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事件】教育部日前明確要求有條件的中小學和幼兒園都應該成立家長委員會。[教育部:有條件的中小學和幼兒園應建立家長委員會]
中廣網北京3月24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教育部日前明確要求有條件的中小學和幼兒園都應該成立家長委員會,中國之聲觀察員葉閃對此作出評論。
葉閃:教育部日前明確要求有條件的中小學和幼兒園都應該成立家長委員會,從家長會到家長委員會多了兩個字,到底會帶來多大變化,家長和學校到底有沒有準備好,好多媒體和聽眾朋友們都在關心。
其實目前家長和學校的溝通方式是比較單向的,參加過家長會的孩子和家長可能都知道,這樣的會主要是老師向家長通報自己的孩子是好或者是不好,家長們就執行老師的指令進行教育,或者是批評或者是別的一些相關工作,所以其實家長會是學校單向的一個通報會,是家長間的交流會和家長間對自己孩子的比較會,而不是家長與家長和家長與校方的交流會。對於一些調皮搗蛋的孩子來説,成年之後談及家長會依然咬牙切齒,我身邊也是不乏有這樣的人存在。
目前來講成立這麼一個家長委員會非常必要,因為家長已經不滿足於過去跟學校交流這種方式,比如説前幾天大家關心的徐州一個職高裏面學生接個吻就要被學校開除的事,他的爺爺義憤填膺跑到學校裏,跟學校交涉稱違反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其實家長對自己權利的保護已經是到了另外一個側面。
為什麼會出現以往這種單向的溝通方式,是因為學校和家長在雙方的關係中,學校是主動方,它有一個設置議題的權利,而目前家委會設立的目標是要讓家長也同樣擁有設置議題的能力。
這樣就帶來兩個新的問題,一,畢竟家長的話比如説收入等等都不一樣,如何防止這個家委會成為一些家長的俱樂部;二,比如像徐州的案例,家委會是不是有必要承擔一些教育方面維權的功能,這個定義恐怕是要通過民主選舉的具體程序來設計解決的。
作為一個臨時性組織,家委會成員不應該僅僅具有公民意識,它至少需要家長具有共同的利益,這個共同利益在目前來講的話,主要是對教育資源的公平獲得和對具體某個學校教育質量的追求。家委會能夠起多大作用取決於選舉程序裏面能夠選出多少熱心並且懂教育的公眾人士。
另外一方面,如果只是建議和意見的權利,那麼家長委員會在多大程度上能和校方進行博弈是存疑,家委會多大程度上能夠和學校的人事任免、財務體現聯絡起來就能夠在多大程度長體現家長委員會存在的意義。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推出新聞熱線4008000088,登錄平臺或撥打熱線電話,即可將您手中的新聞線索第一時間反饋。我們將第一時間派出記者調查事件、報道事實、揭開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