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部

《平“語”近人——習近平喜歡的典故》(第二季)解説詞(第一集) 我將無我 不負人民

本集主題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八個字已經深深地印刻在全體黨員的心中,也成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基石。選擇“初心”作為開篇主題,更能夠體現中國共産黨人繼往開來、砥礪前行的精神與情懷。

第一部分:什麼是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

主持人康輝:

學習思想,領悟經典,感受平語近人。歡迎您收看《平“語”近人——習近平喜歡的典故》。我是主持人康輝。

首先歡迎今天來到節目現場的所有觀眾朋友,大家好!

從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年代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貫穿始終的就是這樣一條紅線:不忘初心,為人民服務,以人民為中心。今天,我想我們大家更加熟悉習近平總書記説的那八個字:“我將無我,不負人民。”這既是一位人民領袖的人民情懷,也是一位中國共産黨人永葆初心本色的生動寫照。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初心”有很多重要的講話、文章、論述,在這當中,也有很多精妙的典故信手拈來,這些用典又體現了怎樣的治國之道和文化精髓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解讀一些習近平喜歡的典故,我們也進一步地學習,領悟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使命。

現在,我們有請本期節目的思想解讀人,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謝春濤教授。

思想解讀人謝春濤:

大家好!

在近代以來的世界政治舞臺上,政黨繁多,難以數計。但是像中國共産黨這樣,連續執政超過七十年,引領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政黨,很難找到第二個。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習近平總書記做出了簡明而深刻的解答,那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現場的觀眾,誰能解釋一下什麼是初心?請!

觀眾一:

我認為初心是本心。

思想解讀人謝春濤:

謝謝!還有哪位?

觀眾二:

初心就是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謝謝!

思想解讀人謝春濤:

大家的理解都很好。什麼是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新時代為什麼要不忘初心?怎樣才能做到不忘初心?這些就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問題。我們先談什麼是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接下來我們看一段短片。

總書記原音短片一:

“大賢秉高鑒,公燭無私光。”周恩來同志一生心底無私、天下為公的高尚人格,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中國共産黨人優秀品德的集中寫照,永遠為後世景仰。

主持人康輝:

剛才我們一起聽到的習近平總書記的這段話是2018年3月1號,他在紀念周恩來同志誕辰120週年座談會上講到的。在這段講話中,總書記引用了兩句古詩:“大賢秉高鑒,公燭無私光。”這兩句詩出自哪?它對於今天的中國共産黨人又有哪些新的啟示呢?現在我們有請本期節目的經典釋義人,中央民族大學蒙曼教授為大家講解。

經典釋義人蒙曼:

“大賢秉高鑒,公燭無私光”出自唐朝詩人孟郊的《上達奚舍人》。其實這首《上達奚舍人》是求推薦的一首詩,主體內容就是講,我有才華,但是不為世人所容,所以請達奚舍人您汲引提拔我。這裡頭呢,涉及到兩個典故:一個叫“高鑒”,一個叫“公燭”。

先説“高鑒”。“鑒”就是鏡子嘛。相傳,秦始皇曾經有過一面鏡子。這個鏡子,不僅僅能夠照出人的形象,還能照出人的五臟六腑,還能夠照出人的善惡忠奸。所以,此後明鏡也罷,高鑒也罷,就用來形容人明察秋毫,洞察隱微。那“公燭”又是怎麼回事呢?所謂“公燭”,就是公家的蠟燭。這個也有一個典故,説中國古代有一個姓李的官員,收到一封來信,當他看到信中提及家事的內容時,他趕緊把公家的蠟燭熄滅,點上自己的蠟燭來看這封信。這當然是大公無私的典範。所以,孟郊原詩的意思就是説,希望達奚舍人能夠明察秋毫,能夠大公無私,能夠賞識他、提拔他。但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周恩來同志誕辰120週年座談會上再引用這句話,是做了新的引申的。什麼引申呢?你想,“高鑒”就是鏡子,不僅是照別人,更是照自己的呀。周恩來總理是嚴於律己的,所以他會時時攬鏡自照,其實就是時時反省自己,不讓自己有任何瑕疵。那蠟燭又是怎麼回事呢?這個蠟燭不僅僅意味著小東西、小利益,更意味著個人那顆私心。周恩來同志又是大公無私的,這個就是新時代的“大賢秉高鑒,公燭無私光”,是指像周恩來同志那樣的中國共産黨人是如此地嚴於律己,是如此地大公無私。

毛澤東主席在長征期間寫過一首詩,《七律·長征》,開篇就講“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萬水千山怎麼可能不難呢?但是因為紅軍戰士不是為個人利益而戰,而是為民族利益而戰,為人民利益而戰,所以才能不畏艱辛、勇往直前。這也充分證明了我們經常提到的那句話:“只有無私才能無畏,只有無私才能有為。”習近平總書記引用這句“大賢秉高鑒,公燭無私光”,不僅僅是緬懷周恩來總理嚴於律己、清廉無私的高尚人格,更是要勉勵今天的共産黨人要不忘初心、大義擔當!

思想解讀人謝春濤:

感謝蒙曼教授的精彩講解。什麼是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産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

確實是這樣。夏明翰烈士在就義前夕,寫下“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詩句,表達了為革命連死都不怕的堅定意志。方志敏烈士的《可愛的中國》,描繪了未來中國人民的美好生活。但他自己深知這樣的中國自己是看不到了,他無怨無悔。楊靖宇烈士彈盡糧絕,壯烈犧牲。日本侵略軍解剖他的遺體,發現腸胃裏頭一粒糧食都沒有,只有樹皮、草根、棉絮。日本侵略軍都肅然起敬,沒想到一個人的意志,能堅定到這種程度。正是由於無數先烈的英勇獻身,中國共産黨才能領導中國人民站起來。

建設年代,王進喜為了拿下大油田,寧願少活二十年。大慶油田開發成功,但他只活到47歲。焦裕祿為了治沙,42歲就離開了人世。鄧稼先為了研製核武器,隱姓埋名28年,62歲就離開了人世。正是由於無數共産黨人的率先垂范,中國共産黨才能帶領中國人民把國家發展起來,使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黨的十九大剛結束,習近平總書記就帶領中央政治局常委到上海瞻仰黨的一大會址,到嘉興瞻仰南湖紅船,重溫建黨歷史,宣誓入黨誓詞。這樣的行動,表現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堅定政治信念。

總書記同期聲:“秀水泱泱,紅船依舊。時代變遷,精神永恒。九十六年前承載著民族希望的小小紅船,如今已經變成承載著十三億多中國人民希望的巨輪。”

思想解讀人謝春濤:

在嘉興南湖的縹緲煙雨中,紅船接受著人們的瞻仰,也有人在默默守護。正在為遊客們講解的是南湖革命紀念館的講解員袁晶。從2000年開始,她進入南湖革命紀念館,成為紀念館的第二代講解員。在嘉興每天約有一萬多名遊客,瞻仰南湖紅船,追尋建黨初心。二十年來,她用這樣的行動,用這樣的方式,牢記著她作為一名共産黨員的初心,自覺地弘揚著紅船精神。

主持人康輝:

今天我們特別邀請到了來自浙江嘉興南湖革命紀念館的講解員袁晶同志,掌聲歡迎她。袁晶你好!

袁晶(浙江嘉興南湖革命紀念館講解員):

主持人好!現場的各位觀眾,大家好!

主持人康輝:

工作20年了,每天接待那麼多的參觀者,最讓你難忘的是哪一次?

袁晶:

最讓我難忘的肯定是2017年10月31日,我記得當天車隊到達之後,總書記邊從車上下來邊説,南湖啊,煙雨迷蒙。他久久凝望著南湖的湖面。看到總書記和藹可親的神態,我略有忐忑不安的心情,早已經是煙消雲散了,於是上前説道,歡迎總書記重訪南湖。原定參觀紀念館的時間只有半個小時,然而當天他整整看了一個小時的時間。

主持人康輝:

看得特別仔細。

袁晶:

對。特別是在我們陳望道翻譯《共産黨宣言》的場景之前。因為這個故事,總書記在形容共産黨人理想信念的時候,經常引用這個故事,就是陳望道蘸著墨汁吃粽子翻譯《共産黨宣言》。我們知道墨汁的味道當然不是甜的,但是有理想信念的共産黨人,真理的味道比糖還甜。最後,總書記在紀念館發表重要的講話。他説中國共産黨從這裡誕生,從這裡出征,從這裡走向全國執政,這是我們黨的根脈。給我們現場所有的聆聽者,上了一堂生動而又難忘的黨課。當我再次聆聽總書記闡釋紅船精神的時候,特別地感動,而且有了更新的感悟。

主持人康輝:

作為一個紅色宣傳員,你覺得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又是什麼?

袁晶:

在我的理解,不忘初心,這個初心還是赤子之心。作為多年紅船旁的一名宣講員,我覺得不僅僅是為了講述紅船故事,更要用心用情去感悟、去詮釋那段開天闢地的歷史事件,那種歷久彌新的精神,讓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能夠感受到,中國共産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來激發他們為實現中國夢的信心和力量。

主持人康輝:

給別人講紅船精神,自己首先對紅船精神有深入的這種認識。依水行舟,忠誠為民。這就是紅船精神的本質所在,也特別希望袁晶未來能夠把紅船精神傳遞給更多的朋友們。

袁晶:

謝謝。

主持人康輝:

今天,我們繼續在學習紅船精神,我們就是在學習中國共産黨的歷史。欲知大道,要以史為鑒。接下來,繼續請思想解讀人謝春濤教授為大家做講解。

思想解讀人謝春濤:

一部中國共産黨的歷史,就是一代代中國共産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歷史。

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插隊時就確定了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他曾餓著肚子問周圍的老百姓:你們覺得過什麼樣的日子最好?具體目標是什麼?老百姓給了三個答案:第一個目標,不再去要飯,能吃飽肚子,哪怕吃糠咽菜都行;第二個目標,就是吃高粱米、玉米麵等純糧食;第三個目標,想吃細糧就吃細糧,還能經常吃肉。習近平同志説,我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讓鄉親們飽餐一頓肉,並且經常吃上肉。

今天我們在座的觀眾當中,有一些大學的思政課老師,我知道他們在這之前也去了梁家河,聽説他們感觸很深。我想請在座的思政課的老師們,談一談自己到梁家河參訪的感受。哪位老師先來?請!

張明明(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副教授):

感謝謝教授。一提到梁家河,我們説習近平總書記的初心從這裡出發,那麼梁家河也是我們思政課老師多次帶領學生去社會實踐的一個地方。

有一個學生跟我這樣交流,他説老師,我面對著當時習近平總書記,擔任大隊黨支部書記,帶領群眾所一起建立起的那些知青淤地壩,陜西的第一口沼氣池,鐵業社、裁縫社、供銷店等等等等,我的思想得到了一次次的衝擊,得到了一次次的震撼,我的心中的那份赤誠再次被激活,我的胸襟和視野再次開闊,我會覺得我還是要不忘我的初心,我要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有利的人,我也要實現我的人生抱負和我的這樣的理想信念。

所以,回到我們的思政課,我前後也去過梁家河三次。那麼,儘管每一次去,感悟都有所不同,但是有一個東西卻不變,那就是我們思政課教師的初心。我們思政課教師,要把這些抽象的理論、深刻的道理轉化成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一個個猶如梁家河般生動的實踐。我們要讓我們的課堂能夠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我們也希望我們的課程能夠真心成為大家衷心喜愛,並且終身受益的思政課。謝謝!

思想解讀人謝春濤:

感謝思政課老師的講述。無論在哪任職,習近平同志都竭盡全力,帶領幹部群眾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贏得了廣大幹部群眾的廣泛和高度認同。

2012年11月15日,在黨的十八屆一中全會後的常委見面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他提出精準扶貧,付出不懈努力,取得巨大成就。

習近平總書記説:“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我們向深度貧困堡壘發起總攻,啃下了最難啃的‘硬骨頭’。歷經8年,現行標準下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全國範圍調集最優秀的醫護人員、最先進的設備、最急需的資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救治費用全部由國家承擔,真正體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

2019年3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羅馬會見意大利眾議長菲科。臨近結束時,菲科突然問,您當選中國國家主席的時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習近平主席回答,這麼大一個國家,責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艱巨。“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我願意做到一個“無我”的狀態,為中國的發展奉獻自己。

2020年5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深刻闡述了“人民至上”的理念。他指出,中國共産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無論面臨多大挑戰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這一點都始終不渝、毫不動搖。接下來我們看一段短片。

第二部分:新時代為什麼要不忘初心

總書記原音短片二:

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産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誌。黨和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絡,是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正所謂“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

經典釋義人蒙曼:

剛才這個短片是2016年的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的講話。在這次講話中,總書記引用了一句古文,叫作“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它出自於《禮記》的《大學》篇。

眾是什麼?眾就是人民。所以這句話説的就是得到人民就會得到國家,失去人民也就會失去國家。舉一個例子,商朝當時是一個很大的政權,號稱“大邑商”,在當時認為是不可戰勝的。但是商後期,商紂王的時候,對外窮兵黷武,對內橫徵暴斂,搞得民不堪命。終於,僻處於西邊渭水流域的小小的周,乘勢而起,吊民伐罪,僅僅憑著戰車三百,虎賁三千,甲士四萬五千,就一舉打敗了商朝的七十萬大軍,創造了所謂小邑周克大邑商的奇跡。這個充分反映了得眾和失眾的不同結果。當然,“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也因此成為周朝重要的政治教訓。事實上,我們剛才説到的這句“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正是《大學》的作者,根據商朝的歷史教訓而得出來的一條結論。

習近平總書記引用這句“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不僅僅是要回顧歷史上的經驗教訓,來回味中國“民本”這樣的一個非常古老的政治原則,更是要強調黨的人民立場。我們的黨為什麼能夠引領中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就是因為我們的黨始終把人民利益作為黨的最高利益,始終和人民血肉相連、榮辱與共,因此才能夠得到人民的衷心擁護。

思想解讀人謝春濤:

剛才蒙曼老師説得特別好。接下來我們講一講,新時代為什麼要不忘初心。

習近平總書記為什麼一再提醒全黨同志不忘初心?

第一,我們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十幾億人口的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我們千萬不能在一片喝彩聲、讚揚聲中喪失革命精神和鬥志,逐漸陷於安於現狀、不思進取、貪圖享樂的狀態,而是要牢記“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與時俱進不要當口號喊,要真正落實到思想和行動上,不能做“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桃花源中人!

第二,人民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就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很多新要求,我們必須儘快補上短板,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主持人康輝:

謝謝謝春濤教授的講解。大家知道這些年我們國家的城鎮化發展非常迅速,直接面對更多人民群眾的社區服務工作就變得越來越重要了。在北京的前門街道,有一片衚同叫草廠衚同,這片衚同歷史很悠久,可是一度變得臟亂差,破爛不堪。這幾年,草廠衚同甚至整個一片草廠社區都大變臉了,成了北京市老城區保護更新的新樣板。那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我要先給大家介紹一位草廠社區的居民,王春聯王大爺。

2019年的2月,也是在春節前,習近平總書記就是到草廠社區,草廠衚同這一片,去看望慰問幹部群眾,而且就到了王大爺的家裏,還在您的門上貼了一個大大的“福”字是吧?

王春聯(北京市草廠社區居民):

對。

主持人康輝:

王大爺給我們講講那天的事好嗎?

王春聯:

習主席貼完“福”字以後,然後轉過身來説,説我是來看望大家,我會叫大家的生活過得更幸福。習主席當時拍了拍我肩膀説,咱們共同努力,共同努力!

主持人康輝:

謝謝王大爺!要為老百姓多辦實事,那就要有給老百姓辦實事的人。所以,今天也有來自草廠社區的社區工作者。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社區的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朱耿亭同志。您好!

朱耿亭(北京市草廠社區黨委書記):

主持人好!近些年,我們社區黨委也是通過“草廠一家親”“黨建+社區治理品牌”,以及我們的“小院議事廳”等社區社會組織,就是著力解決好居民家門口的這些揪心事、煩心事。因為總書記也説過,要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作為一線社區工作者,我們就是要讓居民,有一個幸福、美滿、和諧的一個生活。

主持人康輝:

謝謝,謝謝辛苦的付出。

“小院議事廳”主要都議什麼事呢?今天在我們特殊觀眾中,有一位的“官銜”“頭銜”最大,他是“小院議事廳”的“廳長”,就是孫振西孫老師。歡迎您!

孫振西(北京市草廠社區居民):

謝謝大家!我們議的事來看應該説都是廣大居民想辦自己辦不了,有些時候,就需要借助個組織來反映他們的一些呼聲。比如説我們整個社區的廁所都做了徹底的改造。冬天有暖氣,夏天的話有空調,有物業24小時負責打掃。

主持人康輝:

謝謝,謝謝所有的社區工作者。像這些社區工作者,他們也在葆有自己的初心,也牢記著自己的使命。他們並不是一個個體,而是一個群體。他們不是什麼官兒,可是他們很管用。他們發揮的是我們的基層治理的巨大的作用,這也是我們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體現。

我們接下來繼續請思想解讀人謝春濤教授給大家做講解。

思想解讀人謝春濤:

草廠社區同志們的實踐告訴我們,為了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廣大黨員幹部必須努力改進自己的工作。

第三,黨內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打鐵必須自身硬”,必須下大氣力解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以貫之,全面從嚴治黨,堅定不移反對和懲治腐敗,堅持不懈整治“四風”,就是要使黨真正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強領導核心,擔負起引領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是我們執政的最大底氣”。我們黨要做到長期執政,就必須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始終同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幹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就是要教育廣大黨員幹部,始終同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那麼,新時代怎樣才能做到不忘初心呢?接下來我們看一段短片。

第三部分:怎樣才能做到不忘初心

總書記原音短片三:

“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對自己的缺點錯誤,要敢於正視,主動改正;對別人的缺點錯誤,要敢於指出,幫助改進。對同志的提醒批評,要聞過則喜,虛心接受。

經典釋義人蒙曼:

剛才這段視頻是2016年的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在這次講話之中,習近平總書記引用了一句古文:“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這句話出自於《史記·商君列傳》,其實是當時的秦國公族趙良勸商鞅的一段話。當時商鞅變法已經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也暴露出來不少問題。所以,趙良就想勸商鞅反省自己,於是就告訴他:“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什麼意思呢?人要聽取不同意見,才能夠叫作耳聰;人要能夠看到自己的問題,才能叫作目明;人要能夠戰勝自己,才叫作強大。

這三句話看起來是並列句式,但實際上,我覺得它表明了一個遞進的意思。什麼遞進呢?是自省的三次遞進。

你看,第一次遞進,也就是第一個層次,是什麼?就是反聽,聽取別人意見,聽取不同意見。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夠進入第二個層次,根據別人的意見來反省自己,來發現自己的缺點、錯誤,這叫內視。內視之後,才能夠進入第三個層次,發現自己的缺點錯誤之後,要勇於改正缺點錯誤,要勇於戰勝自己,這才叫作自強。

事實上,在生活之中,我們也非常敬重那些能夠聞過則喜、能夠戰勝自己的人。

舉一個例子,北宋的大文豪蘇洵,“唐宋八大家”之一。但是,蘇洵小的時候,也不是一個愛唸書的人。相反,他喜歡遊山玩水。後來,他的母親去世了,他回家來守孝。守孝期間,他的二哥蘇渙就跟他講,説三弟呀,你飽覽名山大川,都是我沒有看過的呀!你能不能用文章把這些名山大川的樣子寫下來,讓我也開開眼界呀!這個要求一下子把蘇洵就難住了。胸無點墨是無法描摹錦繡河山的。那怎麼辦呢?蘇洵知恥而後勇,從此折節讀書,把自己關在書齋裏六七年,不僅自己博古通今,而且教出了蘇軾、蘇轍這兩個好兒子。父子三人都進入“唐宋八大家”的行列,一門父子三詞客,這是中國古代的佳話。

相反,商鞅是怎麼做的?商鞅聽了趙良的建議,並沒有真的反省自己,繼續嚴刑峻法,自己最後也成了嚴刑峻法的犧牲品。事實上,自省不僅僅是中國古代的優良傳統,也是中國共産黨人的優良作風。我們一直講批評與自我批評。2020年的1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還引用過孔子的弟子子貢説的一段話,説:“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什麼意思?説君子的過錯,就像日食和月食那麼明顯,犯了錯誤,所有的人都會看到。而他一旦改正錯誤,所有的人也照舊會景仰他。所以説,君子的特質是什麼?君子的特質不在於他永遠不犯錯誤,而在於他從來不回避錯誤,一直勇於改正錯誤。

中國共産黨人其實就有如古代的君子,身上肩負著巨大的使命,也受到萬眾的矚目。正因為如此,才更應該有刀刃向內的勇氣,像習總書記所倡導的這樣,要反聽、要內視、要自勝,不斷地戰勝自己、不斷地完善自己、不斷地強化自己。只有這樣,才真的叫“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主持人康輝:

謝謝蒙曼教授的精彩講解。習近平主席在二〇二〇年的新年賀詞當中,勉勵我們“只爭朝夕,不負韶華”,我們要做到“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必須首先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接下來,我們繼續請思想解讀人謝春濤教授為大家講解。

思想解讀人謝春濤:

怎樣才能做到不忘初心?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明確要求,這就是:

必須作為加強黨的建設的永恒課題和全體黨員幹部的終身課題常抓不懈。必須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必須以正視問題的勇氣和刀刃向內的自覺不斷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必鬚髮揚鬥爭精神,勇於擔當作為。必須完善和發展黨內制度,形成長效機制。必須堅持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宣傳部推出了很多位“時代楷模”,被稱為“當代愚公”的黃大發就是其中一位。

黃大發曾是貴州省遵義市平正鄉草王壩村的黨支部書記。1958年,黃大發為了實現讓村裏人吃上大米飯的夢想,當時年僅二十齣頭的他,下決心要引水進草王壩!

黃大發同期聲:“沒有路,糧也沒有。要在這個地方挖,要把這件事做好是不容易的,我決心就是,平凡的事我就做成不平凡的事。”

思想解讀人謝春濤:

但是,修建水渠要繞過三座大山,穿過大小九個懸崖、十多處峻嶺,修渠的難度堪比移山。比如在懸崖絕壁上施工,需要用繩子把人一點點放下去,腳下就是萬丈深淵,一不留神就會粉身碎骨。而黃大發毫不猶豫,他是第一個順著繩子被放下去的人,後來有幾次他還險些掉下去。就這樣,一寸一寸地敲,一鎬一鎬地挖,一米一米地推進,歷時三十餘年,在懸崖絕壁上鑿出了一條“天渠”,結束了草王壩村“滴水貴如油”的歷史,使曾經閉塞的貧困村面貌一新。黃大發被譽為“當代愚公”,當地人也親切地把這條渠命名為“大發渠”。

像黃大發這樣的優秀共産黨人很多。比如獲得“共和國勳章”的申紀蘭,還有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廖俊波,還有上海的好法官鄒碧華。這樣一些共産黨人的事跡讓我們感動、讓我們敬佩,從他們身上我們看清楚了,對黨員領導幹部而言,初心意味著什麼,使命在他們心中分量有多重。習近平總書記一再用英模的事跡教育黨員幹部,要求他們“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他自己率先垂范,給全黨做出了榜樣。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決不能落下一個民族、一個地區、一個貧困群眾。他還提出,社會政策要托底,要守住民生底線,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切實保障群眾基本生活。

全面深化改革,要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在習近平總書記看來,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也必須依靠人民。而要想得到人民支持,就必須讓人民從改革中受益。黨的十八大以來,各方面的改革推進很快很穩,就因為改革始終以人民為中心,使人民群眾有了更多的獲得感。

全面依法治國,要讓人民感受到公平正義。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近年來,平反糾正了幾十起重大冤假錯案,新的法治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全面從嚴治黨,要讓群眾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有利於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堅決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

以人民為中心,在習近平總書記的理論和實踐中得到了全面和充分的體現。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使人民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樣的理念、立場和價值觀,得人心、合民意,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所廣泛認同。謝謝大家!

主持人康輝:

非常感謝本期節目的思想解讀人謝春濤教授、經典釋義人蒙曼教授給我們帶來的精彩的講解。“不忘初心”,這是來自歷史深處的啟示;“牢記使命”,這是面向未來的莊嚴承諾。中國共産黨人有“不畏浮雲遮望眼”的視野、有“亂雲飛渡仍從容”的定力、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執著,也有“大海依舊在那兒”的信心,每一個中國共産黨人都應該永懷著這份初心,像習近平總書記那樣努力做到“我將無我,不負人民”。好,親愛的朋友們,在節目的最後,讓我們一起重溫經典篇章,時刻銘記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經典誦讀環節】

《七律·長征》

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薄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