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三大難題困擾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難以為繼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13日 10:32 來源:法制日報

  記者陳麗平 正在國家博物館舉行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成果展上,2000多件珍貴實物勾勒出了一條抵禦時間銷蝕的中華民族文化的不斷血脈;但同時, 《北京潘家園古玩市場上的民俗文物》《拆》等反映文化遺産慘澹現狀的圖片,也敲響了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警鐘。

  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王文章説,正如這次展覽的部分內容所體現的,隨着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強和現代化進程的加速,我國的文化生態發生了巨大變化,非物質文化遺産受到猛烈的衝擊,保護工作面臨三大難題:

  ———一些依靠口傳身授方式加以承傳的文化遺産正在不斷消失;許多傳統技藝瀕臨消亡;大量珍貴實物與資料遭到毀棄或流失境外;隨意濫用、過度開發文化遺産的現象時有發生。

  ———法律法規建設的步伐不能及時跟上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需要,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還缺乏相關法律的保護;管理尚不健全,保護工作還缺乏制度要求、保護標準和目標管理。收集、整理、調查、記錄、建檔、展示、利用、人員培養等工作相當薄弱,保護管理資金和人員不足的困難普遍存在。

  ———一些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意識淡薄,重申報、重開發,輕保護、輕管理的現象比較普遍;少數地方對非物質文化遺産進行超負荷利用和破壞性開發,存在商業化、人工化和城鎮化傾向,甚至借繼承創新之名隨意篡改民俗藝術,極大地損害了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原真性。

  王文章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産不像文物能夠獨立存在,其無形性使得人類要傳承延續有一定困難。而非物質文化遺産也是逐漸演變的,人類活動的介入,使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産因為我們的不當保護而中斷了自然演變進程。因此,我們的保護手段應當是多樣化的,但前提是保持其原生態,不要人為中斷其按自身規律進行的演變。

  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産

  新聞背景

  陳麗平

  “非物質文化遺産”指被各群體、團體或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産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非物質文化遺産”包括:口頭傳説和表述,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媒介的語言;表演藝術;社會風俗、禮儀、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及實踐;傳統的手工藝技能。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56個民族在長期生産生活實踐中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産,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是聯絡民族情感的紐帶和維繫國家統一的基礎。隨着全球化趨勢的加強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文化生態發生巨大變化,非物質文化遺産受到衝擊。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迫在眉睫。

責編:西尋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熱度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