億美元。年末外匯儲備8189億美元。企業“走出去”取得積極進展。

  ──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取得新成效。在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産業園區和部分地區啟動了國家第一批循環經濟試點。萬元國內生産總值用水量下降8.7%。全社會資源憂患意識與節約意識進一步增強。“三河三湖”、三峽庫區、南水北調工程沿線等重點流域區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步伐加快。退耕還林完成111.1萬公頃,荒山荒地造林及封山育林266.7萬公頃,退牧還草666.7萬公頃。

  ──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制定並公佈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取得圓滿成功。龍芯2號高性能通用計算機芯片、禽用禽流感基因工程滅活疫苗研製成功。全國義務教育人口覆蓋率超過95%。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取得新進展。高等教育“211工程”、“985工程”穩步推進。公共文化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基本建成。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範圍擴大到671個縣,有1.77億農民參加合作醫療。全國人口自然增長率5.89‰。

  ──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實際增長9.6%和6.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9%。城鎮新增就業97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2%。社會保障覆蓋範圍繼續擴大。

  2006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

  2006年國內生産總值增長8%左右。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3%。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5%。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降低4%左右。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實際增長6%和5%。科技、教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1.45%。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7%,普通高校計劃招生530萬人,研究生40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5‰以內。生態環境狀況繼續改善。

  2006年經濟社會發展的10項任務和措施

  ──穩定宏觀經濟政策,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繼續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適當減少中央財政赤字,繼續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縮減長期建設國債發行規模,合理確定投資方向。保持貨幣信貸適度增長,著力優化信貸結構。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加強固定資産投資調控。2006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總規模預期增長18%。著力擴大消費需求。促進煤電油運供需有效銜接。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加快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穩定發展糧食生産。發展現代農業。著力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加快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大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紮實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加強重大科技攻關。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進一步細化鼓勵自主創新的財稅、金融、政府採購等政策措施,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

  ──加快推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大力提升産業技術水平和整體競爭力。著力推進部分産能過剩行業的結構調整。加快發展高技術産業。大力振興裝備製造業。促進服務業全面發展。

  ──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積極推進節能降耗。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搞好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

  ──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推動區域協調發展。著力促進西部地區重點地帶、重點城市和重點産業開發,努力增強自身發展能力。加強東北大型糧食基地建設,促進重點行業結構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革重組,抓好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採煤沉陷區治理和棚戶區改造工作,實施以松花江、遼河流域為重點的生態環境整治工程。出臺並組織實施促進中部崛起的指導意見,在産業發展、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推進改革開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東部地區要率先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更加注重節約利用土地、水、能源、礦産資源,加快發展高技術産業和現代服務業。加大國家扶持力度,支持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繼續深化改革,營造科學發展的體制環境。全面推進以深化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綜合改革。深化企業改革。推進國有大型企業股份制改造,進一步深化電信、電力、民航、郵政、煙草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引入市場機制,完善市場監管,深化供水、供氣、供熱等市政公用事業改革。加快推進金融體制改革。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健全公共財政體系,完善轉移支付制度,改革和完善預算管理制度。深化投資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投資項目核準制和備案制。儘快制定中央預算內直接投資管理和中央政府投資項目決策責任追究等辦法。積極穩妥推進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繼續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積極實施互利共贏開放戰略,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質量和水平。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繼續積極利用外資,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繼續支持和引導有條件的企業對外投資,完善境外投資的相關政策、法律法規以及促進和保障體系,健全協調和監管機制。

  ──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認真解決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高度重視和維護社會穩定。以擴大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理順分配關係、維護社會穩定為著力點,紮實推進和諧社會建設。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産管理。特別是要按照“企業負責、政府支持”的原則,加大煤礦安全技改和瓦斯治理的投入,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頻發的勢頭。維護和促進社會穩定。(完)

責編:楊潔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