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盛世修志傳承文明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30日 13:36 來源:人民日報

  每一個地方都留存着一群人的共同記憶,有生活的情趣、故鄉的情懷,有生命的閱歷、故事的延續。每一個地方都包含着豐富綿長的族群記憶,許多人逝去了,許多故事結束了,許多地方消失在歷史的煙塵裏……如何尋找我們的往昔?如何承續中華民族的心靈記憶?5萬餘部、數百億字───卷帙浩蕩的新編地方誌工程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豐富的信息庫。

  中國新編地方誌工作發軔於20世紀50年代,全面開展於20世紀80年代初期,規模之大、涉及領域之廣、技術跨度之長,令人難以想象,可以説是中華民族文化史上的空前壯舉。

  地方誌,古稱地誌、地記、圖經、方志等,是全面系統地記述一定區域自然、社會和人文的歷史與現狀的資料性文獻。地方誌涉及面廣,內容涵蓋一個地方的政治、經濟、軍事、社會、人文等多方面,早在古代便被稱為“一方之全史”,具有“資治、存史、教化”等多重功能,自古即有“治天下者以史為鑒,治郡國者以志為鑒”的思想。持續不斷地編修地方誌是我國優秀的文化傳統,源遠流長,代代相繼,延續不絕,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從秦漢發軔以來,至宋大體定型,至清而稱極盛。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政府出臺了方志“每20年左右續修一次”的規定,給持續了兩千多年修志傳統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據統計,僅國內大陸至今尚存的各類志書就有近萬種之多,共11萬卷,佔我國現有古籍的1/10強。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産,對傳承中華文明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面對這些豐厚的文化成就時,我們應該承認,在青燈黃卷下孜孜??的10余萬修志者功不可沒。

  首輪修志之初,學者將傳統方志功能總結為:“資治、存史、教化”,然而,20餘年的修志實踐證明,方志的功能已經不僅僅局限於這三個方面,方志與我們的社會、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甚至與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新編地方誌與歷史上舊方志相比,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進步。新方志的時間跨度和內容、觀點和指導思想、體例結構、內容重點、功能和應用等方面超過歷史上的舊志書。通過追尋每個地區的綜合發展情況,新編地方誌以社會科學成果群的方式集中反映我們時代的偉大變革,並記載下來,流傳後世。這是一件造福當代、澤及子孫的偉大事業,可以幫助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認識本地區的歷史和現狀,借鑒歷史經驗,做出正確的決策,為我國改革開放的社會生活、經濟發展、文化建設做出貢獻。

  但是,我們應該看到,由於長久以來新編地方誌工作宣傳不夠,許多人對地方誌工作不甚了解,重經濟輕人文的想法仍然普遍存在,地方誌的修編工作儘管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在一些地區,新編地方誌工作在經費劃撥、專職人才使用、田野調查、資料採集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難,省、市、縣各級和行業方志的資源開發和資料利用等方面仍然不夠充分。

  如何保護地方誌及方志學這一古老的文化傳統及其傳承人群體,促進方志與其他人文歷史學科的協助和配合,推進文化傳承的多樣性和可持續性,這還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全社會的攜手。 (仲言)

責編:郭翠瀟

相關視頻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