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一宮文物分兩岸的歷史真相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0月10日 20:12 來源:新華網

  由於歷史的因緣際會,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然而,對於大陸絕大多數民眾來説,台北的故宮博物院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久聞其名,陌生是因為至今不能親歷。1933年,故宮博物院文物南遷南京時,曾遇到反對的呼聲。當時的國民政府曾公開表示:一旦時局穩定,仍將南遷的文物運回原地。但是,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鋻於當時的政局,于1948年底又將存放于南京的文物精品遷移至台灣,從此造成了一宮文物分兩岸的局面。

  由南京遷往台灣的文物分三批,三批文物的起運時間分別是1948年12月22日、1949年1月6日和1949年1月29日。遷臺文物一共有2972箱,數量上雖然只有存放于南京文物的1/4,但在質量上卻是文物精品。文物運臺後,先租借台中市糖廠倉庫存放,保管條件十分惡劣。1950年4月,台中郊外霧峰鄉吉峰村倉庫落成,遷臺文物隨即遷入新庫存貯。1955年,台灣成立“國立故宮、中央文物院聯合管理處”。1957年,在亞洲協會的贊助下,在庫房之外又建一小型陳列室,公開展覽所藏文物。1961年,在現址即台北市士林區外雙溪建館,1965年新館落成。同年11月12日,台北故宮博物院正式開幕。也正是從這一天開始,中國有了兩個故宮博物院,台北故宮博物院比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立晚了整整40年。(來源:《文史春秋》2003年第12期)

責編:李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