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東方時空]鄉鎮醫院病床使用率只有三成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9月30日 18:13 來源:
    進入[東方時空(新版)]>>



  CCTV.com消息(東方時空-時空調查):主持人:在上個世紀60─80年代,農民生了病,馬鞭子一甩,大馬車送鄉衞生院。縣醫院-鄉鎮衞生院-村衞生所“三級醫療體系”是我國農村醫療衞生機構多年來的基本結構,鄉鎮醫院曾經在這個體系中具有樞紐的作用,鄉鎮衞生院是與所有中國農民階層最直接面對的國家醫療組織,對農民來説,最近便、最及時的救助就是鄉鎮衞生院。但是在社會經濟發展的今天,它卻面臨着衰敗的命運。

  (短片一)危在旦夕:鄉鎮醫院如此“救死扶傷”

  今年3月2日9時20分左右,黑龍江省青岡縣一位名叫趙立華的農婦因與丈夫拌嘴,而趁人不備喝下一口用水沖過的萬靈農藥。等到丈夫發現時,趙立華已經嚴重昏迷,不省人事。心急如焚的丈夫馬上叫來一輛微型車,將她送往附近的鄉鎮醫院急救。

  10分鐘後,當她們匆匆忙忙地趕到離家約5公里的禎祥一家鄉醫院時,滿腔的希望卻被醫生無情的回答瞬間掐滅。醫院僅有的幾個醫生異口同聲:“我是個中醫,從來沒洗過胃做不了急救。不會使用X光機。趕緊去別的醫院”。

  危在旦夕,趙立華在和時間賽跑。20分鐘後,她又被送約9公里外的禎祥鎮醫院。可屋漏偏逢連夜雨,希望又是一閃而過。唯一的醫生無能為力,只是無可奈何地告訴別人家屬:病人快不行了,應立刻轉送明水縣醫院。而此刻的趙立華已經呼呼喘氣,口吐白沫,終究還是沒能抵抗住,在被送往縣城醫院的途中不幸死亡 。

  據了解,對待喝藥病人,首先緊要的是先將洗胃液或溫水灌進患者胃裏,或採用插管洗胃,這項基本操作鄉鎮醫院都應該有能力實施。而趙立華接連兩次被送去的醫院都不具備這種能力,結果因延誤時間而失去了搶救的最佳時機。

  主持人:一名原本可以救活過來的母親永遠離開了她的親人,悲劇原本可以不發生的。但是由於臨近的鄉鎮衞生院連基本的急救設施都不具備,才會釀成最壞的結果。據黑龍江省衞生廳的統計數據,目前,黑龍江省鄉鎮醫院能達標的只有30%左右。(上數據摸板)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設施陳舊,技術薄弱,農村衞生人員素質、就醫環境難以適應農民日益增長的醫療衞生需求,全省農村衞生人員大專以上學歷僅佔12%,非學歷人員佔20%以上;醫療設備嚴重不足,全省900余個鄉鎮衞生院的醫療設備,相當一部分已經到了報廢年限;難以維持正常的工作。

  這個數字意味着大多數的農村醫療機構處於有名無實的狀態,其實這個現象不只是黑龍江省,我們的記者在四川也看到一家鄉鎮醫院的現狀:沒有骨幹醫生,缺乏醫療設備。

  (短片二) 沒有基本設施,鄉衞生院拿什麼看病?

  聽診器、血壓計和體溫表,被稱為醫院的老三件當家,而任何一家有醫療資格的醫院,無論規模的大小,都應該完好地擁有這些當家工具。可最近,在四川省仁壽縣景賢鄉的鄉衞生院,記者大吃一驚,發現連這基本的診斷工具都讓人大失所望。

  據當地醫生介紹,儀器都簡陋不堪,他們的常用方法還停留在傳統的個人感官診斷,即用三個指頭摸一摸,或是望一望,完全憑自己的經驗來感受病人是腹痛還是哪痛。醫院僅有的四個醫生每人配備一個體溫表,而可用的聽診器也就只有一塊,其他的都老化得不行。

  從醫生的個人情況來看,他們都年事已高。四個人當中有三個人年齡加起來接近200歲,都屬於退休或臨近退休人員,而儲備人才完全缺乏。

  學歷上,該院醫生都是本科以下。由於鄉鎮醫院的收入偏低,待遇不好,不具備吸引人才的根本條件,幾乎很難有高學歷的人才願意來此就業。

  主持人: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鄉鎮衞生院衞生員的工資都是由國家百分之百撥款的。醫療器械也是國家無償調撥,技術力量不錯,醫院的生存根本不成問題。而且醫生與農民的聯絡很緊密,哪有疾病發生,衞生員馬上趕到。但是現在竟然出現了連洗胃這種簡單治療都不能做的悲劇,衞生部在2004年中國衞生事業發展情況統計公報中指出:2004年,鄉鎮衞生院機構、床位、人員呈現減少趨勢。衞生部統計信息中心提供的調查數據顯示,2004年,鄉鎮衞生院病床使用率只有37%,遠遠低於全國醫院的平均病床使用率68%的數字,病床空置率居各類醫院之首。

  由於鄉鎮醫院的財政補貼沒有完全落實,一些縣級政府向下撥付的有限的補助經費又有被挪用的情況,造成了鄉鎮醫院設備陳舊、人員層次下降且不斷流失的情況。部分衞生院財政補助經費甚至不足支付離退休人員養老保險金。投入的不足,直接導致鄉鎮醫院專業技術薄弱,設備落後,房屋簡陋,現在農村“小病不出村,大病到縣院”的現象極為普遍。另據了解,農民對鄉鎮醫院普遍存有不信任感,鄉鎮醫院裏的醫生普遍學歷偏低。

  他們大都缺乏專業培訓,由於醫療技術水平差、處置不了急症病人而失去群眾信任。衞生部統計數字就顯示了這個後果:醫院診療人次增加,衞生院診療人次減少。與上年比較,2004年醫院診療人次數增加0.92億次,而鄉鎮衞生院診療人次數減少0.07億次。

  不去鄉鎮醫院看病,縣醫院又距離太遠,而農村大量的私人小診所又存在藥效不足、賣假藥和醫生不具備行醫資質等嚴重問題,潛伏很大隱患。

  隨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的實施和“兩網”(農村藥品監督網和供應網)建設工程的開展,解決農民看病難問題,鄉鎮醫院的問題再次成為國家的重點關注領域。

責編:陳卓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