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廣告創造中的民族情感
------立邦漆廣告風波的啟示
央視國際 2004年10月26日 15:43
李光鬥/文
從盛年到初秋,從豐田到立邦漆,這兩個品牌在中國都先後遭遇了廣告創意陷阱。隨着豐田與立邦漆對二則“問題廣告”的迅速修正與道歉,事態也會逐漸平息下來。然而對於企業和廣告業內人員來説,從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才是問題的關鍵。先拋開導致這二則廣告失敗的民族情感不説,豐田與立邦漆的老闆今年的一個心得恐怕就是“我知道我的廣告費一半浪費在哪呢。”
在企業的市場營銷中,廣告作為最重要的信息傳播與促銷手段,佔企業營銷總開支的大部分。廣告的浪費是企業最大的浪費。而立邦漆一則創意獨特的“龍篇”廣告作品,非但帶不來促銷的收穫,反而對立邦漆在中國長久的品牌資産積累帶來損害。今年,立邦漆肯定知道了自己的一部分廣告費浪費在這條廣告上了。
廣告是藝術的行銷,更是説服的藝術
馬克思説,從産品到商品是一次驚險的跳躍,因為它實現了産品的價值。而從商品到品牌則是又一次驚險的跳躍,因為它實現的是産品的附加值。物有所貴的名牌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名牌是企業人為創造出來的。尤其是用廣告創造出來的。廣告來源於産品,但又要高於産品。
但廣告的本質不是藝術,在傳播制勝的時代,廣告是一種特殊的大眾傳播信息,是惟一具有強烈鮮明的説服策略,廣告架起了企業和消費者之間溝通的橋梁。
既然廣告是為了與消費者溝通,就必須理解重視消費者的感受,消費者的感受不僅僅在於對於産品的認識,也在於對品牌人文與社會價值的認同。自彈自唱式的廣告必然行之不遠。
無獨有偶,今年9月,長沙一家啤酒品牌推出“屈原廣告”,大致內容是,屈原悲悶地站在江邊,一邊口裏念著“路漫漫起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一邊擺出要投江的架勢。就在這時候,坐在屈原身後的一位打扮灑脫的現代年輕人奉勸屈原説,“人都死了,你還能求索啥?”結果屈原一掃愁容,與這位現代年輕人席地而坐,開懷暢飲該品牌啤酒。
無厘頭也是廣告幽默的一種表現形式,但這則廣告卻幽默錯了對象。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其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人格魅力早已沉澱為我國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更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一種寄託與化身。
與其説這則創意之誤,不如説創意出如此廣告,根本就無創意。有的只是嘩眾取寵的浮淺。拿屈原開涮,也就是拿民族美德開涮,更是在褻瀆消費者的情感。廣告尚且如此,其産品又如何能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起美譽度。
創意人員必須厚積薄發,不能只為創意而創意,更應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
廣告是一種文化,是文化的傳播者和塑造者。廣告文化雖然有其自身的獨特表現,但作為當代文化整體中的一部分,必然有其民族性和融合性的特徵。任何民族的廣告文化都受其本民族傳統文化、習俗與民族心理的影響,在中國,這一點更應得到理解與尊重。
在中國人潛意識中,傳統的龍鳳、石獅,長城、故宮都有其厚重的符號象徵意義。漠視這種民族情感,都會破壞與中華民族溝通的基點。
如果廣告創意人員只重視的創作靈感,缺乏較全面的人文和社會知識。往往會天馬行空,反而誤導廣告主,最終損害廣告的利益。
據媒體報道:該廣告的創意單位李奧貝納中國總公司有關人士説,公司的創意隊伍全是中國人,為立邦漆提供此創意展示,是公司在媒體上為了推廣自身形象而發表的,僅僅是一個創意概念的交流,從來沒有在任何主流媒體上作為廣告發佈過,將來也不會發佈。對此創意展示,立邦漆客戶對此並不知情。同時,立邦漆對此創意展現意料外的廣泛公開,深表遺憾。
可見這一則廣告是“飛機稿”,創意人員對自認為創意非凡的廣告未被客戶採納而耿耿於懷。逆反與炫耀的心理,促使創意人員忘記了廣告其實是行銷手段的一部分,只不過借助了藝術的手段。廣告的服務對像是廣告主和消費者,而絕不是自己用來孤芳自賞的純藝術。
中國正在和平崛起,國人的大國心態應該更加成熟
立邦漆廣告事件發生後,網上罵聲一片。由於長久以來,日本一部分勢力總在傷害國人感情,加上創意人員的無知,這則廣告激起強烈不滿,也在情理之中。但如果就此斷定創意人員對民族尊嚴懷有惡意,或者出於商業目的,刻意迎合日本客戶的不良意圖,是民族敗類,則有些上綱上線。
民族情感是每一個中國人所必須珍視的,但中國正在和平崛起,國人的大國心態應該更加成熟,對於文化的融合與吸引也是我們更加自信的表現。
同時我們與希望,更多的創意人員與國際品牌加強對民族歷史和文化的總體把握,加深對時代的深刻理解。創造出更多如“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這樣衝破國家和民族界限的廣告語,而不是引起眾怒的“霸道”、“戲龍”那樣缺乏文化底蘊的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