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美利堅合眾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19日 15:17 來源:

   【國名】 美利堅合眾國(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面積】9629091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915.8960萬平方公里),本土東西長4500公里,南北寬2700公里,海岸線長22680公里。

  【人口】2.96億(2005年7月)。白人佔75%,拉美裔佔12.5%,黑人佔12.3%,亞裔佔3.6%,華人約243萬,佔0.9%,多已入美國籍(2000年美人口普查數據)。通用英語。56%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28%信奉天主教,2%信奉猶太教,信奉其他宗教的佔4%,不屬於任何教派的佔10%。

  【首都】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Washington D. C.),人口約55.4萬(2004年)。

  【國慶日】7月4日(美國獨立日,1776年)。

  【國家元首】 喬治沃克布什(George Walker Bush)。係美第43任(第55屆)總統,2001年1月20日宣誓就職,2005年1月20日開始第二任期。

  【簡況】 位於北美洲中部,領土還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島。北與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灣,西臨太平洋,東瀕大西洋。大部分地區屬大陸性氣候,南部屬亞熱帶氣候。中北部平原溫差很大,芝加哥1月平均氣溫-3℃,7月24℃;墨西哥灣沿岸1月平均氣溫11℃,7月28℃。

  原為印第安人聚居地。15世紀末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等開始向北美移民。到1773年,英已建立13個殖民地。1775年爆發獨立戰爭。1776年7月4日通過《獨立宣言》,正式宣佈建立美利堅合眾國。1787年制定聯邦憲法,1788年華盛頓當選為第一任總統。在1776年後的100年內,美領土幾乎擴張了10倍。2005年1月20日,布什宣誓就任美第43任第55屆總統。

  【行政區劃】 全國共分50個州和1個特區(哥倫比亞特區),有3042個縣。聯邦領地包括波多黎各和北馬裏亞納;海外領地包括關島、美屬薩摩亞、美屬維爾京群島等。各州名稱:亞拉巴馬、阿拉斯加、亞利桑那、阿肯色、加利福尼亞、科羅拉多、康涅狄格、特拉華、佛羅裏達、佐治亞、夏威夷、愛達荷、伊利諾伊、印第安納、艾奧瓦、堪薩斯、肯塔基、路易斯安那、緬因、馬裏蘭、馬薩諸塞、密歇根、明尼蘇達、密西西比、密蘇裏、蒙大拿、內布拉斯加、內華達、新罕布什爾、新澤西、新墨西哥、紐約、北卡羅來納、北達科他、俄亥俄、俄克拉何馬、俄勒岡、賓夕法尼亞、羅得島、南卡羅來納、南達科他、田納西、得克薩斯、猶他、佛蒙特、弗吉尼亞、華盛頓、西弗吉尼亞、威斯康星、懷俄明。

  【政治】 美總統布什在2004年總統大選中擊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馬薩諸塞州聯邦參議員克裏,獲得連任。布什在第二任期之初對政府內閣班子進行部分調整,大力推進以各項制度改革為核心的內政施政。推動社會保障制度改革,要求將社保部分私有化;繼續推進減稅,敦促國會將減稅政策永久化並簡化稅制,刺激經濟增長並創造就業;呼籲國會通過能源改革法案;推動國會通過並簽署美國與中美洲自由貿易協定;簽署《2004年情報改革及防止恐怖主義法》,加強美各情報機構的整合,提升美國土安全;提名保守派法官填補聯邦最高法院的空缺,並在幹細胞研究、同性戀婚姻等社會問題上堅持保守立場。

  共和黨通過2004年大選擴大了其在國會參、眾兩院的優勢地位。但共和、民主兩黨鬥爭仍然激烈,民主黨著眼2006年中期選舉,圍繞各項內政議程和人事任命等與共和黨進行較量。

  【政府】 總統內閣制。總統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兼武裝部隊總司令。總統的行政命令與法律有同等效力。總統通過間接選舉産生,任期四年。政府內閣由各部部長和總統指定的其他成員組成。內閣實際上只起總統助手和顧問團的作用,沒有集體決策的權力。2001年1月20日,喬治沃克布什宣誓就任總統,2005年1月20日開始第二任期。副總統理查德布魯斯切尼(Richard Bruce Cheney)。內閣有15名部長:國務卿康多莉扎賴斯(Condoleezza Rice,女,黑人),財政部長約翰斯諾(John Snow),商務部長卡洛斯古鐵雷斯(Carlos Gutierrez,拉美裔),國防部長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Donald Rumsfeld),農業部長邁克約翰斯(Mike Johanns),司法部長阿爾韋托岡薩雷斯(Alberto Gonzales,拉美裔),內政部長蓋爾諾頓(Gale Norton,女),勞工部長趙小蘭(Elaine Chao,女,華裔),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長邁克萊維特(Mike Leavitt),住房與城市發展部長梅爾馬丁內斯(Mel Martinez,拉美裔),運輸部長諾曼峰田(Norman Mineta,日裔,民主黨),能源部長塞繆爾博德曼(Samuel W. Bodman),教育部長瑪格麗特斯佩林斯(Margaret Spellings,女),退伍軍人事務部長吉姆尼科爾森(Jim Nicholson),國土安全部長邁克爾切爾托夫(Michael Chertoff,猶太裔)。

  【憲法】1776年7月4日制定了憲法性文件《聯邦條例》。1787年5月制定了憲法草案,1789年3月第一屆國會宣佈生效。它是世界上第一部作為獨立、統一國家的成文憲法。兩個世紀以來,共制定了27條憲法修正案。重要的修改有:1791年9月由國會通過的包括保證信仰、言論、出版自由與和平集會權利在內的憲法前10條修正案,後通稱“民權法案”(或“權利法案”);1865年和1870年通過的關於廢除奴隸制度和承認黑人公民權利的第13條和15條修正案;1951年通過的規定總統如不能行使職權由副總統升任總統的第25條修正案。憲法的主要內容是建立聯邦制的國家,各州擁有較大的自主權,包括立法權;實行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門鼎立,並相互制約。

  【國會】國會是最高立法機構,由參、眾兩院組成。兩院議員由各州選民直接選舉産生。參議員每州2名,共100名,任期6年,每兩年改選1/3。眾議員按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名額選出,共435名,任期兩年,期滿全部改選。兩院議員均可連任,任期不限。參眾議員均係專職,不得兼任政府職務。本屆國會(第109屆)于2004年11月通過選舉産生。參議院三分之一席位(34席)和眾議院全部435個席位經過改選。本屆國會2005年1月4日任期開始。參議院共和黨55名,民主黨44名,獨立人士1名;眾議院共和黨232名,民主黨202名,獨立人士1名。參議院議長理查德布魯斯切尼(Richard Bruce Cheney);臨時議長特德史蒂文斯(Ted Stevens,共和黨);多數黨(共和黨)領袖威廉弗裏斯特(William Frist),少數黨(民主黨)領袖哈裏瑞德(Harry Reid)。眾議院議長丹尼斯哈斯特德(Dennis Hastert,共和黨);多數黨(共和黨)領袖羅伊布蘭特(Roy Blunt,代理),少數黨(民主黨)領袖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

  【司法機構】設聯邦最高法院、聯邦法院、州法院及一些特別法院。聯邦最高法院由首席大法官和8名大法官組成,終身任職。聯邦最高法院有權宣佈聯邦和各州的任何法律無效。現任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John Roberts)。

  【政黨】美國有多個黨派,但在國內政治及社會生活中起重大作用的只有共和黨和民主黨。

  (1)共和黨(Republican Party):成立於1854年。1861年林肯就任總統,共和黨首次執政。此後至1933年的70多年中,除16年外,共和黨一直主政白宮。1933至2001年之間,曾有艾森豪威爾(1953年1月至1961年1月),尼克松、福特(1969年1月至1977年1月),裏根(1981年1月至1989年1月),喬治HW布什(1989年1月至1993年1月)執政。該黨領袖為總統或落選總統候選人,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現為肯尼思梅爾曼(Kenneth B. Mehlman)。一般而言,在總統大選中投票給該黨候選人的選民即為其黨員。

  (2)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1791年成立,當時稱共和黨。1794年改稱民主共和黨,1828年改為民主黨。1861年南北戰爭前夕,民主黨內部分裂,該黨的南方奴隸主策劃叛亂。南北戰爭結束後,民主黨在野24年。1885年克利夫蘭當選總統。此後該黨又大部分時間在野。1933年開始,民主黨人羅斯福、杜魯門、肯尼迪、約翰遜、卡特、克林頓先後當選總統執政。該黨全國委員會主席霍華德迪安(Howard Dean)。一般而言,其黨員是大選中投民主黨候選人票的選民。

  (3)第三黨有綠黨(Green Party)和改革黨(Reform Party)等。

  【重要人物】喬治沃克布什(George Walker Bush:總統,共和黨。1946年7月6日生於康涅狄格州,係美國前總統喬治HW布什長子。1968年獲耶魯大學學士學位。1975年獲哈佛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1994年11月當選為得克薩斯州州長,1998年競選連任成功,成為該州歷史上首位獲選連任的州長。2000年12月當選總統,2004年獲得連任。

  理查德布魯斯切尼(Richard Bruce Cheney):昵稱迪克切尼(Dick Cheney),副總統,共和黨。1941年生於內布拉斯加州。曾就讀耶魯大學和懷俄明大學,獲懷俄明大學政治學碩士學位。1968至1977年在白宮任職。1978至1989年任眾議員。1989至1993年擔任布什政府的國防部長。1993年卸任後投身商界。2000年12月當選副總統,2004年獲得連任。

  【經濟】 美國有高度發達的現代市場經濟,其國內生産總值和對外貿易額均居世界首位。20世紀90年代,以信息、生物技術産業為代表的新經濟蓬勃發展,受此推動,美經濟經歷了長達十年的增長期。2001年美經濟陷入短暫衰退,之後逐步復蘇。2004年美國經濟復蘇步伐加快,GDP全年增長4.4%。2004財年美國聯邦財政赤字繼續擴大,達4123億美元。2004年外貿逆差為6171億美元,創歷史最高。

  2004年主要經濟數據:

  國內生産總值(GDP):119952億美元(按2004年當年價格計算);108971億美元(按2000年不變價格計算)。

  人均國內生産總值(按2004年當年價格計算):37610美元。

  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率:4.4%。

  匯率(2004年12月31日):1美元=8.2764元人民幣。

  通貨膨脹率:2.0%(消費物價指數)。

  失業率:5.4%。

  【資源】自然資源豐富。煤、石油、天然氣、鐵礦石、鉀鹽、磷酸鹽、硫磺等礦物儲量均居世界前列。其他礦物有銅、鉛、鉬、鈾、鋁礬土、金、汞、鎳、碳酸鉀、銀、鎢、鋅、鋁、鉍等。戰略礦物資源鈦、錳、鈷、鉻等主要靠進口。已探明煤儲量35966億噸。已探明原油儲量270億桶。已探明天然氣儲量56034億立方米。森林面積約44億畝,覆蓋率達33%。

  【工業】2003年,非農業生産部門創造的國內生産總值為82183億美元(按1996年不變價格計算),佔國內生産總值的87%,製造業産值15134億美元,佔國內生産總值的15.9%。工業産出的指數為112.6(以1997年為100,下同),其中製造業101.7,耐用品製造業121.3,非耐用品産業99.6,礦業91.4。非農業部門勞動生産率指數為125.3(以1992年為100)。汽車和建築業在産業中佔有重要地位,為美國經濟的兩大支柱。2003年,製造業就業人數為1496.3萬,礦業57.5萬,建築業671.3萬。近年來,美産業轉型加快,勞動密集型産業進一步被淘汰或轉移到國外,與此同時,信息、生物等高科技産業發展迅速,利用高科技改造傳統産業也取得新進展。主要的工業産品有汽車、航空設備、計算機、電子和通訊設備、鋼鐵、石油産品、化肥、水泥、塑料及新聞紙、機械等。

部分工業産品産量: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原油(百萬桶)

  2118

  2097

  2115

  煤(百萬噸)

  1127.7

  1093.8

  1078.4

  發電量(億度)

  37195

  37215

  37243

  鋼(百萬短噸)

  98.9

  99.2

  99.5

  (資料來源:2004年美國統計數字摘要)

主要金屬産量: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銅(千噸)

  1340

  1130

  1246

  鐵(百萬噸)

  46

  50

  49

  金(噸)

  335

  300

  330

  銀(噸)

  1740

  1470

  1570

  鋁(千噸)

  2637

  2700

  2745

  鋅(千噸)

  842

  740

  832

  鉛(千噸)

  466

  450

  460

  (資料來源:同上)

各種能源産量(單位:萬億英國熱單位)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總産量

  71.06

  71.67

  71.50

  原油

  12.36

  12.39

  12.38

  天然氣

  19.46

  19.84

  19.56

  煤

  22.62

  23.44

  23.66

  核電

  7.86

  8.03

  7.98

  水電

  2.81

  2.22

  2.65

  太陽能

  0.07

  0.06

  0.07

  (資料來源:同上)

  2002年總發電量中,煤發電佔51.5%,核電佔20.8%,天然氣發電佔16.2%,石油發電佔3.5%。

  【農業】農業高度發達,機械化程度高。以1996年價格計算,2003年農業産值為1635億美元,佔國內生産總值的1.6%。農、林、漁業就業人數340萬。2003年共有農場216萬個,耕地面積94100萬英畝。糧食總産量約佔世界産量的1/5。當年農産品出口總額為535億美元,主要出口地區依次為加拿大、日本、墨西哥、歐盟、韓國、中國台灣、中國大陸和香港。當年農産品進口額416億美元。

主要農産品産量(單位:百萬噸)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小麥

  53

  44

  48

  玉米

  241

  229

  243

  大豆

  79

  74

  75

  大米(已加工)

  6.6

  6.5

  6.4

  棉花(百萬包)

  17.2

  20.3

  18.6

  (資料來源:2004年美國統計數字摘要)

主要農産品出口量(單位:百萬噸)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小麥

  26.5

  23.4

  26.4

  玉米

  49.0

  40.6

  45.3

  大豆

  27.8

  27.5

  27.6

  大米(已加工)

  2.6

  3.6

  3.4

  棉花(百萬包)

  6.8

  11.0

  8.4

  (資料來源:同上)

農産品佔世界總産量比重(%)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小麥

  9.1

  7.8

  8.4

  玉米

  40.9

  38.6

  40.6

  大豆

  42.7

  38.3

  40.4

  大米(已加工)

  1.7

  1.7

  1.7

  棉花(百萬包)

  19.4

  20.6

  18.5

  (資料來源:同上)

農産品出口占世界總出口量比重(%)

  2001年

  2002

  2003年

  小麥

  24.6

  22.8

  23.4

  玉米

  67.8

  54.4

  55.8

  大豆

  47.7

  43.3

  45.7

  大米(已加工)

  10.6

  12.9

  11.6

  棉花

  25.5

  37.9

  35.2

  (資料來源:同上)

  【服務業】2003年服務業創造的國內生産總值60985億美元,佔國內生産總值的58.8 %。運輸及公共事業就業人數797萬,服務業(餐飲、娛樂、商業服務等)3621.6萬,金融保險及房地産業804.3萬,批發及零售業2633.2萬。最大的四家零售商為:沃爾瑪、西爾斯雷巴克、塔爾蓋特、聯邦百貨。最大的三家人壽保險公司為:大都會人壽保險、寶德信金融(Prudential Financial)集團、紐約人壽保險。

  【旅遊業】2000年,美國旅遊業國內總支出4903億美元,到美國旅遊的外國遊客為5087萬人次,旅遊收益745億美元(交通費除外)。遊客主要來自加拿大、歐洲、墨西哥等地。外國遊客參觀的主要城市依次為:紐約、洛杉磯、奧蘭多、邁阿密、舊金山等;主要州依次為:加利福尼亞州、佛羅裏達州、紐約州、夏威夷州、內華達州等。

  【交通運輸】美國擁有完整而便捷的交通運輸網絡,運輸工具和手段多種多樣。2000至2003年産值分別為3137億、3061億、3104億及3178億美元。與運輸業相關的産品和服務約佔美經濟總量的3%,吸納了1/8的就業。

  鐵路:二戰以來處於衰落狀態,在客運中已不佔重要地位。2001年一級鐵路總長11.9萬英里。1997年貨運量為37.4億噸英里,約佔全國貨運總量的1/3。最大的鐵路公司依次為:太平洋聯合、伯林頓聖達菲、CSX、南方諾福克等。

  公路:2001年高速公路總長396.3萬英里。2001年註冊小汽車數約13763萬輛,註冊卡車約9205萬輛。1997年公路貨運量為10.51億噸英里,約佔貨運總量的1/4;客運量為41300億人英里,佔客運總量的90%。

  水運:1996年百噸級以上商用輪船註冊數為5289艘,總噸位1202萬噸。此外,美國的很大部分船隊是在巴拿馬和利比裏亞註冊的。1997年,水運貨運量為7.04億噸英里。2000年,水運里程2.6萬英里。

  空運:航空運輸在交通運輸中的比重逐年提高。目前美國國內客貨空運約佔世界總量的50%。1997年,航空貨運量1360萬噸英里,客運量4630億人英里。2001年,公用機場達5315處。主要航空公司是:美國航空、聯合航空、德爾塔、西北、大陸航空等。主要航空業製造公司為:波音-麥道公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聯合技術公司。主要航空港是:芝加哥、亞特蘭大、達拉斯、洛杉磯、舊金山、丹佛、底特律等。

  管道運輸:2000年,美國油氣管道總長140萬英里。1997年輸油管道總運量為6.17億噸英里,佔國內貨運總量的16.61%。

  【財政金融】20世紀60至70年代,美國政府奉行“凱恩斯主義”的赤字財政政策,大幅增加社會福利和軍事支出。80年代,裏根政府一方面減免稅收,另一方面擴大政府支出特別是軍費開支,導致美國聯邦財政赤字急劇擴張。1992年,美聯邦財政赤字達到2904億美元的歷史最高峰,佔當年美國國內生産總值比重高達4.9%。1993年克林頓政府上臺後將“減赤”作為施政重點之一。90年代美經濟持續增長使稅收收入大幅增加,同時克林頓政府加強了稅收徵管,美聯邦財政于1998年財年轉虧為盈,出現692億美元的盈餘。布什政府2001年1月上臺後,面對經濟頹勢,力主通過減稅刺激經濟復蘇,加之反恐及軍費開支大幅增加,2002財年美聯邦財政重現赤字,達1578億美元。2004財年美財政赤字達4123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近年美國聯邦政府財政收支情況:(單位:億美元)

  

  2002財年

  2003財年

  2004財年

  預算收入

  18532

  17823

  18798

  預算支出

  20110

  21576

  22921

  收支差額

  -1578

  -3753

  -4123

  (資料來源:2005年總統經濟報告)

  2004年底,美國公債總額為75962億美元,公眾持有額為44084億美元。(數據來源:美國財政部)

  近年來,美國政府逐步放寬對金融業的管制,金融業兼併重組加劇,商業銀行總數已從1985年14000多家減少到2002年的7887家。1999年11月,美國國會通過《金融服務現代法》法案,進一步取消了證券、保險及商業銀行混業經營的限制。美主要商業銀行有:

  (1)花旗集團(Citigroup):1955年紐約花旗銀行與紐約第一銀行合併,改名為紐約第一花旗銀行,1962年改為第一花旗銀行,1967年改為花旗公司。總部設在紐約。1998年與旅行者集團合併組建花旗集團,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服務公司。

  (2)J.P.摩根大通公司(J. P. Morgan Chase & Co):2000年12月由J.P.摩根公司和大通-曼哈頓公司合併而成,總部設在紐約。

  (3)美洲銀行公司(Bank of America Corp):美洲銀行于1904年成立,總部在舊金山。1998年與國民銀行合併為美洲銀行公司,成為橫跨東西兩岸的全國性銀行。

  (4)第一銀行公司(Bank One Corporation):1957年成立。1998年與芝加哥第一國民銀行合併。總部在芝加哥。

  此外主要商業銀行還有:第一聯合銀行、美林銀行、威爾斯法格銀行、美國銀行、美國國民城市銀行、美怡銀行等。

  【對外貿易】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和服務貿易國。美國政府大力推動自由貿易,拓展海外市場,推動並主導全球貿易規則的調整和制訂。1993年,克林頓政府推動國會批准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主持召開首屆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1994年,美國推動APEC成員同意在2020年前實現貿易自由化;主辦美洲國家首腦會議,通過2005年“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的構想”;克林頓政府並推動國會批准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最終協議。2001年美國主導美洲國家首腦會議通過《魁北克聲明》和《行動計劃》,確定在2005年1月前完成有關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的全部談判、最遲于2005年12月成立該自由貿易區的時間表。2003年美加快雙邊自由貿易談判步伐,與新加坡、智利等達成自由貿易協定,加緊與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摩洛哥、埃及、中美洲五國等國進行雙邊自由貿易區談判,並繼續推動WTO多哈回合談判。2004年,美商品和服務貿易總額為29115億美元,其中商品和服務出口11472億美元,商品和服務進口17643億美元。近年來,美國對外貿易逆差逐年上升。2004年,美國商品和服務貿易逆差為6171億美元,達歷史最高水平。

  美國主要出口商品為:化工産品、機械、汽車、飛機、電子信息設備、武器、食品、藥品、飲料等。主要進口商品是:食品服裝、電子器材、機械、鋼材、紡織品、石油、天然橡膠以及錫、鉻等金屬。

  2004年美前五大貿易夥伴為加拿大、墨西哥、中國、日本和德國。美前五大出口市場為加拿大、墨西哥、日本、英國和中國。美前五大進口市場為加拿大、中國、墨西哥、日本和德國。

  按中方統計,2004年中美貿易總額達1696億美元,同比增長34%。其中中國對美出口1249億美元,同比增長35%;中國自美國進口447億美元,同比增長32%。

近年美國對外貿易情況 (單位:億美元)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商品和服務進口總額

  9759

  10205

  11472

  商品和服務出口總額

  13977

  15170

  17643

  逆差

  -4218

  -4965

  -6171

  【對外投資和外國資本】2004年美國對外直接投資為2258億美元,高於2003年的1518億美元。截至2004年底,美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約為23674億美元(以2004年價格計算)。

  2004年外國對美國直接投資為1049億美元,遠高於上年的298億美元。截至2004年底,外國對美國直接投資總額約為17088億美元(以2004年價格計算)。

  據中方統計,2004年美國對華投資項目3925個,同比下降3.33%;合同資金額121.65億美元,同比增長19.72%;實際投入39.41億美元,同比下降6.13%。截至2004年底,美對華投資項目累計達45265個,合同資金額986.08億美元,實際投入金額480.29億美元。

  【對外援助】 美國會2005財年批准用於發展援助的資金(包括伊拉克減債和重建計劃)共計約170億美元,其中“千年挑戰帳戶”(MCA)佔15億美元;“關鍵發展援助”(Core Development,含發展援助基金、“轉型計劃”以及兒童和健康項目等)佔30多億美元。

  以色列和埃及仍為美最大受援國,2005財年美對以、埃援助額分別為25.6億美元和18億美元。此外,2005財年美對阿富汗援助額為26.8億美元(含由國防部支配的17.24億美元的緊急撥款),對巴勒斯坦援助額為2.7億美元。

  [數據來源:2004年美國會研究服務部(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主要大公司】沃爾瑪公司(Wal-Mart Stores),地址:702 S. W. Eighth St. Bentonville, AR 72716。

  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地址:300 Renaissance Center Detroit, MI 48265。

  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 Mobil),地址:5959 Las Colinas Blvd. Irving, TX 75039。

  福特汽車公司(Ford Motor),地址:1 American Rd. Dearborn, MI 48126。

  通用電器公司(General Electric),地址:3135 Easton Turnpike Fairfield, CT 06431。

  花旗集團(Citigroup),地址:399 Park Ave. New York, NY 10043。

  雪佛龍-德士古公司(Chevron Texaco),地址:575 Market St. San Francisco, CA 94105。

  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地址:New Orchard Rd. Armonk, NY 10504。

  美國國際集團(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地址:70 Pine St. New York, NY 10270。

  弗萊森電訊(Verizon Communications),地址:1095 Sixth Ave. New York, NY 10036。

  惠普(Hewlett-Packard),地址:3000 Hanover Street, Palo Alto, CA 94304-1185。

  波音公司(Boeing),地址:100 N. Riverside Plaza Chicago, IL 60606。

  【人民生活】2004年個人收入總額為94185億美元,個人收入主要構成:工資和薪金收入51086億美元,其他勞務收入11034億美元,資産收益8541億美元,租金收入1686億美元,股息收入4321億美元,利息收入9687億美元,轉移支付凈額(老人、兒童、殘疾人、失業、衛生保健等社會福利減去個人社會保險額)13845億美元。個人可支配收入達83276億美元。美個人儲蓄率(個人儲蓄額/可支配收入)近年呈不斷下降趨勢,1997年和1998年分別為4.2%、4.7%,2002年降至2.3%,2004年為2.0%。

  1998年,每千人擁有小汽車487.7輛。1999年,每千人擁有電視機847台、電話(含移動電話)990部、個人電腦520台。2000年,每千人擁有電話(含移動電話)1100部、個人電腦590台。

  美國貧富差距進一步加大,20%最高收入家庭佔全國收入比重從1980年的41.1%上升到2002年的50%。2002年貧困率連續第二年上升,由上年的11.7%升至12.1%,貧困人口增加1663萬,達3457萬。

  美國的社會福利分為社會保險和非社會保險兩種。屬於社會保險福利項目的有:老殘保險、失業保險和其他就業保險;屬於非社會保險福利項目的有:對撫養兒童困難家庭的補助、社會保障收入、食品券、醫療補助、住房補助和能源補助。

  2002年美人均壽命77.4歲,其中男性74.5歲,女性80.2歲。2004年美出生率為14‰,死亡率為8.2‰。

  軍事 總統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掌握最高指揮權。進攻性戰略武器和核武器的使用權集中在總統手中。國家軍事指揮系統由國家安全委員會、國防部和參謀長聯席會議組成。國家安全委員會是最高決策機構,由總統領導,成員有副總統、國務卿、財政部長、國防部長和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參聯會主席作為軍事顧問、中情局長作為情報顧問列席。國防部是總統指揮全軍的辦事機構。參聯會既是總統、國防部長和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軍事諮詢機構,又是向聯合司令部發佈總統和國防部長命令的軍事指揮機關。參聯會和三軍參謀部負責擬定作戰計劃並具體實施作戰指揮。國防部長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Donald Rumsfeld);參聯會主席理查德邁爾斯(Richard Myers);中央情報局局長喬治特內特(George Tenet)。

  截至2004年9月底,美現役官兵人數為142.68萬。在海外駐軍28.78萬,其中在歐洲駐軍11.49萬,在亞太駐軍8.99萬。美國戰略核力量分別隸屬海、空兩個軍種。至2004年底,有戰略導彈836枚,其中陸基洲際導彈510枚,潛射戰略導彈336枚;戰略轟炸機115架,戰略導彈潛艇14艘。戰略核彈頭4531個,戰術核彈頭780個,另存有近5000個處於非現役後備狀態的核彈頭。航空母艦艘11艘。

  美國同世界上40多個國家和地區訂有多邊和雙邊軍事條約,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近1000處海外軍事基地和設施,向4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軍事援助,與90多個國家和地區訂有援外軍事訓練計劃。2004財年對外軍事援助總額為62.92億美元。美國是全球頭號軍事裝備出口國,1998年到2003年,美對外軍售額約佔世界軍售總額的40%;2003年美對外軍售額為145億美元,在世界軍火市場所佔的份額高達56.7%。2003和2004財年國防開支分別為4049.20億和4559.08億美元。

近幾個財政年度美國防開支狀況如下: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國防開支(億美元)

3055.0

3485.6

4049.2

4559.08

佔聯邦政府支出(%)

16.4

17.3

18.8

19.9

佔國內生産總值(%)

3.0

3.4

3.7

3.9

  文化教育 【教育】中小學教育主要由各州教育委員會和地方政府管理。學校分公立、私立兩類。多數州實行十年義務教育。各州學制不一,大部分為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高等教育有兩年制的初級學院和技術學院,四年制的大學本科和二至四年的研究生院。2004財年教育支出為639億美元,主要用於布什政府提出的“無落後學童”計劃、幫助貧困地區學生就學、提高學生能力、改善教師聘任和培訓、幫助殘疾學生和支持重要的新課題研究特別是基礎研究等計劃。

  著名高等學府有: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杜克大學、斯坦福大學、加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哥倫比亞大學、達特茅斯學院、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西北大學、康奈爾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布朗大學、芝加哥大學、萊斯大學、聖母大學、范德比爾特大學、艾莫利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萊分校等。

  【新聞出版】美國報業系統龐大,2004年全國發行量最大的十家英文日報如下:《今日美國》、《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華盛頓郵報》、《紐約每日新聞》、《紐約郵報》、《芝加哥論壇報》、《每日新聞》和《休斯敦紀事》。美國最有影響的三大報紙為《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和《華盛頓郵報》。

  美聯社是美國最大的通訊社,1848年在芝加哥成立,1893年成為聯營公司,1990年將總部遷到紐約。在國外有3個總分社、60多個分社;與世界上115個國家有交換新聞關係。合眾國際社是美國第二大通訊社,1958年由前合眾社和國際新聞社合併組成,總部設在紐約。國外有80多個分社,擁有一個世界範圍的圖片網。

  美國有普通電視臺1772家,數字節目電視臺1216家;全國共有調頻廣播電臺9380家,短波廣播電臺5023家。最大的兩家對外廣播機構為美國之音和美國廣播電視網,均屬官方電臺。美國最大的幾家全國性廣播網是全國廣播公司(NBC)、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美國廣播公司(ABC)、有線新聞廣播公司(CNN)和福克斯(FOX)等。

  對外關係2004年,美對外政策繼續以反恐和防擴散為核心,但受國內大選政治影響,重在求穩防亂。布什政府下力氣推動伊拉克戰後重建,穩定伊安全局勢,主導組建伊臨時政府並向其交權,推動國際社會為伊重建出錢出力,減免伊債務。以八國集團名義推出“大中東改革計劃”,試圖“民主改造大中東”。堅持通過多邊機制解決朝核問題,參加第二、第三輪北京六方會談。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和法、德、英等國壓伊朗放棄核計劃。宣佈實施自朝鮮戰爭以來最廣泛的全球軍力部署調整,推進“防擴散安全倡議”。較前重視大國合作,強調跨大西洋聯盟的重要性,保持與俄羅斯關係總體穩定。加大對亞太地區的投入,深化與日、澳等傳統盟國的關係,鞏固美韓同盟,賦予泰國、巴基斯坦“非北約主要盟國”地位,與印度發展戰略夥伴關係。

  【同日本的關係】美日關係繼續深化。2月27日,美日就修訂《獲得及互助協定》簽署協議,首次允許日本向美軍供應彈藥。4月10日,美副總統切尼訪問日本,切稱兩國的戰略關係遠遠超出雙邊範疇,是全球合作夥伴。6月8日,布什與小泉在八國峰會前舉行雙邊會晤,小泉表示願在伊拉克事務上向美提供全力支持。7月7日,美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訪日,雙方討論了朝鮮核問題、亞太地區形勢等。7月29日,日美就“獲得及互助協定”修正案正式換文。10月25日,日本同意部分恢復進口美國牛肉。10月20日,布什與小泉在聖地亞哥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再度會晤,雙方討論了軍事調整、伊拉克重建及朝鮮核問題等。12月17日,日美簽署有關加強導彈防禦項目合作等項目的備忘錄。

  【同韓國的關係】美韓關係繼續發展,雙方在駐韓美軍調整等問題上分歧有所減少。2月12日,韓國會同意向伊拉克派駐3000人的部隊。3月,美韓舉行年度“禿鷲”聯合軍演。6月6日,美韓舉行首次裁減駐韓美軍談判。7月9日,美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訪問韓國。賴斯會晤了盧武鉉總統,會見了韓外長潘基文等。雙方就美韓關係、朝核、伊拉克、駐韓美軍調整等問題交換了看法。7月23日,美韓在華盛頓舉行了第10輪“聯盟未來”談判,雙方原則同意于2011年前將美駐韓軍事基地由目前的41個削減至17個。8月13日,美抽調3600名駐韓美軍到伊拉克。同月16日,布什總統公開表示,作為全球軍事部署調整的一部分,美將撤回1.25萬名駐韓美軍。10月,美同意將撤回1.25萬名駐韓美軍推遲至2008年進行。10月26日,美國務卿鮑威爾訪韓,就雙邊關係、朝核問題等進行了磋商。11月20日,布什在智利聖地亞哥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會見盧武鉉總統,雙方主要就朝核問題交換了看法。

  【同朝鮮的關係】美對朝政策強硬,堅持多邊談判解決朝核問題,要求朝無條件重返六方會談。2004年1月,美官方多次表示,美準備無條件重開朝核問題六方會談,敦促朝放棄前提條件,參加朝核問題第二輪六方會談。1月6至10日,美一非官方代表團訪朝並參觀寧邊核設施。2月25日,朝核問題第二輪六方會談在北京舉行,在啟動實質性問題討論、推進會談機制化等方面取得進展,但朝美立場仍有很大差距,雙方在濃縮鈾、民用核設施、朝棄核的步驟和時間上分歧明顯。4月7至8日,美、日、韓在舊金山舉行三方協調會,就第二輪六方會談有關情況、啟動工作組、向朝提供能源援助等問題交換了看法。6月13至14日,美日韓舉行三方司局級磋商,討論了朝棄核核查方式、對朝能源援助等。6月23至26日,朝核問題第三輪六方會談在北京舉行。美重申對朝不奉行敵視政策,並提出了全面解決核問題的綜合方案,要求朝以永久、全面、透明的方式放棄所有核計劃,朝首次提出凍結換補償方案,強調作為棄核第一步,願凍結一切核武器相關計劃;表示願有透明性地放棄一切核武器計劃。但美朝在凍結和棄核範圍上分歧明顯。美要求朝凍結和放棄一切核計劃,朝欲保留和平利用核能權利。雙方在濃縮鈾(HEU)問題上各執一詞。7月21日,美眾院通過《朝鮮人權法案》。9月,朝方公開宣稱已把8000根乏燃料棒中提取的钚武器化。10月,美參院通過《朝鮮人權法案》,主要包括朝人權、對朝國際援助、向朝“脫北者”提供幫助、設立“朝鮮人權特使”等內容,同月由布什總統簽署成法。12月3日,美朝在紐約進行接觸,雙方就恢復六方會談交換了看法。

  【同南亞國家的關係】美繼續清剿塔利班和基地組織殘余勢力,同時加大對阿富汗援助力度,推進阿重建進程。2月,美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訪阿,巡視駐阿美軍,鞏固打恐成果。3月,美國務卿鮑威爾訪阿,對阿臨時總統卡爾扎伊領導的重建進程給予肯定,隨後在為阿重建籌款的柏林會議上宣佈美將向阿提供22億美元援助。6月,布什與訪美的卡爾扎伊舉行會晤,宣佈一系列援阿新措施,承諾對給予阿長期支持。7月4日,美將2004年度“費城自由獎”授予卡爾扎伊,表彰其在領導阿“追求自由”方面取得的成就。此後,美常務副國務卿阿米蒂奇和防長拉姆斯菲爾德分別於7月中旬和8月訪阿,支持卡爾扎伊競選,促阿繼續打恐並加快重建步伐。9月,布什同赴美出席聯大的卡爾扎伊再次會晤。12月,美副總統切尼、防長拉姆斯菲爾德參加了卡爾扎伊的就職儀式。此外,美在阿推行由軍事、外交、經濟等專家組成的“省級重建小組”(PRT)機制,幫助地方省份改善治安,開展經濟重建工作。

  美加快發展美印關係的步伐,同時仍將巴基斯坦視為重要的反恐和防擴散夥伴,加強美巴合作。美推動印巴接觸,防止印巴矛盾升級。1月,美發表《美印戰略夥伴關係後續步驟》(NSSP)聲明,宣佈美印將拓展在民用核能、民用空間技術和高技術貿易領域的合作,並加強有關導彈防禦的對話。3月,鮑威爾訪問印、巴,鼓勵印巴保持接觸,並特別針對巴核科學家卡迪爾汗“核黑市”一事,促巴加大防擴散力度,嚴防核技術泄漏。6月,美給予巴“非北約主要盟國”地位。7月,美國會“911”獨立調查委員會發佈《“911”委員會報告》,強調打擊巴基斯坦西部恐怖分子巢穴十分重要,建議美政府長期支持穆沙拉伕政府,並嚴促巴加強防擴散力度。9月,美總統布什與赴紐約出席聯大的印總理辛格、巴總統穆沙拉伕分別會晤,美印、美巴關係進一步提升,布什並敦促印巴繼續接觸,隨後,穆沙拉伕和辛格在美實現首次會晤。同月,美印發表聯合聲明,宣佈NSSP取得“重大進展”,將繼續大力推動NSSP進程。11月,巴總統穆沙拉伕訪問拉美後過境美國,再次與布什舉行會晤,穆祝賀布什連任,就反恐等問題與美加強協調;美常務副國務卿阿米蒂奇隨即訪巴,對巴反恐成就給予肯定,表示美將延續對巴政策並加強與巴在各領域的合作。12月,布什簽署《國家情報機構改革法案》,稱美政府應長期致力於幫助巴實現穩定、繁榮和安全,並在軍事、打恐、經濟、教育等方面向巴提供援助。

  2004年,美印軍事關係迅速提升,雙方于2月、3月、7月和10月多次舉行聯合軍事演習。6月,印美防務政策小組第六次會議在德里召開,雙方就聯合演習、軍備貿易與轉讓及高技術信息交流等問題進行了討論,同意在反恐、防擴散及航道安全等領域進一步加強合作。12月,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訪印,呼籲進一步擴大美印軍事合作。

  美繼續發展同南亞其他國家關係,5月,美南亞事務助理國務卿羅卡訪問孟加拉;6月,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訪孟。5月,美宣佈將斯裏蘭卡列為其“千年挑戰帳戶”2004年度計劃最優先資助的16個國家之一。

  【同東盟國家的關係】美國繼續通過增加援助、經貿往來、軍事交流和人員訓練等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各項合作;加強與泰國、菲律賓、新加坡的軍事同盟,擴大軍事合作;進一步提升與東盟關係,在伊拉克重建等問題上尋求東盟的支持;改善並加強與印尼、馬來西亞和越南的關係。1月21日,美總統布什在國情咨文中讚揚菲律賓、泰國派員參與伊拉克重建。2月10至11日,美太平洋艦隊司令法戈訪問越南。3月16日,新加坡正式加入美聯合攻擊戰鬥機發展計劃,成為亞洲第一個加入該計劃的國家。3月31日,美太平洋艦隊司令法戈提出一項針對馬六甲海峽安全的《地區海事安全倡議》,馬來西亞和印尼對此表示反對。4月26日,美聯合航空公司公佈開闢對越南直航的計劃。5月3日,新加坡總理吳作棟訪美。5月14日,美國、泰國、菲律賓、新加坡、蒙古舉行代號“金色眼鏡蛇”聯合軍演。其中蒙為首次參加。5月18日,美總統布什對緬甸領導人進行批評,指責他們的所作所為“破壞國家安全”。5月28日,美國務院發表聲明,敦促緬甸政府釋放反對派領導人昂山素季並進行民主改革。6月1日,美與新加坡開始舉行為期10天的聯合軍事演習。6月16日,美宣佈向柬埔寨提供560萬美元援助,幫助柬打擊販賣人口等犯罪活動。6月18日,美國務院呼籲緬甸軍政府立即、無條件釋放昂山素季等反對派領導人。6月23日,美太平洋艦隊司令法戈訪問馬來西亞,表示美將與馬在維護馬六甲海事安全問題上進行合作,分享相關情報。6月24日,美參議院通過決議,繼續對緬甸進行制裁。7月1日,美國務卿鮑威爾出席東盟對話國會議期間表示,美繼續高度重視與東盟的夥伴關係,東盟作為地區穩定與繁榮的力量不斷壯大符合美的重大利益,美願為此提供幫助。美堅定支持東盟一體化,願在艾滋病防治、販賣人口等跨國問題上提供幫助,並願與東盟各國加強地區海事安全合作。7月12日,美駐馬來西亞大使館發表聲明稱,美馬兩國軍隊本週將在馬來西亞彭亨州附近南中國海域舉行年度海上戰備訓練聯合演習。7月19日,馬來西亞總理巴拉維訪美。7月26日,美國與菲律賓舉行聯合反恐演習。8月29日,美國承諾在5年左右的時間內向印尼提供1.68億美元援助,用於幫助其發展教育、反恐等。12月,美宣佈派遣駐日美軍參加對印度洋地震海嘯災害的救援,並宣佈與澳大利亞、日本、印度共同組成“核心集團”,協調印度洋地震海嘯救災事宜。

  【同俄羅斯及中亞國家的關係】2004年,美俄關係總體穩定,在反恐、防擴散、能源等問題上保持著合作;但矛盾、摩擦甚至利益碰撞的一面上升。1月26至27日,美國務卿鮑威爾訪俄時表示,美俄兩國關係十分穩固,車臣問題是俄內政,美無意軍事包圍俄,雙方均在伊拉克戰後重建問題上表現出一定靈活性。3月1日,美國務院宣佈將關押在關塔那摩的7名俄籍恐怖分子遣送回國。4月初,美眾院外委會通過將俄開除出八國集團決議。5月中,美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訪俄,就美向伊拉克移交權力和安理會關於伊問題新決議尋求俄方支持。5月27至28日,美能源部長亞拉伯罕訪俄,雙方討論了世界能源安全和美俄能源合作等問題。8月中,美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訪俄,雙方討論了兩軍合作、美反導系統、伊拉克、伊朗核等問題。9月,圍繞俄別斯蘭恐怖事件,美俄關係出現一些風波。11月,布什與普京在出席智利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舉行會晤,討論了伊拉克、朝核、伊朗核等問題。年底,美俄圍繞烏克蘭總統選舉進行較量。美聯合歐洲國家高調介入烏大選危機,美俄相互不信任加劇。

  美與中亞、外高國家關係繼續發展。美加大對中亞、外高地區投入,更深介入各國政局演變,深化與其安全和能源合作。美加強與阿塞拜疆的軍事和能源等合作。1月初,美與阿簽署“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合作協議”,美允向阿提供1000萬美元援助。3月上旬,美助理國務卿幫辦帕斯科和美駐歐洲盟軍副司令沃特等訪阿,在前進型軍事基地問題上壓阿讓步。4月30日,美助理國務卿布魯姆菲爾德在華盛頓主持美—阿政治和軍事會談,雙方討論了反恐、阿與北約單獨和平夥伴關係計劃,美阿安全合作等問題。5月,阿加入北約單獨和平夥伴關係計劃。8月12日,美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訪阿,就美未來在阿軍事部署達成共識。9月11至26日,北約在阿舉辦“最大努力合作2004”聯合軍演。

  2月24至25日,美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訪問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與兩國討論了雙邊軍事合作、中亞局勢、伊拉克、反恐、防擴散和阿富汗等問題,美承諾將幫助哈維護裏海油田設施安全,並計劃向其提供500萬美元軍事援助。6月1日,美貿易代表佐立克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五個中亞國家代表簽署了貿易與投資框架協定(TIFA),美國—中亞貿易委員會將根據協定成立。7月,美常務副國務卿阿米蒂奇訪問吉爾吉斯斯坦,阿表示吉可在推動中亞“民主化”進程中發揮&&作用。7月12日,美以烏茲別克斯坦違反人權和民主制度為由宣佈,宣佈減少對烏約1800萬美元的軍事和經濟援助;7月14至15日,美負責歐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瓊斯訪問烏茲別克斯坦,著重就此進行解釋和安撫工作。7月18日,常務副國務卿阿米蒂奇訪問塔吉克斯坦,肯定美塔軍事合作成果,並稱讚塔通過選舉法。11月16日,負責歐亞事務的美助理國務卿幫辦肯尼迪訪塔,討論了塔2005年議會選舉、邊境安全、經濟改革、禁毒和人權等問題。

  【同歐洲國家的關係】2004年,美歐採取措施修補因伊拉克戰爭而出現的裂痕,在各個領域加強合作,關係改善。2月27日,德國總理施羅德訪美。布什在與施羅德會談後表示,美德同意放棄因伊拉克軍事行動而産生的分歧,併為了兩國以及全世界的利益致力於當前和未來的合作。3月1日,美國務卿鮑威爾表示,美堅決支持歐盟擴大。美歐關係不僅對歐洲乃至世界的自由、繁榮與穩定都有重要貢獻。3月9日,美國宣佈向英國移交5名在關塔那摩關押的英籍囚犯。同日,北約盟軍最高司令官瓊斯表示,美國將對部署在歐洲的核武器數量進行大幅度削減,並重新調整美國在歐洲以及全球的軍隊部署。3月17日,愛爾蘭首相訪美。3月29日,布什在白宮南草坪主持儀式,正式歡迎保加利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羅馬尼亞、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亞七國加入北約。4月16日,英國首相布萊爾訪美。5月6日,美國務卿鮑威爾表示,美國強力支持歐洲一體化。每一屆美國總統,從杜魯門到布什都支持歐洲一體化。美希望歐洲不會停止擴大。5月28日,美總統布什在接受法國媒體採訪時表示,美從未生法國的氣。法國是美長期的盟友,現在是我們一道推進共同價值觀的時候了。6月1日,美總統布什接受意大利媒體採訪時表示,美歐擁有共同價值觀,雙方有些不和諧是很正常的。6月5日,美總統布什開始訪問意大利、梵蒂岡、法國,並參加諾曼底登陸60週年紀念活動。7月21日,羅馬尼亞總理訪美。7月27日至8月1日,美國務卿鮑威爾出訪匈牙利、波黑、波蘭等國。8月9日波蘭首相訪美。9月10日,美國務卿鮑威爾在喬治敦大學發表演説稱,現在美國確實不再像冷戰時期那樣通過以歐洲為中心的聯盟觀察世界。歐洲各國也確實在整個歐洲大陸為實現聯邦制進行開創性的嘗試。然而,這些新的發展都不妨礙美國與歐洲國家結成夥伴。11月11至12日,英國首相布萊爾訪美。布什表示,美歐是親密夥伴,是“自由世界的兩個支柱”。雙方面對共同威脅,利益相同。布什在第二任將努力加深跨大西洋夥伴關係,並儘快訪歐。12月7至11日,鮑威爾訪問保加利亞、荷蘭和比利時。鮑威爾在比利時發表演講稱,美非常重視與歐關係,布什總統對雙方關係充滿信心。跨大西洋兩岸是“自由、民主、和平的集團”。不管我們過去在伊拉克等問題上有何分歧,我們現在要向前看。美正向歐洲伸出手,也希望歐洲向我們伸出手。12月15日,法國外長巴尼耶訪美。

  【同中東國家的關係】在伊拉克,美將主要精力集中于穩定伊境內局勢並推進戰後重建。美總統布什、國務卿鮑威爾多次發表講話表示,美致力於伊“民主化”進程,支持伊拉克向民主政府過渡,美將按期于6月30日前向伊移交政權,幫助在伊建立穩定與安全;繼續重建伊基礎設施;鼓勵更多國際支持;舉行伊全國大選産生新領導人;如期交權是美基本承諾,美無意佔領伊,將幫助伊人實現自由、獨立、安全與繁榮;美將在伊保持駐軍,同時培訓伊安全部隊;呼籲安理會通過新決議,授權組建多國部隊,國際社會為伊重建出錢出力。2月29至30日,美推動援助伊拉克重建基金國際協調機制會議在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舉行。4月28日,美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首先披露美軍士兵在巴格達阿布格萊布監獄虐待伊拉克囚犯的照片。此後,美軍虐囚事件成為美媒體和世界其他媒體報道的焦點。9月13日,美國務卿鮑威爾在參議院作證時稱,美不大可能在伊拉克找到任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美一些消息來源有缺陷,是錯誤的。10月,美總統布什表示將堅定不移地推進既定政策,建立一個自由民主的伊拉克,使之成為中東地區“民主改革的催化劑”。11月,美推動巴黎俱樂部19個債權國達成協定,決定在今後4年中分三個階段將伊欠該組織成員國的外債從389億美元減至78億美元,並要求伊爭取讓其他債權國同意對伊債務給予類似削減。12月,美宣佈全部免除伊欠美的總計41億美元債務。

  美與歐洲聯手,尋求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等壓伊朗放棄核計劃,同時威脅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美表示伊朗恢復濃縮鈾計劃是對其應履行的國際責任的蔑視,國際原子能機構應繼續核查伊違反該機構規定及相關承諾的情況,如果伊朗人不放棄核計劃,他們將會受到懲罰。7月19日,美總統布什表示,美將繼續調查伊朗政府是否與“911”恐怖襲擊事件有牽連,是否為“基地”組織成員提供庇護。伊朗必須交出恐怖主義分子、取消“核武器發展計劃”、停止向黎巴嫩真主黨等恐怖組織提供資金。9月,美國務卿鮑威爾表示,伊朗已處在擁核邊緣,美將推動國際原子能機構把伊朗核問題提交到聯合國安理會,並對伊朗實施制裁。另一方面,美總統布什數次表示,美希望以外交形式解決伊朗核問題。

  美繼續鞏固與埃及、沙特、科威特等中東盟國的關係,並壓這些國家進行“民主”改革,以推進美“大中東計劃”。

  【同拉丁美洲國家的關係】2004年,美繼續鞏固其在拉美事務上的主導地位。1月10日,美總統布什赴墨西哥參加美洲特別峰會,期間會見了墨西哥總統福克斯、智利總統拉戈斯、加拿大總理馬丁、阿根廷總統基什內爾等國元首,就移民、邊境安全和經濟關係等問題進行了討論。2月29日,美總統布什就海地局勢敦促海地人民放棄暴力,並表示美已準備好幫助海地人民。3月5至6日,墨西哥總統福克斯應美總統布什邀請,赴布什在得克薩斯的克勞福德牧場進行短暫訪問,雙方重點討論了移民、邊界安全等問題。3月23日,美總統布什在白宮會見哥倫比亞總統烏裏韋,就雙邊關係、安全、貿易、反恐等問題進行了討論。4月2日,美駐圭亞那大使羅蘭布倫向加共體秘書長埃德溫卡林頓遞交國書,成為美歷史上向加共體派駐的首任大使。4月5日,美國務卿鮑威爾抵達海地進行短暫訪問,會見了海總理拉托爾蒂和海臨時總統亞利山大,雙方討論了海地的未來,強調要在安全、就業、反腐等方面加強合作。鮑還表示美政府將繼續向海提供大量援助,其中第一筆援助額為5500萬美元。4月26日,美國和巴拿馬在巴拿馬正式開始第一輪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4月30日,美總統布什在白宮會見危地馬拉總統貝爾赫,就安全、良政、人權和自由貿易進行討論。4月30日至5月3日,美國和巴西就美洲自由貿易區問題在華盛頓舉行了非正式磋商。5月3日,美國務卿鮑威爾在參加美洲理事會第34屆年會時稱,美致力於同西半球國家建立夥伴關係。5月6日,美國務院宣佈美已選定第一批有資格從美設立的“千年挑戰賬戶”計劃中申請資金援助的國家。同日,美總統布什宣佈加速推翻古巴現政府的新措施。5月18日,美國同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舉行關於簽署自由貿易協議的首輪談判。5月27日,布什會見到訪的薩爾瓦多總統弗洛雷斯,雙方就包括反恐、保衛和促進西半球和全球民主、擴大地區自由貿易和經濟的雙邊和地區問題交換了意見。同日,美與圭亞那簽署無償援助協議,在未來5年內美向圭提供2000萬美元的贈款。5月28日,美貿易代表佐立克與尼加拉瓜、危地馬拉、洪都拉斯、薩爾瓦多和哥斯達黎加5國貿易部長在華盛頓簽署了美國—中美洲自由貿易協定。6月7日,鮑威爾率團參加在厄瓜多爾基多舉行的第34屆美洲國家組織會議。6月23日至7月24日,美國與14個美洲國家在秘魯舉行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7月12日,美總統布什會見訪美的薩爾瓦多總統薩卡,就地區安全、人權和自由貿易進行了討論。7月19日,美總統布什會見智利總統拉戈斯。11月9日,美國務卿鮑威爾率團訪問墨西哥,出席兩國委員會第21次會議,就移民、邊境安全與合作等問題進行磋商,並訪問巴西。11月10日,美國際開發署與加共體簽署“發展援助夥伴協議”。美將在2005至2009年向加共體國家提供8100萬美元的發展援助。11月12日,美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訪問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巴拿馬等國並出席在厄瓜多爾舉行的美洲國防部長會議,討論地區安全問題。11月17至19日,美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出席在厄瓜多爾首都基多舉行的第六屆美洲國家國防部長會議。11月21日,美總統布什在出席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分別與秘魯總統托萊多、智利總統拉戈斯及墨西哥總統福克斯會晤,就反恐合作、移民法改革及貿易等問題交換意見。11月22日,美總統布什在出席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後對哥倫比亞進行“閃電式”訪問,雙方主要就安全、反恐、反毒、自貿談判、能源合作等議題交換了意見。

  【同非洲國家的關係】2004年,美繼續加強同非洲國家的關係。1月8至9日,摩洛哥首相傑圖對美進行工作訪問,就雙邊關係、西撒問題、反恐、巴以衝突、伊拉克局勢等交換意見。2月9日,利比裏亞過渡政府首腦布賴恩特訪美,與布什總統會談,爭取國際社會對利比裏亞在“後泰勒時期”的重建的支持。2月17至19日,突尼斯總統本阿裏對美進行工作訪問,與布什總統舉行會談,就雙邊關係和共同關心的地區和國際問題交換了看法。2月26日,美宣佈取消始於1986年的對利比亞旅遊禁令。3月2日,美國與摩洛哥就雙邊自由貿易協議達成一致。3月22日,美總統布什分別與蘇丹總統巴希爾和南部反政府武裝蘇丹人民解放軍領導人通電話,敦促雙方儘快解決分歧,達成和平協議。4月7日,美總統布什就盧旺達種族大屠殺10週年紀念發表聲明,敦促所有國家同盧及國際刑事法庭一起,將製造悲劇的人繩之以法。同日,美總統布什發表聲明譴責蘇丹達爾富爾地區爆發的衝突,稱美只會在同蘇政府和蘇丹人民解放運動組織達成全面和平協議的情況下,才會同蘇實現關係正常化。4月9至14日,埃及總統穆巴拉克對美進行工作訪問,與布什在克勞福德牧場舉行了會晤,就“大中東計劃”、巴以衝突及伊拉克、蘇丹、反恐等地區熱點問題交換了意見。4月23日,美國宣佈取消1986年通過的對利比亞制裁法案和1996年通過的伊朗、利比亞制裁法案(“達馬托法”)中的大部分條款。5月12日,美總統布什會見安哥拉總統多斯桑托斯,並就安戰後重建和民主過渡、貿易發展、地區安全、艾滋病和全球反恐等問題交換意見。5月26日,美國務卿鮑威爾對蘇丹政府和蘇丹人民解放運動(SPLM)簽訂《奈瓦沙議定書》表示歡迎,並再次要求蘇丹政府採取必要措施制止“金戈威德”民兵組織的暴力活動,為難民儘快返回家園創造條件。5月26至28日,加蓬總統邦戈對美進行工作訪問,同布什舉行會談,就國際恐怖主義、中部非洲穩定、蘇丹達爾富爾及伊拉克等問題進行討論。6月27至28日,美負責近東事務的助理國務卿、中東特使威廉伯恩斯訪問利比亞,雙方宣佈恢復中斷了24年的外交關係,並分別在對方首都設立聯絡處。6月29至30日,美國務卿鮑威爾受布什總統指示抵達蘇丹喀土穆和達爾富爾地區,並承諾將向達爾富爾地區提供總價值近3億美元的援助,並將繼續尋求安理會的注意。6月30日,美向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國散發其起草的有關決議草案,要求蘇政府立即控制並解除“金戈威德”民兵組織武裝,為國際社會實施監督、援助提供便利。美國會緊急撥款9500萬美元,用於緩解當地的人道主義危機。7月8日,摩洛哥國王穆罕默德六世對美進行工作訪問,與布什總統就雙邊關係、西撒哈拉問題、伊拉克局勢、中東和平、反恐合作等交換了意見。7月13日,美總統布什簽署法令,將《非洲增長與機會法案》有效期延至2015年。9月9日,布什發表聲明譴責達爾富爾地區發生的暴力行為,稱達爾富爾地區發生了“種族屠殺”行為。美要求聯合國對達爾富爾地區的“種族屠殺”和其他犯罪行為進行全面調查。9月20日,布什簽署法令,決定取消對利比亞的航空禁令及解凍利在美的約13億美元的資産,全面解除美對利的經濟制裁。12月2日,布什會見尼日利亞總統奧巴桑喬,就蘇丹達爾富爾和科特迪瓦問題,美尼經濟合作、擴大貿易投資等雙邊關係問題,以及非盟在地區防衛與安全中的作用進行討論。12月6日,布什會見塞內加爾總統瓦德,就如何加強美塞合作進行討論。12月21日,布什宣佈36個國家能繼續享受非洲增長與機會法案(AGOA)帶來的經貿實惠。它們是:安哥拉、貝寧、博茨瓦納、喀麥隆、佛得角、乍得、剛果(金)、剛果(布)、吉布提、埃塞俄比亞、加蓬、岡比亞、加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紹、肯尼亞、萊索托、馬達加斯加、馬拉維、馬裏、毛裏塔尼亞、毛裏求斯、莫桑比克、納米比亞、尼日爾、尼日利亞、盧旺達、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塞內加爾、塞舌爾、塞拉利昂、南非、斯威士蘭、坦桑尼亞、烏干達和讚比亞。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North America Free Trade Agreement-NAFTA

  【成立日期】1992年8月12日,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三國簽署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該協定於1994年1月1日正式生效。

  【宗旨】減少貿易壁壘,促進商品和勞務在締約國間的流通;改善自由貿易區內公平競爭的環境;增加各成員國境內的投資機會;在各成員國境內有效保護知識産權;創造有效程序以確保協定的履行和爭端的解決;建立機制,擴展和加強協定利益。

  【成員】美國、加拿大、墨西哥。

  【組織機構】(1)自由貿易委員會。由三個成員國的內閣級代表組成,是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中央機構,統管協定的實施和爭端的解決,監督各工作小組、委員會和其它附屬機構的工作。(2)協調員。由分別來自三國的三位高級貿易官員構成,負責協定實施過程中的日常工作。(3)秘書處。負責根據協定相關條款解決爭端。(4)另設30多個工作小組、委員會及附屬機構。

  【主要活動】1992年8月12日,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三國簽署三邊自由貿易協定,決定在自1994年1月1日協定生效之日起15年內逐步消除貿易壁壘、實施商品和勞務的自由流通,建成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1994年12月第一屆美洲國家首腦峰會上,各國一致同意美關於用10年時間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FTAA)的倡議。1995年2月,由美、墨兩國政府出資的北美開發銀行開始營業。1996年11月,加同智利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為智未來加入NAFTA構建橋梁。1998年4月,經美、加推動,第二屆美洲國家首腦峰會通過《聖地亞哥宣言》,宣佈啟動關於建立FTAA的談判。2001年4月22日,美總統布什、加總理克雷蒂安、墨總統福克斯在加拿大魁北克市會晤併發表聯合聲明,表示要繼續推進實施NAFTA,保證北美貿易和投資的進一步發展。2004年1月,美洲國家領導人特別峰會通過了2005年內完成FTAA談判的時間表。

  北美自由貿易區現為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區內基本實現零關稅。2003年區內貿易總額為6520億美元。

責編:張麗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