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25日 11:37 來源:
| |
董嗣勳 |
| |
段培東 |
| |
遠征軍照片 |
CCTV.com消息(兒女英雄傳):位於雲南省騰衝市的國殤墓園,安葬著3000多個遠征軍戰士的遺體,密密麻麻的墓碑林讓人回想起60年前的血戰──滇西大反攻。
1944年3月,中國軍隊對盤踞在雲南西部的侵華日軍進行大反攻,這是抗戰8年來中國軍隊第一次主動出擊的戰略性大反攻。同年4月,已經為反攻準備了1年的中國雲南遠征軍集結至雲南省西部的怒江東岸
怒江,夾在高黎貢山和碧羅雪山之間,如一匹脫韁野馬,水勢兇猛,當地人把它稱為“憤怒之江”。
5月11日,在怒江東岸的兩個渡口,雲南遠征軍將事先準備好的橡皮艇放入江中,這是他們等待了很久的日子,興奮夾雜著緊張,瀰漫在江邊,晚上7點鐘,司令部下令開始強渡怒江。
而在江對岸等待他們的,是日軍53師,他們已在怒江西岸盤踞了兩年之久。
20集團軍198師工兵連連長董嗣勳,授命準備所有渡江船隻。這是他第一次參加戰鬥,但早已預想到渡江的殘酷性。渡江時,就有戰士犧牲在湍流中,在隨後的戰鬥中,更多的人獻出了他們的生命。
1942年,日軍佔領緬甸後,開始入侵雲南,先後佔領了怒江以西,我們習慣稱為滇西的7個縣。日本人在滇西製造了一起又一起慘絕人寰的事件。
日本兵在村莊裏殺了頭牛,牛皮不好剝,他們一刀就把村裏一個農民的頭砍了下來,再踢到牛的背下當石頭墊著,這樣牛就不晃了。當家裏人找到這個農民的屍首時,只見身體不見頭。剝皮,挖心, 燒煮,諸如此類的場景太多了。
抗戰爆發那年,董嗣勳剛剛22歲。他的家鄉在昆明近郊的一個鎮子上,他那時在一所小學當校長,生活還算優越。。日軍的暴行激發了董嗣勳的愛國心,又受到地下黨的宣傳鼓動,1942年,不甘當亡國奴的董嗣勳毅然投筆從戎,去湖南參加軍校。
在軍校學習了一年,1943年董嗣勳被派往雲南遠征軍任工兵連連長。
那時候的士兵不用動員,都恨日本鬼子,儘管生活很苦,還是狠狠地訓練,盼著有朝一日把日本人趕出中國。
1944年3月,中美英三國盟軍制定了對屯聚在緬甸和雲南的日軍進行大反攻的計劃。中國人、澳大利亞人、法國人、美國人、加拿大人、新西蘭人、印度人、尼泊爾人、越南人、非洲人、英國人都加入到這支盟軍中,他們準備打通一條從印度利多到達中國昆明的中印公路,使盟國的戰略物資能夠源源不斷地運送到中國戰區。中國雲南遠征軍在這次反攻中的任務是越過怒江,拿下滇西重鎮騰衝。
1944年5月11日,為了順利渡過怒江,中國雲南遠征軍採取了調虎離山的戰略,將渡江主力二十集團軍隱藏在日軍側面的兩個渡口,同時以負責江防的十一集團軍佯攻惠通橋的日軍主力。這一戰略能否成功,將取決於渡江部隊能否保持絕對安靜,以免打草驚蛇。這些第一次走上戰場的戰士能順利完成任務嗎?
90歲的董嗣勳回憶説,自己所在的部隊極遵守紀律,就連刺刀水壺的碰擊聲都沒有。從5月11日晚7時開始渡江到次日淩晨,未廢一槍一彈,主攻部隊就踏上了怒江西岸。
上岸部隊對江灘上的日軍攻勢進行了清掃作戰。中國雲南遠征軍很快佔領了怒江西岸所有陣地。這是兩年以來中國軍隊第一次堅實地踏上怒江西岸屬於自己的領土。遠征軍剩餘部隊隨後紛紛渡過怒江,開始向海拔3000多米高的高黎貢山挺進,高黎貢山是喜瑪拉雅山東部的最後一座高山,風高坡險。
而在山頂上等待著雲南遠征軍的是日本的王牌山地師團56師。遠征軍根本沒有在戰略上考慮退路,官兵們只能背水一戰。
日本鬼子在山上盤踞了兩年,在一些比較重要的關口地方都做有堅強的工事。打灰坡的時候,由於發現不了日軍深藏的掩體和工事,無法避開火力,遠征軍死傷較多。雖然美國飛機也在轟炸,可敵人掩體上面的覆蓋都是雙層的,只能炸掉上面一層。只能拼了命撲上去,將手榴彈塞到日軍槍眼孔裏,把敵人炸死,每進一步都是拿生命換來的。
責編:辛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