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新京報]警惕“平價醫院”成為形象工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12日 07:23 來源:

  新京報消息:針對不時冒出的“天價醫療費”,平價醫院的出現為解決看病難問題帶來了希望。前日,國家衛生部發言人表示,平價醫院的建立和運行標準,將由負責財政投入的地方政府自行制定,但原則是保證不以贏利為目的,保證包括流動人口和農民工在內的低收入人群的基本醫療需求。

  衛生部的這個表態,力圖在指明這樣一種趨勢:一是平價醫院由一些普通醫院自發性地轉型或一些地方政府探索性地新創,變為對地方政府的一個職責要求;二是平價醫院的設立是要保證低收入人群的基本需要,而不是一些可有可無、可多可少的“面子工程”──評估平價醫院的效果,只能以是否滿足了公眾的醫療服務需求為標準,而不是簡單地看數量的多少。

  對平價醫院,可能會出現兩種思路:一種是“新建”平價醫院,一種是“改建為”平價醫院。前一種思路是保持原來的醫療機構高收費的現狀不變,以後新建的醫療機構為平價;後一種思路則是對現有的高價醫院進行“改造”,讓它們和未來新建的醫療機構一起,都逐漸全部變為平價醫院。我們更贊成後一種思路。

  因為,從根本上説,中國的醫療資源並不是緊缺(而是結構性的不平衡),在不緊缺的情況下,以後新建的醫療機構數量不會太多,即使新建的全部是平價醫院,也難以滿足公眾的醫療需求。所以,改造現有醫療機構,把高價醫療費用降下來,是一種必然的選擇。

  人們擔心的是,一些地方會不會只是象徵性地建立一兩所平價醫院以“表明態度”,而不願意對現有醫療機構進行降低收費的改革。這樣,平價醫院就被弄成了“形象工程”,普通百姓尤其是低收入者的醫療需求難以滿足,新的醫療體制改革也將難以深化。

  衛生部已經認識到了這種危險,發言人指出,平價醫院目前所承擔的低價醫療責任,是所有公立醫院應承擔的責任,因此,“目前各地以各種形式探索中的平價醫院,應是公立醫院轉變運行機制,回歸平民醫療責任的一個過渡。”

  我們很欣賞發言人用的“回歸”一詞。它説明,現行醫療機構的高收費,偏離了公立醫院的應有宗旨,偏離了政府應公平提供公共産品的應有理念,要解決公眾“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必須對現有醫療機構的定位進行“回歸”性的重建,樹立“每一所公立醫院都應該是平價醫院”的理念。

  當然,樹立這樣的理念,並不意味著要在一夜之間完成,但人們期待這樣的轉變越快越好。當務之急,是嚴格區分營利性醫院和非營利性醫院。對營利性醫院,弱化它的“國立”性質,國家不再撥款支持,取消稅收優惠,讓它們在市場中自由發展,只要患者願意,當然他們也有收高價的權利;但對國家扶持的非營利性醫院,就應當以公共産品來對待,它必須以滿足人們的基本醫療需求為義務,就需要調整現行的醫院內部運行機制和醫生收入分配方案,不以贏利為目的,政府給予“托底補助”。

  如果把公立醫院逐漸都變為平價醫院,意味著各級政府將要為此額外增加一筆不小的開支。有些地方政府還沒有完全擺正應有的“公共服務”的政府職責,他們的積極性將會大打折扣。也正因此,衛生部發言人“呼籲”地方政府對平價醫院以經濟支撐───事實上,平價醫院的成效,最終並不是衛生部門説了算,而取決於各級政府的重視和努力。

  真正的“平價醫院”必須是完全按照非營利模式運作、由政府財政支持、接受政府嚴格管制的公益性醫院。

  如果能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注重社會公平,致力於“解決人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平價醫院的問題將迎刃而解;反之,有的地方政府則可能會把平價醫院搞成“形象工程”以應對巨大的社會壓力,這是需要警惕和反對的。

責編:唐峰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