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部

守正創新,聚力賦能,《全國大學生黨史知識競答大會》打造年輕態黨史公開課

CCTV節目官網-CCTV-1 全國大學生黨史知識競答大會 來源:央視網2021年06月12日 13:29 A-A+

導讀: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共青團中央宣傳部、全國學聯秘書處等部門打造的《全國大學生黨史知識競答大會》,聚焦慶祝建黨百年,通過年輕化的方式,由100所高校的100位大學生現場答題,集結“雲上”2800多所高校、共1000多萬大學生及校友同步答題,在開播前便引發大量關注,節目播出後熱度持續攀升。

2021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青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在此輝煌時刻,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傳播百年大黨長盛不衰的精神密碼、將熔鑄于血脈的堅強品格薪火相傳,對於廣大青年學子來説,是使命必達。

黨史學習教育如何形式創新,如何才能從黨史故事中汲取力量,才能實現信仰的力量的廣泛傳播?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共青團中央宣傳部、全國學聯秘書處等部門打造的《全國大學生黨史知識競答大會》,聚焦慶祝建黨百年,通過年輕化的方式,由100所高校的100位大學生現場答題,集結“雲上”2800多所高校、共1000多萬大學生及校友同步答題,在開播前便引發大量關注,節目播出後熱度持續攀升。


學黨史 正青春

百人團獨創設計大幅提升觀眾參與感、觀賞性

追憶百年崢嶸歲月,傳承奮鬥青年先行。《全國大學生黨史知識競答大會》答題環節分為“百校百人現場競答”和“千校學生線上雲答題”兩個環節。節目現場集結來自全國100所高校不同專業的青年學子共同答題,展現了新時代青年堅定理想與信念、積極奮鬥的精神風貌。節目中,既有百人團集體答題情況的宏觀分析,又有對典型學生人物的細緻展現。

比如在答題開始前,來自東北大學的曲心茹,激動地分享了母校在九一八事變後,長達十八年流亡之路的故事,感慨如今的和平生活來之不易;來自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本科生選手王伯元在一對一搶答賽中失利,他坦誠題目確實觸及到了自己的知識盲區,輸得心服口服,頗有大將風範,令觀眾印象深刻。

通過這樣注重細節的電視展現手法,讓觀眾感受到,人人積極參與黨史學習教育的原因正是因為黨史具有朝氣蓬勃的青春底色且與當下生活緊密相連。正是《全國大學生黨史知識競答大會》的這種答題互動模式展現出了黨史本身的魅力與生命力。

節目依託技術創新搭建“雲上”答題團,同步演播室錄製帶動全國2800多所高校大學生及其校友群體參與線上互動競答,10場節目錄製共計有1000多萬人參與其中,節目尚未播出即在大學生群體中掀起了學習黨史知識的熱潮。在微博等平臺,我們能看到不少高校學子分享在節目開播前參與“雲答題”的感受。此形式一方面作為一種現場延展結構,增強節目的參與感。另一方面實現線上同步學習建立儀式感,形成良好的互動體驗。

第三期節目中,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鄭天石、中國人民警察大學的牛泓偉、中國海洋大學的李卓然與清華大學的經求是等幾位選手,不僅在臺上展現出了超強的答題能力,甚至在現場拉開了一場展現體能的俯臥撐比拼。他們打破了觀眾標簽印象中,學習黨史枯燥、刻板的印象,而是用陽光樂觀、充滿好奇的心態去求知、去探究百年黨史故事的精髓。

此外,《全國大學生黨史知識競答大會》還是一檔具有啟發性和教育意義的節目,寓教于樂的同時發揮了大眾傳媒的教化功能。節目在表達上創新設置“講述人”角色,通過作為講述人的優秀演員的深情講述,將黨史故事中的悲壯、奮進、柔情等展現得淋漓盡致。如演員徐帆繪聲繪色講述了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1936年在中國延安進行實地採訪的故事,通過一張在許多場合和書籍資料中頻頻出現的毛主席半身照片入手,為觀眾深入呈現了延安時期中國共産黨人昂揚樂觀的精神面貌。

正能量藝人對生動感人的黨史故事的娓娓道來,讓《全國大學生黨史知識競答大會》能夠在廣大社會群體中特別是青年群體中掀起黨史學習的熱潮,引導青年群體在真實動人的黨史故事裏感悟初心使命。

創新題目設計 重磅專家解讀

百年黨史的立體式、沉浸式新視覺呈現

縱觀文化歷史類節目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在身處泛娛樂時代的環境之下,相對傳統的“知識灌輸”式傳播已經黯然失色。《全國大學生黨史知識競答大會》在節目結構方面,創新以“點亮紅色地標”為創意線索,使黨史梳理邏輯更清晰,為答題賽程增加一份期待。

借助答題類節目本身為觀眾帶來的浸入感,節目的規則也讓比賽更具懸念。節目創新“五星搶位賽”“五星挑戰賽”“五星直通賽”的賽制模式,選手的積分通過答題正確率和答題用時進行計算,通過三道題的“五星搶位賽”比拼,有五位選手登上舞臺,再通過三輪“五星挑戰賽”決出兩位優勝選手進入最後的“五星直通賽”,經過激烈的1對1對抗賽,決出當場比賽的“五星戰將”。這種競答規則和模式使比賽懸念得到提升,選手在思慮答案的同時還需考慮用時策略,將主觀能動性和比賽緊張激烈的氛圍緊密結合在一起。

除賽制創新外,節目出題兼顧更多視角,對選手的考察也從表面的知識儲備量,延續至背後黨史故事細節的掌握。題目抓住黨史知識點的熟悉而陌生的特點,如小説《紅岩》的故事背景、抗日戰爭中《論持久戰》的誕生等,當中小學課本中出現過的黨史故事以題目的形式出現,讓觀眾有了十足的代入感。當百人團與挑戰賽的選手答錯時,給了觀眾再度溫習黨史知識的機會。同時,節目通過視頻、圖片、音頻、沙畫等豐富多樣的題目形式帶動全民參與答題,為節目熱度實現反哺。

此外,《全國大學生黨史知識競答大會》邀請到眾多權威專家擔任點評嘉賓,深入挖掘黨史事件、人物、地點等背後的黨史故事和信仰內涵,這打破了早期在一些節目中專家只能提出建設性意見、存在感較低的窘境。如軍事科學院研究員江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付麗莎等都在節目中給出了深入淺出的精彩解析,帶動青年學子深入學習黨史,進一步感悟信仰的力量。

一檔節目的呈現效果很大程度取決於設計和舞臺、內容整體的契合度。《全國大學生黨史知識競答大會》在舞臺設計上創新搭建360度可旋轉競答區和“之”字型百人團選手席,在為參與競答的選手塑造了身臨百年黨史歷史時空的同時,讓建黨百年持續奮進的精神得以被映照。

《全國大學生黨史知識競答大會》視覺設計樸素有新意,呈現上符合史實,節目組通過統籌編排全局,視覺創意上緊密圍繞黨史內容,以技術設備服務於設計。其中,XR虛擬技術被應用於還原真實歷史場景,營造身臨其境學黨史的沉浸式體驗,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全國大學生黨史知識競答大會》視覺新穎,內容有智識上的吸引力又不失趣味性,為觀眾打造了一個共同學習黨史知識的優質平臺。


構建民族精神圖譜

融合傳播創新致敬偉大時代


伴隨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網絡話語蓬勃興起。《全國大學生黨史知識競答大會》明確節目的融合傳播策略,正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掌握輿論戰場主動權的有效切入點。節目強化“先網後臺”傳播策略,先於大屏播出,在央視頻創新投放了《青春我最紅》系列融産品,實現了節目尚未播出央視頻賬號即突破100萬播放量的亮眼成績。與此同時,在錄製過程中同步小屏創作,緊扣清明節定制投放《百名學子致敬英雄》《海棠依舊寄相思》兩款短視頻,在短短兩天內播放量近750萬次,引發關注和好評,為節目開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全國大學生黨史知識競答大會》的意義,不僅是一次對建黨百年奮鬥歷程在傳播領域創造性轉化的成功實踐,也是對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中講話精神的切實響應。中國共産黨在建黨初期、革命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時期,均是帶有先進思想的革命青年主導實施的,其不斷克服艱難險阻的奮鬥歷程,不斷尋求中國發展道路的孜孜探索,自帶青春屬性。因此,黨史知識和黨史故事的精神內涵,成為聯結革命青年和當代青年的“同心結”,讓當代青年在鮮活生動的黨史知識中獲得情感共鳴和精神啟迪。

總體來看,《全國大學生黨史知識競答大會》不僅在內容傳播方面進行多維創新,也兼具強大的社會意義。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節目以黨史知識為載體,讓觀眾通過觀看節目,喚起了紮根於心底的國家身份認同感和歸屬感,激發了從大學生群體到全民百姓的學習黨史的熱情,共同追尋中國共産黨百年征程的光輝足跡。

來源:傳媒內參


收視TOP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