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聽會“無憂”──感受兩會民族語同聲傳譯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6日 00:02 來源:
    專題:2006年全國兩會

  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 “這是朝鮮語翻譯,這是壯語翻譯……”5日,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開幕前,一位工作人員興致勃勃地向記者介紹起了兩會同聲傳譯的情況。

  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少數民族代表415名,佔代表總數的13.91%。為確保大會開幕式的內容能同時傳遞給這些少數民族代表,使這些代表聽會“無憂”,大會專門為開幕式配備了7種民族語文翻譯人員。這些翻譯人員身著鮮艷的民族服飾,戴著耳麥,坐在報告大廳頂層的小屋裏,一絲不茍地緊張工作著。

  工作人員對記者説,同聲傳譯是兩會民族語文翻譯的一項高難度項目,不僅要求傳譯者要在第一時間內傳譯出來,而且要做到語意上的通達、明了。同聲傳譯人員經常處在高度緊張狀況下,工作非常辛苦。為確保為兩會提供高質量的同聲傳譯,每種語言往往需要幾位翻譯輪番上陣。工作人員的辛苦,使得每一位少數民族代表能在大會堂這神聖的會場看到自己民族的文字、聽到自己民族的聲音,保障少數民族代表更好地履行代表職責。其實,早在1981年,全國政協五屆四次會議和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就開始了蒙古、藏、維吾爾、哈薩克、朝鮮等5種少數民族語言的同聲傳譯工作,及時、迅速地把國家的大政方針、會議的決議、精神,傳遞給與會的少數民族代表、委員,使不同語言的交流實現了同步、同聲。

責編:曉星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