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國家地理報道


《中國考古》之二:舊石器時代考古獲得進展
08.23 09:39


    山西省吉縣柿子灘舊石器時代遺址發掘現場:
   

    柿子灘遺址出土的石器:
   

    山西省襄汾縣丁村出土的石球:
   

    雲南省元謀縣上那蚌出土的刮削器和尖狀器:
   

    山西襄汾縣出土的鶴嘴形尖狀器,舊石器時代: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早期人類化石及遺存的發掘與研究,不斷取得進展。全國各省、區陸續找到舊石器時代遺存,發現了年代早于北京人的元謀人和藍田人,將中國考古學的年代上限大為提早。和縣人、湯山人、金牛山人、鄖縣人、大荔人、許家窯人、丁村人、柳江人、馬壩人等一系列古人類化石的發現與研究,基本揭示出中國古人類的進化過程及其在人類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2000年在安徽淮南的八公山發現了兩顆中國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古猿化石,地質年代距今約300多萬年,證明了我國是人類早期起源地之一。1977年在江蘇省雙溝松林村東南發現一件至今在亞洲時代最早的長臂猿化石,判斷其年代為中新世,距今約1000多萬年。此後,雙溝又發現距今4萬年前雙溝下草灣古人類化石,與北京週口店山頂洞人十分相似。專家結合新近發現的古動物群化石作出驚人推測:下草灣人是北京猿人後裔,是現代中國人祖先之一,以江蘇雙溝為中心的蘇皖地區是人類起源中心之一。
   
    中國境內舊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極為豐富,特別是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從喜馬拉雅山下至黑龍江畔到處都有發現。52年來,中國發現的重要舊石器地點已有200多處,代表了人類進化和舊石器文化發展的各個階段。比較完整的華北地區舊石器文化的年代序列,利用各種手段復原古人類的生活環境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使中國舊石器時代文化傳統的探索有了一定成果。
   
    中國舊石器文化以石片工具為主要工藝傳統,但從舊石器時代早期起就已出現南北兩個大的區域特徵,並且又都呈現出多樣性,存在著不同的文化類型。到舊石器時代晚期,南、北方文化差別更明顯,北方的石製品繼續向著小型化方向發展,南方的石製品則一種是向小型化發展,另一種還保留了大型化的傳統。
   
    2000年在廣西百色盆地發現的舊石器,吸引了眾多中外考古學家的目光。美國科學家最新測出這些石器已有80萬年的歷史,推翻了過去“東亞的早期人類文化遠遠落後於西方”的説法,使人們重新認識了人類進化的歷史。中法專家通過對鄖縣人的聯合考古,確定鄖縣人至少在80萬年前就使用斧,改寫了長期存在於西方學術界“舊石器時代中國無手斧”的定論。三明萬壽岩舊石器遺址,是華東地區第一個洞穴類的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它的發現,把古人類在福建生活的歷史提前了十幾萬年,填補了福建省考古學年代學的一段空白。山西吉縣柿子灘遺址群,是中國最新發掘出的距今2萬—1萬年間現存面積最大、堆積最厚、內涵最豐富的一處原地埋藏遺址。它的田野資料的石製品組合特徵呈現了中國舊石器文化的西部風格。考古學家在世界海拔最高的青藏鐵路沿線,發現距今3萬年到1萬年的文物,屬舊石器時代晚期到新石器時代早期的細石器時代。這一重大考古發現,有望填補華夏文明從內蒙古自治區海拉爾到西藏自治區聶拉木之間一個半月形文化傳播帶在青海省缺失的重要一環。它説明中華祖先從3萬年到1萬年前就在青藏高原生活。
   
    尤其令人欣喜的是,長江三峽舊石器時代考古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為弄清三峽地區舊石器文化的發展脈絡獲得重要的實物證據。1985年發現的巫山猿人遺址,測定的年代距今約201—204萬年,同時出土了110多種動物化石,表明三峽地區適宜古人類的生存。1999年在長江巫峽溶洞發現一處內容較為豐富、保存較為完好的古人類(河梁人)遺址,文化分期屬舊石器時代後期。進一步研究發現,河梁人生活在15000年前。河梁人及其文化的發現,表明三峽地區在15000年前已留下了人類的足跡。2000年6月對豐都縣井水灣舊石器時代遺址進行二次搶救性發掘,發現了大量距今10萬年的石器工具和罕見動物化石,出土各種類型的石製品400多件,有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尖狀器等。這次發掘還發現了多種動物化石,包括鹿、牛、東方劍齒象、貘等。這在南方舊石器時代遺址十分罕見。(陶世安)
  


《中國考古》之三:新石器時代考古獲碩果 (2002年08月23日)

《中國考古》之四:夏商周斷代工程大功告成 (2002年08月23日)

《中國考古》之一:中國考古學的誕生與發展 (2002年08月23日)

發表評論 


責編:陳玥 來源:人民網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