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5日 17:59 來源:
中新社北京三月五日電(中新社記者 俞嵐)五日上午,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擴大內需,並表示重點是要擴大消費需求。為此,中央政府將在增加居民收入、穩定居民支出預期、開拓農村消費市場等方面加大努力,以此減輕民眾消費的後顧之憂。
與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掏腰包式”的擴大內需相比,此輪內需啟動的思路發生明顯變化。政府更傾向於通過“富民”來促進消費的增長,力圖讓民眾“袋中有錢,花錢不慌”。
居民消費偏低一直被指為中國內需不足的首要原因。政府想盡各種辦法“趕儲蓄出籠”來鼓勵居民消費以擴大內需,但收效甚微。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即消費率逐年下降,二00四年僅為百分之三十七。而發達國家一般消費率都在百分之七、八十。
但事實上,中國居民消費增長相對還是較快的,其在整個消費結構中所佔比重也在不斷上升。消費率偏低,內需不足的根本癥結還在政府消費不足。
過去幾年裏,國家財政收入大幅增加,年均增長率超過百分之十五,超過了GDP的增長速度。但政府的“投資饑渴症”和“公共服務漠視症”,使得這部分財富流向出現偏差。投資率高企不下,公共産品和服務提供不足,政府對消費的貢獻大打折扣。
政府在公共服務供給方面的“缺位”造成了更為深遠的影響。當前,民眾之所以不敢花錢,一方面是由於其收入增長低於經濟增長,可支配收入不足;另一方面則是教育、醫療和住房等的過度市場化、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使民眾對未來預期不明朗,不得不放棄即時消費,以備不虞之需。
因此,要真正擴大內需,僅僅寄望于居民消費是不夠的。這種為了刺激消費而刺激消費的做法,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權宜之計,缺乏持久性。而增加公共産品與公共服務和提高政府消費比重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水平和財政收入與發達國家相比,的確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建立一個低水平、高覆蓋面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還是可以實現的。
此間代表、委員倡言,要實現這個目標,政府首先應加大自身消費支出。如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增加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增加公共教育投入;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提高其消費能力;培育成熟的消費環境等。
更為重要的是,政府的這部分消費具有“四兩撥千斤”之功效。公共服務體系的完善,能夠穩定民心,改變民眾悲觀預期,使其也能放心大膽地消費,以緩解當前突出的社會矛盾。
責編: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