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07日 15:16 來源:
| |
被稱為中國舞劇里程碑的大型民族舞劇《絲路花雨》4月28、29日在海淀劇院連演兩場。《絲路花雨》憑藉“演出年輪、場次最多”,《絲路花雨》成功入選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成為“中國舞劇之最”,並且從全國的100多項吉尼斯紀錄中脫穎而出,當選“2005大世界吉尼斯最佳項目獎”。
造就敦煌舞新流派
享譽世界的敦煌莫高窟擁有4500平方米的精美壁畫,被譽為墻壁上的美術館,很多壁畫描繪了古代社會生活等場景,還有內容豐富的近百種故事畫。它是當代藝術創作的一個源泉。《絲路花雨》就是甘肅省歌舞團藝術家從敦煌壁畫得到啟示創作出的舞劇,並使之成為一種新型舞蹈派系──敦煌舞。
女主角英娘的“琵琶舞”、“波斯舞”、“盤上舞”等,被公認為敦煌舞的代表,“琵琶舞”中的“反彈琵琶伎樂天”造型更成了敦煌舞的經典標誌,那獨創的“S”型舞姿將東方女性的優雅嫵媚表現到了極致,被稱做是“活著的敦煌壁畫”,她跳著敦煌舞,把盛唐文明帶到波斯;她用獨一無二的“反彈琵琶”舞姿,打動世界觀眾──看過《絲路花雨》的觀眾,都無法忘卻英娘之美!殊不知,英娘的“S”舞姿來之不易,該劇自首演至今二十多年來,共涌現了7代14位英娘,她們美麗的背後,滿是艱辛。第一代“英娘”賀燕雲回憶到:“為了讓靜止的敦煌壁畫舞起來,編導們孜孜以求,而我成了他們的實驗‘陀螺’;我像著了魔一樣千百遍地舞,每一個舞姿形成,無不凝結著無數心血和汗水。”英娘的舞蹈幅度大,體力消耗也大,所以每代英娘扮演者都有兩到三位輪換。
西域服飾集大成
敦煌藝術劇院對《絲路花雨》進行了四次復排,投入300多萬元改進服裝和舞美。《絲路花雨》共八個場景,各種服飾幾百套、數千件,該劇第三場的特定場景是波斯國,英娘以波斯商人伊努斯的養女身份出現,所以給她設計了一身中國、波斯結合式的服飾:頭梳唐式高髻,面戴波斯紗巾,腳穿唐式雲頭鞋;總服飾是新穎別致的唐式裙褲,與當今的喇叭褲相倣,根據唐代石榴裙和縛褲演化而來。劇中人物包括雲集唐代敦煌的二十七國商賈、民眾,因此,古波斯及西域各國的服飾、頭飾將在舞臺上盡情展現。
杠桿啟動飛天女
大幕初啟,兩尊美麗的“飛天女神”淩空飛舞──《絲路花雨》的這個經典開場,不知化做了多少觀眾的美好記憶!飛天是歌舞音樂神,唐代畫工更以人間最美麗的女子為藍本,塑造了她們的藝術形象。《絲路花雨》怎能沒有飛天?但如何讓演員們能飛翔在舞臺上,可不像用筆畫那麼容易。剛開始,設計師們想用托舉,但屢試不成。後來借鑒流傳于西北民間的“社火”,經過舞美專家反復研究,運用杠桿原理設計了機械裝置,再配合燈光,演員終於能飄逸地飛起來了。
舞劇《絲路花雨》自1979年5月首演以來,25年長盛不衰,截至去年10月已成功演出1400場。憑藉“演出年輪、場次最多”,《絲路花雨》成功入選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成為“中國舞劇之最”。
責編:周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