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部

一寸丹心圖報國

受邀擔任《平“語”近人——習近平喜歡的典故》(第二季)第五集《願得此身長報國》、第六集《一言為重百金輕》的思想解讀人,筆者深感榮幸。在準備文稿和錄製節目過程中,對愛國主義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理解。當前,全國上下仍處於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重要時期,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我認為,在當前複雜的國內外大環境下,更需要我們大力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五千多年來,中華民族遭受過無數難以想象的磨難、危機和挑戰,但是,中華民族始終能夠團結一致、齊心協力、自強不息、剛健有為,以頑強拼搏的強大生命力,巍然屹立於世界的東方。其中,一個最重要原因就在於中華民族有著深厚而持久的愛國主義傳統。

愛國主義是中國共産黨永恒的旗幟。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自中國共産黨成立以來,一百年的風雨漂泊,一百年的砥礪前行,始終高揚的旗幟就是愛國主義。我們黨成立之初,國家正處於軍閥割據、外患深重、民不聊生的局面。中國共産黨義無反顧,肩負起民族獨立和解放的重任。中國共産黨人將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昇華了馬克思主義,探索出符合中國國情的民族解放道路。經過28年的不懈努力,一舉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壓迫,建立了新中國,結束了外國侵略者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在中華大地上耀武揚威的歷史,中華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愛國主義是支撐共産黨人前赴後繼投身中國革命實踐的強大信念。縱觀無數共産黨人的一生,支撐其生命火花的強大精神力量,當屬蘊含在內心深處深厚的愛國情懷。一百多年前,在瀋陽東關模範小學的小小課堂上,少年周恩來發出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吶喊。一百多年前,少年鄧小平懷報著“工業救國”的夢想,漂洋過海,到達法國勤工儉學,在實踐中成為一名優秀的共産黨員。像周恩來、鄧小平一樣的共産黨人還有許多,他們都憂國憂民、志向遠大,不僅心存夢想,而且努力為夢想去奮鬥。

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共産黨就把實現中華民族富強的重任扛在肩上。黨帶領人民建立起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第一次掌握了自己的命運。面對“一窮二白”、積貧積弱、外國封鎖的局面,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將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建設實踐相結合,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富裕之道。新中國成立後近30年間,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取得了以“兩彈一星”為標誌的重大成就,為經濟獨立自主、持續發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質技術基礎。

改革開放後,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億萬中國人民過上了富足安康的幸福生活。鄧小平同志説:“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特點不是窮,而是富,但這種富是人民共同富裕。”這些話的背後是他熾熱的愛國情懷。為祖國的繁榮和富強、人民的安康和幸福而奮鬥,是新一代中國共産黨人的愛國情懷的集中體現。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國內生産總值躍居世界第二位,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各項工業産品和農産品的産量躍居世界前列,科技創新不斷涌現,重大工程捷報頻傳。現在我國是製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我國外匯儲備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百姓收入不斷提升,人均收入進入世界中等國家的行列,電視機、電冰箱、電腦、汽車等進入普通百姓之家,百姓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為了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我們建成了包括養老、醫療、低保、住房在內的世界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全面推進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數以千萬計的人擺脫貧困,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中國人民在富起來、強起來的征程上邁出了決定性的步伐。

新時代、新征程,新擔當、新作為。愛國主義精神是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精神支撐。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眾志成城、迎難而上,在世界上率先控制住了疫情蔓延,一個重要依託就是愛國主義精神。中國人民在愛國主義精神鼓舞下,演繹了無數可歌可泣、扣人心弦的動人事跡。武漢疫情暴發後,廣大醫務工作者不畏艱辛、義無反顧,從四面八方、天南海北趕來支持武漢人民、湖北人民抗疫。在黨和政府的領導組織下,眾多建築工人放棄回家過年團圓,舍小家為大家,不怕苦,不怕累,敢於拼搏,用了十幾天就建成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創造了建築史上的奇跡。廣大人民群眾聽從黨和國家的領導,自覺遵守防疫要求,減少社會交往,主動戴口罩,用實際行動支持全國的抗疫。在疫情防控的艱難時期,脫貧攻堅工作仍然緊鑼密鼓地進行,廣大扶貧幹部深入一線,走進困難百姓中間,為百姓脫貧想方法、謀思路,幫助困難群眾摘掉貧困帽子。在這些扶貧幹部中,有的是家有老人需要照料,有的是孩子依然年幼,有的是面臨著其他生活困難,但他們依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奔波在脫貧攻堅一線。2020年6月,在中國西部邊陲,邊防官兵為保衛祖國的領土,與外軍進行英勇搏鬥,團長祁發寶身負重傷,營長陳紅軍、戰士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壯烈犧牲。這一切都源於他們對祖國對人民的摯愛,是愛國主義精神的具體體現,在其他生産和建設領域,愛國主義精神同樣結出纍纍碩果。我國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實現經濟正增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各項事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對於這些成就的取得,愛國主義精神是動力,是引力,也是合力,匯合無數的力量,建設祖國。

愛國主義精神也是以優異成績迎接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週年,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愛國主義始終是激昂奮進的主旋律,是中華民族團結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是推動中華民族歷史不斷前進的磅薄力量。愛國主義應該成為每一個中國人的堅定信念和精神依靠,愛國主義精神構築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梁。愛國情懷,是對國家和民族所表現出來的深情大愛,是對國家的一種高度認同感和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集中體現。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講,愛國主義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幟,是一支凝聚人心的火炬。只要我們心中有祖國,只要我們始終高揚愛國主義偉大旗幟,無論我們身在何處,以何種方式,都能使自己成為一名正氣凜然的愛國者!

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成就偉大的事業。近代以來,從林則徐到譚嗣同,從孫中山到黃興,無數仁人志士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中國共産黨成立後,團結帶領人民前赴後繼、頑強奮鬥,把貧窮落後的舊中國變成日益走向繁榮富強的新中國。中華民族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復興時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偉大復興的目標。同時也應該看到,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需要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更需要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高揚愛國主義旗幟,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讓愛國成為每一個中國人的內在品質,讓愛國成為每一個中國人的內心呼聲,中華民族就一定能夠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艱難險阻,創造出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時代、無愧於歷史的豐功偉績,匯聚起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磅薄力量。

(作者:王傑,係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