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德育研究顯示:問題學生背後往往是問題家庭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06日 16:10 來源:

  北京日報消息:兩成行為不良學生來自單親或重組家庭;半數以上行為不良學生的父母僅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上周的市中小學德育工作交流觀摩周上公佈了德育部門最新課題研究結果。一系列數字和案例給家長們敲響警鐘:行為不良學生背後往往是問題家庭和問題家長。

  一提“問題學生”,許多老師就腦仁疼———數量不多,但能量挺大。市教委與科研單位結合,從去年起開展了“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成因與對策”的系列研究與實踐,分析研究了近三年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現狀、特點及原因,又先後走訪了全市9所法院少年法庭的庭長和法官。新近完成的調查報告顯示,特殊家庭背景和父母的低文化程度對學生形成不良行為有直接影響。

  這是兩個真實的案例:15歲的小明仗著身高力大成了班中一霸———支使同學給他洗襪子、盛湯,動輒打罵同學、不服從老師管理。他的父母都是農民,文化素質不高,家庭經濟條件不好。小時候父親告訴他,你出去玩讓人給打了,回來我揍你;你把別人打了,我獎勵你。小兵本是個聰明活潑的孩子,但遭到全班同學的厭煩,甚至沒人願和他同桌。同學們説:“他的十句話中有九句半是假的。”原來,小兵他三歲時父親和小保姆好上了,從此家無寧日。小兵很快發現,只要在母親面前説父親的壞話,要什麼母親給什麼;在父親面前説母親不好,便能得到父親的獎賞……隨著父母的最終離異,小兵也變得假話隨口就來。

  北京市第二中學的鈕小樺校長總結了幾類常見的問題家長:一是管理上的簡單粗暴型,對孩子非打即罵;二是教育素質不高型,有的家長學歷不低,但教育方式過於平淡,有的還易走極端;三是放縱型,對孩子基本不管;四是溺愛型,凡事都護著孩子,對自己的孩子評價過高;五,有的家長自身道德修養差、文化素質低;六,身肩隔代撫養重任的許多老人只能讓孫兒吃飽穿暖,卻無力顧及教育問題;七,父母離異等造成的問題家庭也對許多孩子有負面影響。

  德育部門的調查還顯示,15至17歲是學生不良行為的高發期,同時也是犯罪的高峰。這個年齡段的人數佔了行為不良學生總數的70%。從年級分佈看,初二和高一不良行為最易發作。節日、假期是未成年人犯罪和被侵害的高發期。如何加強學生的假期管理是學校、社區、家庭需要共同面對的嚴峻課題。

  專家表示,加強未成年人教育要關注每一個孩子,尤其是那些品德上需要幫助的孩子。記者從市教委德育處獲悉,為了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和攻擊性行為,很多學校建立了心理諮詢輔導室、開設心理課程,有的學校開展拓展訓練,有的學校在學生最容易出問題的關鍵年級增加活動時間和運動量,讓學生合理地釋放能量。本市還將加強對在校學生違法犯罪情況、特點的分析與追蹤,推動預防工作的深入開展。(作者:趙婷)

責編:英子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