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探訪鄭和足跡:“鄭和船隊”揚帆新加坡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07日 14:15 來源:
    專題: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

  參考消息訊:1405年7月11日,鄭和率領船隊開始了七下西洋的航程,至今已經整整過去了600年。600年滄海橫流,桑田變遷,但鄭和譜寫的航海史詩至今仍為人們所銘記和傳唱。東南亞華人把他敬若神明,英國學者在北美大陸“發現”了他的足跡。值此偉大周年之際,參考消息特刊組織記者探訪了鄭和的足跡。

  探訪鄭和足跡四:“鄭和船隊”揚帆新加坡

  (記者 張永興 ) 

  6月30日晚,新加坡濱海灣賓客如雲,禮花綻放。在身着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印尼、伊朗和肯尼亞7國民族服裝的男女舞蹈演員的陪伴下,新加坡外交部長楊榮文及其他上述國家的大使與代表用手中的火把點燃了主席臺前一排火炬,宣告新加坡“鄭和文化村”活動拉開了帷幕,也預示着新加坡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系列慶祝活動正式開始。 

  新加坡位於亞洲大陸塊的最南端,鄭和七下西洋都途經這裡。雖然鄭和船隊沒有在新加坡停留,但卻近在咫尺。多數歷史學家認為,史書記載的“龍牙門”(馬來語意為航石)即指新加坡。因為在新加坡拉柏多公園附近海域曾有一塊高6米、頗似龍牙的巨石,鄭和當時就是以此石作為船隊航線的標誌。因為英國海軍要擴大水道,在19世紀80年代,巨石被英國人炸毀。為了配合鄭和下西洋600周年慶典活動,新加坡園林局已在拉柏多公園內目前的燈塔所在位置建造了一個龍牙複製品,並把它命名為“龍牙門”。 

  進入8000平方米的鄭和文化村現場,仿佛回到了600年前的鄭和時代。記者看到,7國在村內都設立了各具特色的展亭,其中中國展亭氣勢磅薄,規模最大,展示了蘇州、昆明和南京的文化特色。新加坡展亭則重現了當年的漁村生活,表現漁民的生活。印度展亭有一艘船的模型,呈現600年前印度人民在船上的生活。印尼展亭更是請來了“鄭和”,在一位大將軍的陪伴下,身着鄭和服飾的男子頻頻出現在展亭門前,給人一種威武、親切的感覺。在各展亭,也有手工藝品薈萃、當地美食和文化表演等。 與文化村緊鄰的是根據英國退役海軍軍官、歷史學者孟席斯所著《1421年:中國發現世界》而搭建的巨大的紅色展覽館。展覽有中英文説明,利用燈光、色彩和原創音樂建構每段過程的歷史場景,包括用5個大船帆總結5次遠航的成果、和其它國家的貿易的香料和絲綢,並重現船員在海上的生活和消遣情況,富有趣味性。除了展示最新發現的文物與地圖等資料外,展覽區也為兒童準備了木偶戲,及強調互動的學習坊,以簡單的語言讓兒童了解鄭和的航海史和冒險精神。 

  新加坡十分重視此次鄭和下西洋慶祝活動,專門成立了由旅游局長林梁長為首的跨機構委員會,負責活動的策劃問題。目前,新加坡已經與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同時發行了一套以鄭和為主題的紀念郵票和鄭和下西洋的紀念幣。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加坡的莫罕默蘇路有一家鄭和展覽館,其展館分古代、近代和現代三個大廳,展示着世界和鄭和下西洋時的海洋航運儀器、船模、資料與文物等。另外,在新加坡的紅燈碼頭,停靠着一艘名為“鄭和”的遊船,每天三次往返於紅燈碼頭與龜嶼島之間,恰似鄭和珍寶艦隊,永遠揚帆航行。

責編:復蘇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