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26日 15:32 來源:
世界新聞報消息:
編者按:近來,中國與其周邊的區域合作組織往來非常活躍。中國已經在自己的周邊形成了一個多種多樣的區域合作帶,這一方面保證了中國的國家利益和安全,同時,也引起了美日的關注。
周邊區域合作地帶成形
11月19日,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韓國釜山閉幕,中國在APEC中的影響非常引人關注。這表明,中國在其周邊區域合作組織中的作用日益明顯。
APEC大家庭眼光全看中國
1991年中國加入APEC以來,始終本著積極參與、求同存異和推動合作的精神全面參加APEC各項活動。中國國家領導人每次出席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都帶來了中國的主張,這些主張以開放的姿態闡述了中國參與亞太經濟合作的重要原則,表明了中國改革開放、積極參與亞太經濟合作的決心。
此次胡錦濤主席參加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也可以説是收穫頗豐,一是拉美國家將首次與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議,中國將分得拉美國家市場一杯羹;另外,中國還獲得了韓國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承認。到目前為止,雖然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國家已有42個之多,但其中貿易額超過1000億美元的國家,卻只有韓國。
有人分析説,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10週年之際,中國實際上已經取代了美國,成為釜山峰會的主導經濟力量和政治力量,因為各國各地區都把眼光朝中國看。
上海合作組織連接西部的合作帶
上海合作組織自2002年由“上海會晤機制”發展成立以來,正式成員已擴大為六國,2005年7月4日,由中國、俄羅斯和中亞四國組成的上海合作組織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召開外長會議,宣佈給予巴基斯坦、印度、伊朗三國以觀察員國地位,至此,該組織現已擴充至6個成員國和4個觀察員國。
在打下了政治互信基礎的同時,中國與中亞五國之間的經濟合作,也規模日顯:2004年中國與中亞五國之間的雙邊貿易額達到了270億美元。
這些數字説明一個由市場力量推動下的經濟融合體已經在逐步形成中,而這種市場力量下企業擴大貿易活動所需要的制度性保障也正在完善中。
東盟把中國看作是機遇
今年前九個月,中國與東盟國家的貿易額達到了945.5億美元,東盟已經躍升為中國第四大貿易夥伴,今年雙邊貿易額有望突破1200億美元。
目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已進入實質性階段,今年7月中國與東盟全面啟動降稅進程,7000多種商品開始大幅降稅。在南寧舉辦的中國-東盟博覽會,是中國與東盟十國政府為促進互利合作、加快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進程而採取的一項具體行動。中國-東盟經貿合作已步入一個持續、穩定、全面發展的新階段。
中國與東盟、中亞國家通過區域合作的方式,實現經濟上互利和政治上的互信,對中國周邊國家形成了一個良好的示範作用,各鄰國普遍感受到中國富鄰和睦鄰政策真誠。在這樣的背景下,2005年11月,中國成為南亞聯盟的觀察員。
中國積極參與周邊區域合作,已經成為亞洲區域合作的積極參與者和支持者。而在一些周邊次區域合作中,中國也非常積極,如大湄公河區域合作、圖門江區域合作等等。
中國已經與幾乎所有的周邊國家建立了各種類型的夥伴關係,與鄰國通過談判解決了90%以上的陸地邊界問題。
區域合作體現和諧外交
中國謀求的區域合作是與中國的和諧世界理念相一致的,也是中國和諧外交的充分體現。
在區域合作議程上,中國主張共謀發展、共商大計、平等磋商、充分考慮各個成員的基本利益,也兼顧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區域整體意識和國家利益的相互協調,只有這樣,才能使區域合作真正落到實處,有利於地區的穩定繁榮和發展。
在區域合作中,中國還主張體系開放,每個區域內國家都有參與的權利,不劃界、不拉山頭、不針對某一方某一國,協調一致,共同發展。
正如外交部長李肇星所言:“愛好和平、講信修睦、協和萬邦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民族在對外交往中,崇尚親仁善鄰,主張和而不同,追求普遍和諧。”
在中國的積極推動下和周邊國家的共同努力下,包容、平等和漸進的地區合作意識日益增強,開放、健康和互利的合作局面正在中國周邊形成。
王 帆 (外交學院副教授)
責編: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