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宏觀調控述評:中國經濟,在宏觀調控中前行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21日 17:22)

  新華社北京7月21日電 在上半年的經濟生活中,“宏觀調控”成為人們最頻繁接觸的關鍵詞。當經濟進入新一輪週期的上升期時,要不要加強宏觀調控,力度應當有多大,一些地方和企業一度對此有不同的看法。

  新近公佈的經濟運行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經濟以9.7%的速度創下8年來同期新高,同時,投資增速過快等不健康因素得到了初步抑制,農業生産和農民增收出現重要轉機——中國經濟的健步前行充分證明,宏觀調控是及時、正確、有效的。

  不能等全面過熱後再出手

  説起這次宏觀調控,人們經常拿1993年的宏觀調控作比較。但兩次宏觀調控有一個根本不同,1993年經濟全面過熱,投資和消費雙雙高位增長,通貨膨脹比較嚴重。而這次是投資熱,消費偏冷,通貨膨脹沒有出現,經濟運行局部過熱。

  在這種背景下,一些地方和企業出於自身利益考慮,只談經濟進入新一輪週期上升階段的寶貴性,加快發展的必要性,回避當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不穩定、不健康因素,對中央出臺的宏觀調控政策措施認識不統一。

  但是,我們應當看到,正是因為1993年是在經濟全面過熱之後才出臺宏觀調控措施,兩位數的物價漲幅持續了3年,甚至在1994年出現了物價上漲24.1%的嚴重通脹。直到1996年,中國經濟才成功實現軟著陸。

  2003年初,中國經濟在加快發展的同時,出現了部分行業和地區盲目投資、貨幣信貸增長過快等苗頭。去年下半年開始,特別是今年初,經濟運行中的一些矛盾和問題進一步顯現。今年前兩個月,固定資産投資增幅高達53%,創下1994年以來新高。過高的投資增速,已經帶動了貨幣信貸的投放,拉動了生産資料價格的上漲,形成通貨膨脹的壓力,並造成煤電油運的全面緊張。

  專家指出,中國每一次經濟的大起大落,都與投資增速過快密切相關。如任其發展,一旦市場需求變化,勢必導致企業生産經營困難,銀行呆壞賬增加,下崗失業人員增多,影響經濟運行和社會穩定。不能再在經濟出現全面過熱之後才搞宏觀調控,而應當未雨綢繆,見微知著,及時採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認為,此次中國政府加強宏觀調控的舉措與前幾次相比有著明顯不同:發現問題早,採取措施及時,綜合運用市場、法律和行政等多種手段進行調控。

  不搞全面緊縮而是有保有壓

  仔細分析這次宏觀調控政策措施,我們就會發現,與1993年針對經濟全面過熱而不得不“全面緊縮”不同的是,這次是區別對待,有保有壓,雙向使勁。

  對於這次經濟局部過熱的源頭固定資産投資,特別是鋼鐵、電解鋁、水泥投資,中央採取了嚴格的控制措施。無論對未來市場的預期多美好,眼前的利潤多豐厚,短期內接連翻番的投資增長,必然有損於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有關部門從信貸和土地兩個渠道入手,遏制過熱行業投資的高速增長。加強了信貸政策和産業政策的協調配合,嚴格控制商業銀行對鋼鐵等過熱行業的信貸投放。開展了土地市場特別是開發區的清理整頓,對不符合國家産業政策和行業準入標準的建設項目,一律不批准用地。同時,將鋼鐵、電解鋁、水泥、房地産(經濟適用房除外)等行業建設項目資本金比例提高了15個百分點。目前,國家正對在建和擬建項目進行全面清理和審核。

  與過熱行業翻番的投資和生産相比,農業生産這些年來受到了“冷落”,農民收入增長一直在低位徘徊,社會、衛生、教育、科技等公益事業投入不足。這些問題如果長期得不到解決,城鄉協調發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就無法實現,老百姓就無法真正從經濟增長中受益。

  中央明確提出這次宏觀調控“有保有壓”,對農業生産和農民增收,以及經濟社會中各項薄弱環節,給予重點支持。今年中央財政預算安排用於“三農”支出比去年增加了300億元。全國有29個省份對種糧農民進行直接補貼,補貼資金總額已達116億元,有6億農民受益;已有8個省份免徵或基本免徵農業稅,其他省份的農業稅稅率也有所降低。

  世界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迪帕克對此評價説,中國政府正在試圖把資源從那些沒有回報且浪費嚴重的項目中轉移到真正需要的地方。

  抑制不健康因素經濟健步前行

  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9.7%,從宏觀調控的角度看,這一數字背後,蘊涵著兩個方面的意義:國民經濟依然保持了較快增長,增幅創1997年以來同期新高,宏觀調控並沒有使經濟“急剎車”;過熱行業得到了初步遏制,經濟避免了全面過熱。

  中國經濟已經出現多項重要轉機。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説,毫無疑問,近幾個月來,中國政府加強宏觀調控的舉措已經開始顯現成效。

  最明顯的是投資,這匹一度幾乎脫韁的野馬變得溫順了許多。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28.6%,增幅比一季度回落14.4個百分點。其中,鋼鐵投資從頭兩個月172.6%的增長回落到上半年的54.7%。與之相應的是部分過熱行業生産增速明顯回落,鋼和鋼材增幅比一季度分別回落5.3和6.3個百分點。

  由於經濟局部過熱的源頭得到了初步控制,貨幣信貸投放增幅明顯放緩,市場價格上漲在可控範圍內,且漲勢有所減弱。6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增幅同比減緩6.8個百分點,廣義貨幣供應量餘額增幅回落4.7個百分點;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6%,從月環比動態看,5月份下降0.1%,6月份下降0.7%。

  最讓人欣喜的是農民收入的增長。在國家加強對“三農”支持力度和糧食價格恢復性上漲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上半年農民人均現金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9%,增幅同比加快了8.4個百分點,結束了1997年以來農民收入增長一直徘徊不前的局面。

  雖然宏觀調控取得明顯成效,但當前中國投資增幅仍然偏高,煤電油運供求緊張尚未根本緩解,能源和部分生産資料價格仍居高位,增加了價格總水平進一步上漲的壓力。專家指出,這些問題在中國經濟發展歷程中反復出現,要從根本上解決,就應當下更大的功夫來促進結構調整,推進各項改革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目前的成果還是初步的,宏觀調控仍處在關鍵時刻,加強宏觀調控的決心不能動搖,力度不能減弱,工作不能鬆懈。(記者 趙承 劉錚)

責編:張娜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