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註冊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金融機構大多搬遷 “佔領華爾街”的人要求什麼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2日 08: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這是這位退休教師第一次加入示威者的行列。“在社會活動領域,我實在太稚嫩了。”老人説,“反越戰游行的時候,我是個乖學生,沒有參加。而現在,我想站出來,讓別人聽到我的聲音。”

  和大多數人一樣,來自新澤西州的皮桑亞從Facebook好友那裏看到了運動的消息,並且突然意識到,自己應該加入進來。

  “我決定離開沙發,喊出自己的聲音。”她説。她手裏的牌子寫着:佔領華爾街,為所有人追求經濟公平。

  58歲的波拉德聲稱自己“代表那些受壓迫的人民”。他1996年從古巴的特立尼達來到美國,並且在今年6月拿到了綠卡。

  “我之前從沒感覺到自己是這個國家的正式公民。”波拉德説,“但這一回,我感覺到了。”

  反思如何創造一個公正的社會

  儘管已今非昔比,不過,作為“傳説中的金融中心”,華爾街的確是美國金融系統運轉的一個象徵。在“佔領華爾街”運動發生後,很多人也承認,華爾街以及整個美國的金融産業的確需要反思。

  示威者們主要關心華爾街的行為和經濟上的不平等。最著名的口號“我們都是99%”強調,99%的美國人被金融危機剝奪了財産,剩下1%的人卻依然擁有一切;99%的人不能再忍受1%的人的貪婪。

  10月6日的白宮新聞發佈會上,美國總統奧巴馬第一次對“佔領華爾街”運動做出了回應。“我理解公眾對於國家金融系統工作的關心,示威者們表達的是自己沮喪的情緒。”他説,“美國人看到,作為金融行業的一個樣本,華爾街並不總是能遵守規則。”

  他同時承認,對經濟的不確定感推動了持續3周的“佔領華爾街”運動。

  這位總統最為示威者詬病的決定是,2008年對銀行展開7870億美元緊急救助。當時很多人以為,根據救市政策,自己會從這些流向華爾街的資金中獲益。但隨後,他們對此卻沒有明顯的感受。

  所以,儘管現在奧巴馬一再強調,自己所倡導的金融監管法案已經確保了對金融行業的嚴格監控,但憤怒的示威者們並不領情。他們在華爾街旁的道路上高舉着標語:“銀行出賣了我們,卻得到了救援!”“我們的經濟需要更加公平!”

  10月5日,示威者們迎來了自己最高級別的支持者: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簇擁着教授的是形形色色的臉孔:有戴着棒球帽的年輕人,有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還有提着購物袋的亞裔面孔。

  斯蒂格利茨的每一句話都被示威者們大聲復述,其中一些句子更是引發了歡呼。

  “我們都在談論經濟學,但很少有人談論民主……”這位頭髮花白的老人説,“我們的金融行業承擔着重要的角色,他們應該分配資本和管理風險,但現在,因為他們的分配不當造成了風險,而我們卻要為此承擔責任。”

  “這不是資本主義,不是市場經濟,而是一個扭曲的經濟。”斯蒂格利茨説,“如果這種形勢繼續下去,我們就無法實現增長,也無法成功創造一個公正的社會。”

  佔領者何去何從

  由於國內媒體的大量報道,“佔領華爾街”在許多中國人的心目中顯得聲勢浩大且別出心裁,但這並非華爾街上展開的第一次抗議活動。從19世紀末開始,陸續有人在這個“金錢的游戲場”上聲討權貴,有時甚至用上了爆炸、槍擊等激進的抗議手段。

  相比之下,如今的“佔領華爾街”運動要平靜得多。這場已經持續了近4周的示威活動還在繼續,並且在不同群體心目中留下了截然不同的印象。

  示威者們對於自己的行為充滿信心與激情。與運動開始之初,一小群年輕人在紐約證券交易所門前支起小帳篷的場面不同,幾個星期後,示威者已經成長為一個越來越龐大的群體。退休人員、工會會員、護士、圖書管理員,不同年齡、不同身份、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人都出現在了游行的隊伍中。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責任編輯:朱心蕊

熱詞:

  • 佔領者
  • 華爾街日報
  • 佔領華爾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