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為人師表 道德高尚——走近孟二冬教授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26日 11:05 來源:

  人物小傳

  孟二冬,1957年1月生,安徽宿縣人,中共黨員,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古代文學教研室骨幹教師。1980年宿州師專畢業後留校任教,1985年考取北京大學中文系袁行霈教授碩士研究生,1988年畢業後分配到煙臺大學任教後擔任中文系古代文學教研室主任。1991年考取袁行霈先生博士生,1994年畢業後留北大中文系古代文學教研室任教。2001年4月至2003年3月在日本東京大學任教兩年。

  學科專長為中國文學史及中國文學批評史,研究方向為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學,陸續出版了《中唐詩歌之開拓與新變》、《<登科紀考>補正》、《陶淵明集譯注》、《韓孟派詩傳》、《中國詩學通論》等多部重要論著,發表《中國文學的烏托邦理想》等多篇學術論文,研究成果400多萬字,獲國家圖書獎、全國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北京大學教學優秀獎等多個獎項。

  2004年3月至4月底,孟二冬主動要求參加了北京大學對口支援新疆石河子大學的教學工作。支教期間,出現嚴重的嗓子喑啞,仍堅持為中文系的學生和教師授課。經診斷,他患了食管惡性腫瘤。在先後經歷三次大手術後,仍堅持課題研究和指導研究生。日前,教育部黨組決定在全國教育系統開展向孟二冬同志學習的活動,北京大學黨委決定授予他“北京大學優秀共産黨員”和“北京大學優秀教師標兵”稱號,並號召全校師生員工向他學習。

  大紅的毛衣,深灰的暖帽,舒展的面龐,和藹的笑容,閃爍的星眸,這就是記者見到的身患食管惡性腫瘤,一年中做了開胸、開顱等三個大手術的孟二冬教授。

  黑色的鋼琴,一幅題為“春意濃”的國畫,畫中粉紅的春桃,三隻纏綿飛繞的蜜蜂,顯露出無限生機。這就是記者走進的孟二冬教授的家。

  為學之德

  孟二冬教授家溫馨、簡樸、潔凈、素雅。最讓人過目難忘的,還是滿滿兩面墻的書櫃。

  孟二冬教授是2003年才搬進這個90多平方米的新居的。此前十幾年,他們一家三口一直住在北京大學校園內的一座“筒子樓”裏。“他捨不得離開那兒,説那兒離北大圖書館近,查資料方便。”妻子耿琴的話語中充滿了疼愛。

  就是在那間“筒子樓”宿舍裏,孟二冬教授完成了上中下三冊100多萬字的《登科紀考補正》,轉眼就是7年。這部專著最終獲得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並得到文學界和史學界的高度評價——近些年來不可多得的力作。

  這7年裏,只要沒有課,孟二冬教授準時早上八點拎個水杯到學校圖書館查閱資料,他成了圖書館的固定讀者,每天與館員一起上下班。

  就在孟二冬堅持在圖書館坐冷板凳、翻故紙堆時,社會上名和利誘惑的浪潮不斷向大學校園襲來。有的忙於撈外快,有的攢暢銷書,一年出十幾本。他付出了大量心血,得到的稿費卻只有3萬元。就是這3萬元,他還全部換成了著作,送給自己的老師和學生。

  為師之德

  2004年3月1日,按照北京大學對石河子大學“對口支援”計劃的安排,身為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的孟二冬來到石河子大學中文系支教。

  3月8日是孟二冬到新疆講課的第二周,他的嗓子開始沙啞,還常伴著劇烈咳嗽。同學們發現,課堂上,孟老師的聲音越來越微弱,不得不用起麥克風。儘管這樣,孟二冬沒有休息一天,一絲不茍地完成了8周共80學時的教學任務。

  4月26日上午,中文系《唐代文學》課教室裏座無虛席,這是孟二冬在新疆的最後一課。這一課是如此漫長,他的發聲越來越艱難,呼吸越來越沉重。這一課又是如此短暫,孟二冬以淵博的知識講解著唐詩之美,學生們忘記了時間的存在。下課的鈴響了,孟二冬在熱烈的掌聲中踉蹌走下講臺,走回房間,吐出了壓抑已久的鮮血。

  孟二冬被送進了醫院。診斷結果出來了:已患食管惡性腫瘤。一個乒乓球大小的惡性腫瘤幾乎填滿了他的食管,並嚴重擠壓著他的氣管。

  一年來,他先後做了三次大手術,無法再上課了,但是他依然關心著自己帶的博士、碩士生。在生活上關心學生,發現2004級博士生劉佔召結婚後生活困難,便將自己節省的錢送給他用;在學術上不放鬆要求,學生論文中一些細微錯處,他都認真地批改過來;注重培養為人的品格,2005級碩士生蔡丹君去醫院看望他,他在病床上語重心長地給這位新弟子上了第一課,從治學到做人,從生活到理想,娓娓道來,一直談了一個多小時,而第二天他就要做開顱手術。

  病情歷經了幾次反復後,孟二冬一心琢磨著要把剩下的時間爭分奪秒地利用起來。於是,他向系裏提出借用一間校內單身宿舍,以便與同學們隨時交流。“多活一天,就要多和學生待一天。”

  為人之德

  月光照進孟二冬教授家的窗戶,掠過一株茂盛的綠蘿,綠葉頂端一大簇淡紫色的碎花在陽光下裹上了一層柔柔的光暈。“那是我女兒後放上去的絹花。”孟二冬教授嘶啞的聲音中透著幾分得意。

  孟二冬教授有一個正上大四的女兒。他生病後,女兒每天都要從學校回家來看爸爸。而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親吻爸爸。

  前兩天,是北京入冬以來最冷的一天。女兒從外面回家,忘了帶鑰匙。走到門口,突然想起這正是爸爸午休時間,怎麼忍心打擾他休息呢!乖巧的女兒在門口靜靜站了許久,只怕驚擾了爸爸的夢鄉。

  第二次手術之後,為儘快恢復體力,孟二冬教授堅持鍛鍊,每隔一週就由妻子陪同爬山。“他還踢足球呢!”妻子耿琴忍不住“曝料”。

  孟二冬教授家中,擺放在書櫃顯眼的照片是他父母在天安門城樓上的合影。父母遠在安徽阜陽,年事已高。因為怕老人家擔心,孟二冬教授夫婦至今沒有把病情告訴父母。孟二冬教授説,他現在最擔心的是父母的身體。

  為志之德

  孟教授生病之後,就練起了書法,最愛習練的是“尺璧非寶,寸陰是竟”八個字。練的是字,磨的是心。而這份心,不僅是對病後自己的鼓勵,更是他要堅定自己一貫與時間賽跑的意志。

  “多年了,他每天晚上11點半睡覺,早上4點起床,寫東西,讀書,用的都是早晚趕出來的這點時間。”耿琴又是佩服,又是心疼地對記者説。

  孟教授的志還不止於此。一年中,他做了三次大手術,切食管,切氣管,開顱,放療又化療,但他從不慼慼哀哀,説起他的病,他受的苦,他只一句話帶過,但要説起手術後去學車,並拿下了車本,説起他術後還參加了中文系的教職工運動會,説起他術後上場踢足球為兩名即將畢業的研究生舉辦告別賽,他眼神明亮,滿面神采。

  他是樂觀的,這樂觀不是裝出來的。這樂觀來自於他對人生的信念,來自於他做人的境界,來自於他作為這個時代的一名知識分子的追求!那擺滿了客廳四壁的書架裏的書代表主人表達著這種樂觀,《中國通史》、《外國歷史名人傳》、《鄧小平文選》、《西遊記考論》、《古今碑帖集成》……書也告訴人們,文化是如何將人熏陶,又是如何將人錘煉!

  文化對他的熏陶和錘煉是全面的,也是細緻的。他練字,從習正楷起步,踏踏實實,一絲不茍,和現在許多人的浮躁形成鮮明的對比。他就是這樣一個人,對一些東西是那麼的執著,又對一些東西,是那樣的淡泊。

  孟教授家中,總是在不經意的地方點綴著花草,即便在陽臺的頂棚上,也懸挂著一盞南瓜裝飾的燈。南瓜金黃而飽滿,成熟豐碩,展示著主人在事業、家庭與人生上的豐收,而這份豐收中,凝聚的是主人的為學之德,為師之德,為人之德,為志之德。(記者 羅旭 王慶環)

  袁行霈教授眼中的孟二冬:富有生命力的執著追求

  孟二冬博士是和我交往最久、關係最密切的一位青年學者。1981年,他從安徽負笈北上,以進修教師的身份踏入北京大學的校門,跟我研修唐詩。當時我並不了解他,只覺得他沉默寡言,篤實好學。寒假前,他交來一份關於韓愈古文的讀書報告,我很讚賞他能拈出“文氣”二字作為一個文學理論的範疇進行探討。當時我正有興趣將文學史研究和文學批評史研究結合起來,文氣論作為創作論中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正是我所關心的,便約請他和我一起進行這方面的系統研究。具體地説就是以韓愈為中心,溯本追源,從“氣”的本義開始考察,對歷代有關“文氣”的原始資料,一一加以蒐集整理,以期找到文氣論的發展脈絡。他當時並沒有對我的想法表現出十分的興趣。想不到兩個月之後,他送來一份數百頁的資料長編,不僅包括了文學,而且涉及哲學、音樂、書法、繪畫、醫學等領域。一個人在承諾一件事情的時候,話是如此之輕,以至不敢確定他是否真的想做;而在做的時候卻肯于花如此多的氣力,以至深怕他過於勞累,這樣的人太值得信任了。我們在這份資料長編的基礎上,擬定了文章的框架,由他寫出六萬餘字的初稿,經過我兩次增刪修改,提煉出幾個重要的結論,終於完成了一篇將近四萬字的論文。在寫作的過程中,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劉若愚教授來北大訪問,恰好和我討論文氣論的問題。我告訴他,我們有一篇長文快要完成,以後會寄給他,向他請教。他對我們的論點和論文的寫法很感興趣。遺憾的是,當這篇文章在《中國古典文學論叢》第三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12月版)發表的時候,劉若愚先生已經溘然長逝。我之所以在這裡不惜筆墨重提此事,是想重申:古代文學史和文學批評史雖然是兩個不同的學科,但是如果能把二者結合起來,將會打開一個新的天地。也許正是這篇文章,奠定了孟二冬博士的研究基礎。此後,我一再告訴他,一個學者至少要有兩塊園地,研究文學史的人如果能夠兼治中國文學批評史,出入于兩者之間,所做出來的學問將會達到一個新的境地。

  1985年,二冬第二次跨進北大的校門,考取了我的碩士研究生。當第三年確定論文題目的時候,很自然地就選定了韓孟詩派。他的碩士論文——《論韓孟詩派的創新意識及其與中唐文化趨向的關係》,得到答辯委員會的高度評價;他的答辯胸有成竹,十分流利,和平時的沉默寡言判若兩人。這篇論文很快在《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發表(1986年第6期),我至今仍然認為這是一篇具有開拓性的、佔據了學術前沿的優秀論文。特別應當提出來的是,這篇論文運用綜合研究的方法,將文學與哲學、藝術學、心理學互相打通,是我在1979年提倡過的那種研究方法的成功實踐。

  二冬取得碩士學位後,到由北大支援的煙臺大學工作了三年。1991年,他以博士研究生的資格三進北大,那年他已經三十四歲,和十年以前初進北大相比,已經成熟多了。他仍然以韓愈為中心,進而將研究的範圍擴展為整個中唐,對中唐七八十年間詩壇的面貌、詩人的心態以及社會的風貌作了多方面的考察,終於完成他的博士論文——《中唐詩歌之開拓與新變》,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中唐詩歌的成就及其歷史地位提出了許多富有開拓性的論點。論文幾經修改,定稿之後,我又從頭到尾讀了一遍,掩卷沉思,感到這位青年學者在十幾年內跨出的步伐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唐詩研究所取得的進展。關於這篇論文的具體論點和精彩之處,已見於此書的提要和結論,無需我再贅述。我想説的有兩點:一是將文學與其他鄰近學科互相打通,進行綜合研究,這種方法是富有生命力的,甚至可以説是無往而不利的。運用這種方法,研究者需要有廣泛的文化素養,既站在文學的本位,又要有哲學的思維、藝術的感受以及社會學、心理學等等學科的知識,實在是不容易駕馭的。第二,注意文學發展的階段性,並且將文學發展的階段性作為研究對象,這是近年來古典文學研究的新動向。這也是一種綜合的研究,將生活在同一時期的文學家們放在一起進行綜合的考察,既注意他們的時代共性,也注意他們的個性差異,在比較中加以鑒別,得出新穎的結論。孟二冬博士的這篇論文,可以説反映了目前學術研究的兩個新的趨向。任何一篇論文所提出的論點,都不一定能得到學術界所有人的贊同,但是二冬在以上兩方面的開拓,是無論誰也不能忽視的。

  二冬對中國文學批評史抱有濃厚的興趣,我也一直鼓勵他將文學史與文學批評史結合起來,在這兩個學科的交叉點上做出新的更大的成績。21世紀的學術之路將更加艱難,任何一點進展都要付出更加艱辛的勞動。二冬是一個能坐得住的人,他的心能沉得下來,大千世界的種種誘惑,都動搖不了他對學術的執著追求。我自己有太多想做而一時還做不完的事,能夠寄希望於他,感到很大的欣慰。(袁行霈) (此文為孟二冬所著《中唐詩歌之開拓與新變》一書序標題為編者所加)

  光明評論:為人師表 道德高尚——向孟二冬教授學習

  孟二冬教授是一個為人師表、道德高尚的人。“斯文有傳,學者有師。”作為一名教師,孟二冬教授身上浸透著師者的博大、尊嚴與熱情。他心中有志、有智、有德、有情,在三尺教壇之上,在著書立説之中,在為人處世之間,以文化的深厚蘊涵與生命的

  火熱激情,滋潤和溫暖了周圍之人。孟二冬教授用服務祖國、造福民族的無私奉獻,成就了當代知識分子的人生價值,他不愧為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楷模,不愧為新世紀的時代英雄。

  孟二冬教授是一位“沉得下來”“鑽得進去”的學者。治學是他矢志不移的事業。在一些人匆匆忙忙為名利奔波之時,他在少人問津的傳統之學中靜得下心,沉得住氣。他深知為學之難,“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正是服膺了這種甘於寂寞、一心向學的學術精神,他才數十年寒暑如一日,筆耕不輟,切磋琢磨,獲得了優異的學術成就。博學而篤志,這是孟二冬教授不變的治學風格。

  孟二冬教授是一位甘為人梯的教學者。“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須遲久之功。”在他癡情的講壇上,孟二冬教授為學生盡心盡力,不知疲倦。他心中總是念著學生,所以他總有不竭的動力與精力去付出、去奉獻,在北京的燕園是如此,在新疆的石河子也是如此。傳道,授業,解惑,孟二冬教授身體力行,完美地詮釋了一個師者的神聖使命。他以赤誠之心,將師者風範和奉獻精神帶到社會的大舞台中,持之以恒,無怨無悔。

  孟二冬教授是一位鬥志昂揚的勇士。在他的生命遭遇到殘酷的病魔時,人性的可貴與輝煌愈加迸發出耀眼的光芒。在難以想象的病痛折磨之中,他從未失去對生活與事業的熱愛、信心與勇氣,他對待人生仍有著獨特的信仰與堅持,他的堅毅、頑強、樂觀與從容令人讚嘆。他的生命之河,無論是風平浪靜,還是急流險灘,永遠保持著一份讓人心儀的恢宏而又恬靜之氣。

  在孟二冬教授的生命中,鋪墊著一個共産黨員的本色。在數十年的求學與教學生涯中,他忠誠于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全心全意教書育人,扎紮實實著書立説,兢兢業業,嘔心瀝血,實踐著一個共産黨人的崇高誓言。

  閱讀孟二冬教授用生命點滴寫就的人生故事,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一個智者和仁者所顯現出來的精神魅力。孟二冬教授身上所具有的深厚國學修養與鮮明時代精神,是傳統與現代的完美融合。他是一個純粹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我們要用心去感受孟二冬教授,更要用心去學習孟二冬教授,讓孟二冬教授的精神魅力浸潤每個人的心田。 (光明日報)

責編:英子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